建立绿色屏障 确保水源安全

时间:2022-07-21 07:41:58

建立绿色屏障 确保水源安全

国家南水北调作为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工程将在年内启动。为此,本刊采访了陕西省水利厅厅长谭策吾。

《西部大开发》:什么是南水北调工程?

谭策吾: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国土整治的关键工程,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因水资源短缺而产生的―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按照总体方案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西部大开发》:请谈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情况。

谭策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

中线工程主要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等五省市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首都政治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后期年调水规模达到13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2005年9月26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开工,2005年9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工程开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已进入全线建设阶段。

《西部大开发》:陕西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位置怎样?

谭策吾: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包括陕、甘、豫、鄂、渝、川等五省一市49个县(市、区),涉及陕西省汉江和丹江两大流域的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商洛5市的31个县(区)。汉、丹江流域总面积6.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39万平方千米),占丹江口水库控制面积9.52万平方千米的65.9%。省内汉、丹江年均入库水量290.7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88亿立方米的70%以上,所以陕西是主要水源区。

从1996年开始,陕西省先后组织水源区4市30个县编制了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县级水土保持规划,并形成了《陕西省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1999年、2002年按照规划编制要求补充了有关资料。2005年9月、2006年5月编制了近期实施方案并得到批复。

《西部大开发》:国务院批复的《规划》中,对陕西省水土保持工作中提出了哪些要求?目标、任务是什么?

谭策吾:《规划》要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河流的主要城市安康、商州、汉中遵循城市建设规律,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汉江干流上的安康水库、石泉水库,形成保护丹江口水库的生态屏障。

《规划》目标是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要求,汉江干流省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各主要支流达到不低于Ⅲ类标准。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使治理项目县的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30%~40%,开展治理的小流域减蚀率达到60%~7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度增加15%~20%,年均减少入库泥沙0.4亿~0.5亿吨,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年均增加调蓄能力4亿立方米以上。

《西部大开发》:丹江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项目的建设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谭策吾: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做好库区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对确保中线工程水质安全,而且对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库区生态屏障,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奠定基础。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入江入河泥沙,减轻防洪压力。控制和拦截泥沙、减少面源污染。增加植被、改善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整地方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西部大开发》:陕西省涉及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哪些县?这些县的水土保持现状如何?当前陕西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进展情况如何?

谭策吾:《规划》范围确定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陕西、湖北、河南3省7个市的40个县,总土地面积8.81平方公里。《规划》分近期和远期目标,项目包括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两部分。

近期规划安排汉中、安康、商洛3市的17个县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规划投资19.41亿元,内容包括小流域治理,示范小流域、苗圃建设,水源区水土保持监测等。

水土流失分布与人口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丹江上中游、旬河和金钱河流域、汉江干流沿岸区、汉中盆地周边地区和汉江源头区,其中汉江干流沿岸区、丹江上中游和汉江源头区最为严重。

国务院《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与水土保持规划》批复以后,陕西抓紧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陕西省水利厅不断加强监督、视察和管理工作。在抓好《规划》前期工作的同时,陕西省还积极组织陕南三市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巩固完善现有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监督管护体系,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力度,杜绝项目区内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

目前,17个项目县(区)项目区初步设计工作已经结束。整个项目将在年内全面启动,这将是陕西省近年来实施最大的水保项目。项目实施后,不仅将确保中线调水的水质安全,还将有效改善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实现陕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上一篇:继续推进大关中经济区发展 下一篇:扶贫助弱的“凤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