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惠民新政

时间:2022-10-27 06:08:48

今年6月3日,四川绵阳市游仙区太平乡惠民服务中心正式挂牌,一条“实施二级,便民、利民、惠民”的大红横幅格外醒目。这是绵阳市乡镇第一家惠民服务中心,它意味着该乡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撤区并镇以后,乡镇普遍存在着政府职能缺位、服务工作弱化的问题,特别是在西部四川农村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家乡的大多为老、小、弱、病、残人员,自我办事能力弱化,同时,群众反映“办事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积极探索便民服务的新途径,真正做到利民办事、助民致富、为民解忧、让民满意,显得尤其重要。

民生无小事,民生多难事。游仙区太平乡通过建立惠民服务中心,实施乡村二级,为全乡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真正将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这不仅是深化乡镇改革、转变乡镇职能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手段,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件大事。

太平乡为了将惠民服务中心建设成“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机构,实施群众事务二级制,即群众申请事务由村干部在乡级部门办理和乡干部在区及区以上部门办理,事务由乡村两级干部负责,全程免费服务。乡上选派出党性强、威望高、政策熟、经验多、善协调的同志担任专职员。并要求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解渴,一席话语暖心,一个满意答复。从范围看,涉及群众建房手续、党团组织关系介绍信、土地使用审批手续、木材砍伐手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民间纠纷调处、科普咨询、政策法律咨询、群众生活困难解决、招商引资、劳务信息服务、生产资金借贷、餐饮服务许可证办理等属于乡镇职权范围内能够办理和与上级部门协调办理的事项。

该乡芦桥村八社的王洪刚,单身一人,身患疾病,半身瘫痪,行动不便,以前每月到乡上领取救济款,来回由别人搀扶要花半天多时间,实行二级后,由村干部救济款的领取事宜,并亲自送到他的手里,并告诉他以后每月村干部都会按时将此事办好,再不用他自己跑了。涪水村六社的李忠明在北京打工,在发生纠纷时为维权需要家乡办理农民工会员证。赶回家来,通过村干部,第二天就办好了此证。他非常感慨地说:没有想到现在家乡的乡政府为方便群众,干部办事效率这么高。通过近一月的实践,全乡群众事务30余件,为群众节约了办事时间和人力,节约费用1500多元。

绵阳市游仙区太平乡实施的群众事务二级真正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是构建廉洁高效、便民惠民政府的有益探索。一是搭建了服务平台。乡镇、村二级设立农村便民服务机构,群众办事只需要向机构申请,各级服务机构在最短时间内为群众无偿提供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有效降低了群众的办事成本。同时,也为广大干部提供了为民服务的有效载体,搭建了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

二是转变了乡、村干部作风。通过实行站点式和承诺服务,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事项和办理要求,增强了干部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有效防止了工作中推诿扯皮、上推下滑等现象,营造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为民办事的氛围,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乡镇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三是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行服务后,个别部门多年来存在的办事不公开、不公正、不方便等问题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乡镇签订了承诺服务责任书,纳入民主测评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疏通了群众“办事难”的积怨,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了干群感情,重塑了政府形象。

上一篇:“建筑村”的幸福画 下一篇:“花痴”书记高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