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7-27 08:33:29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为了全面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数学学习,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key poin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each of us a mathematics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uide the student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ve study math,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conscious of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新课改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去强行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曾说过,“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他还说:“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曾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不同于一般思维的是它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成分。数学创造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突破性、针对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点,也体现了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数学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纵观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发明者,他们往往兴趣广泛、思路敏捷,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科技时代,如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遗传密码破译、宇宙探测等,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明与创造层出不穷,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培养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加强“双基”教学,为创造性思维奠定物质基础

“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只有掌握好“双基”,才能更好运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之,“双基”掌握不好,创造性思维就缺乏必要条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形成空中楼阁。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法使问题的提法新颖,让学生坐不住,欲解决而后快。“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探求科学知识上去,使这种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变为学习兴趣,一旦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学生的创造性也充满快乐,充满自信。

3、实施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说过,“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胜心和创造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②数形结合,培养想象力

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在中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知识、问题比比皆是,培养学生由数想形,由形想数,可使好多问题变得简单。

③分析、类比,提倡联想

类比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一种类似事物的启 发中得到解题思路的方法,类似事物是原形,受原形启发推陈出新。类比和联想紧密相连,联想是一种探索性思维,就是从过去已经掌握的原理、途径和方法中找到接近于当前问题的原理、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数列这一章的学习中,学完等差数列,可以用类比、分析、联想的方法去学习等比数列,包括研究通项公式,等差、等比中项,前 项和公式及常用的一些结论、性质等,可让学生去探讨,去研究,教师给予指导。

④加强变式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性、创新性的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形式,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要能抓住时机,以研究的教学对象作为发散点,进行多种方式发散,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数学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法多用,数学中的变量替换、几何问题代数化与代数问题几何化等训练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创新精神。

⑤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努力培养思维方法

华罗庚教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一向重视概念产生,命题形成及思路获得的思维过程的教学,并着意回答学生提出的“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一类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概念的学习,还是解题、证题的训练都要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以此让学生领会思维的方法,让学生为完成一个数学问题养成一个反思的习惯,反思问题的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受到何启发,特别是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由此可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等,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有利于思维品质和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⑥发挥群体智力,广泛进行研讨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讲授是纵向交流,垂直启发,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个体之间创造性成果的横向扩散和水平流动。教师要积极创设让学生互相研讨问题的机会,集思广益、拓宽思路,从而深化认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倒挂式悬挑卸料平台的设计与施工 下一篇:楔块组合梁横截面应力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