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小组合作之误区

时间:2022-07-27 08:18:11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小组合作之误区

摘 要: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研究,但在安排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一些误区: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不合理;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缺少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已经成为新课程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我通过这几年的课改实践,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不合理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安排学生座位的形式可以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学生重新分组,是将同一个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目前,在教学中,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座位还是以往的“秧田式”,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精心地安排小组成员,只是简单地把前后4~6位学生临时安排在一组进行活动。而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差异性较大,导致组与组的学习时间不统一,学习秩序、学习热情、学习效果等有较大差距。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分组时,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目前,我们的教师在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时,内容太难、涉及面太广,并且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有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而有的学生无所事事,整个活动过程松弛,效果不好。因此,教师在安排实施小组合作环节时,应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就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合作中,教师逐步培养小组成员自己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检查员、记录员、报告员、操作员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缺少教师的参与和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师是“权威”、“领导”,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袖手旁观,或忙于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安排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不参与学生的活动,不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交流的想法不典型,不具有代表性,学生发言有偏差,浪费时间,不利于教师进行课堂调控。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逐步得到有效培养。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好操作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目前,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没有特意安排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教师宣布活动开始后,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能力强的学生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而能力差的学生只有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要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新课改形势下,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课改实践,但某些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什么都合作、什么都交流,课堂效果就好。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效率不高。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过程,选择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制订合作学习的目标,捕捉合作学习的时机,预设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指导研究、交流、讨论和思辨的方法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和交流的习惯,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上一篇:浅析新课程下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浅议高中地理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