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提升学习效率

时间:2022-07-27 02:08:58

【前言】如何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提升学习效率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自然环境又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等几部分组成。 区域地形特征描述:A.地形类型:五种类型中某种或若干种为主;B.地形区分布;C.地势起伏 例:横断山区:类型:以山地为主分布: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地势:山高谷深,北高南低。 区域气候特征描述要素:...

如何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提升学习效率

区域地理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因此复习时充分利用地图和表格进行区域定位,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具体方法如下:

一、构建区域地理的认知结构

1.养成定向思维,构建学生区域地理的认知结构

区域特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组成。而每一地理要素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路。下面举例说明:

地理位置描述是由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及相邻位置等几部分组成。

自然环境又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等几部分组成。

区域地形特征描述:A.地形类型:五种类型中某种或若干种为主;B.地形区分布;C.地势起伏 例:横断山区:类型:以山地为主分布: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地势:山高谷深,北高南低。

区域气候特征描述要素:①气温、②降水、③水热组合

气温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大(小),白昼时间长(短),太阳辐射能多(少)。②大气环流:距冬季风源地远近,受何种气压带、风带控制,夏季风登陆早晚。③海陆位置: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温度季节变化小;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均匀);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度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变率大)。④地形:地势起伏:地势高(低),气温低(高);地形: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冬季风迎风坡冷空气滞留――冷,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热。⑤洋流:寒(暖)流,气温低(高)

降水的影响因素:①大气环流:例:受西风、夏季风、赤道低压带(气旋)等控制,降水多;副高(反气旋)、离陆信风、冬季风等控制,降水少;交替控制则干湿季分明。②海陆位置:距海近(海洋性);距海远,深居内陆(大陆性)。③地形:地处暖湿气流迎风坡,多地形雨;地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④洋流:寒(暖)流,降水

少(多)。

区域河流特征的分析和利用评价:

水文特征描述内容及影响因素:流量:气候湿润(干旱),降水丰富(稀少),流域广阔(狭小)汇入支流多(少);水位:降水季节变化大(均匀),河流水位变化大(小)(年雨型与夏雨型、冬雨型);含沙量:地面坡度,植被覆盖状况,降水强度等;结冰期与凌汛:如最冷月气温在零度以下,则有结冰期,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在结冰和融冰的冬春季节会有凌汛现象;水流的缓急:地势的起伏大小。

水系特征的描述内容: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河流性质(内、外流河,季节性河)、河网密度及干支流形状、河道特征(曲直、落差、比降、河宽、是否地上河等)。

利用评价:综合水系、水文特征可以用来描述河流特征及用来评价一条河流的水力资源和航运价值。

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应用这一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每一个区域时就会有比较明确的知识要求和思维方式,知道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要点以及怎么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构建区域地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板书是教师运用文字、符号、图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和认识过程,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的教学行为。

地理板书主要表现:板书要体现地理知识的框架、知识要点以及之间的内在联系;板书内容要按教学时间顺序呈现出来的,帮助学生理解其认知过程;板书中的文字、符号等内容要简明扼要且重点突出、思路层次清晰,要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区域地理教学中要在板书中体现认知结构。

多媒体的优点是形象、直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教学过程简练,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二、灵活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识记区域地名

1.兴趣记忆法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学习中要把“死”地名变成“活”地名,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记忆地名时就会轻松、有趣。如记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可以这样做:

①首先在地图上指出该城市的位置,并注意拼写和拼读。

②理解:圣弗兰西斯科是美国西海岸的大港口。国人习惯叫它“旧金山”。原因是1848年在这附近发现大金矿,美国掀起了采金热,招募了大量的华工。因此该城是在采金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所以华侨最初称它为“金山”。后来澳大利亚墨尔本也发现了大金矿,为了区别便改名为“旧金山”。旧金山成了美国华人的最大集中地,市内有一条“唐人街”,聚居着华侨及华裔7万多人。这样有了记忆的基础。

2.联想、谐音记忆法

地理学知识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多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能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问题能力。如亚马孙河水量最大,与刚果河水力最丰富作比较;阿塔卡马沙漠最干旱,与乞拉朋齐雨水最多作比较。

此外如果一个区域中如有几个同类型的地理事物分布在一起,记忆起来难度就会较大,但通过谐音就可轻松记住这些地名及位置。如俄罗斯乌拉尔山以东三条河流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就通过谐音“毕(鄂毕河)业(叶尼塞河)了(勒拿河)”来记忆。

3.特点记忆法

任何一个地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能根据这些特点,不仅能记住地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作用。如死海,为什么是死海: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气候干旱,径流少,蒸发旺盛;地势最低,湖水盐分最高;湖内鱼虾绝迹,周围草木不生,故为死海。

4.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是最好的记忆方法,能把机械的记忆转化为理解的记忆。如:贵阳,云贵高原东部多阴雨天气;洛阳在洛水之北、江阴在长江之南(山北水南为阴),这样就有助于记忆了。

三、高初中地理融合,实现融会贯通

初中地理属于区域地理,以描述区域特征为主,属感性知识。高中地理讲述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等知识,逐步上升到理论。因此在复习各区域气候时就要讲述影响气候的因素: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非洲的气候南北对称的分布,东非高原虽地处赤道附近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秘鲁虽地处赤道却是热带沙漠气候等等,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样在区域地理复习结束后学生对气候知识才会系统、全面。

上一篇: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课程改革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