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学生自主性研究

时间:2022-07-27 03:02:38

初中生物课堂学生自主性研究

摘要:新课程理念引领新的学习方式。正视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带来的旧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要求把学生由学习的“机器”变成学习的“主人”,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单一的课堂教学,单渠道的书面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所以必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的、多维度的、在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发挥个性,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让新课程理念真正的“新”。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课堂;过程化教学;体验;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230-01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一直倡导渗透“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新课程理念,构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主体”一词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情况。有的老师认为“主体”就是要求教学中每一环节的执行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设计出的课堂虽然生动而活跃,但过于肤浅,课堂效益很低。有的老师认为“主体”,就是不管老师教得如何,只要学生考得好就行,这样的想法难免无法摆脱旧的“灌输式”、“题海战术”的束缚。

“主体”其实强调的是一种理念,即把学生的素质发展放在首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方向性指导,旨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去体验、去讨论与总结、去应用,最终达到甚至超额完成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让学生在享受过程的同时获取知识,教师作为“主导”者,则是要求对教学方向性的引导、过程中的指导、出错时的开导、个别化的辅导,将“主导”的任务落实到位,其责任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去感受学习的过程,变成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呢?“体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从理解记忆的规律来看,听说的比不上目睹的,目睹的比不上亲身经历的,所以新课程要求的课堂,让就增强学生的“体验值”,变“被到接受”为“主动出击”。

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突出探究性,提高参与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理念,正是对过程化教学的最新要求。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结果,“不管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死记还是活用,只要考得高分就是好方法”的思想指导教学很多年,“填鸭式”、“题海战”的课堂既省时又省力,考起来学生也能“依葫芦画瓢”,所以倍受老师们的青睐,但对于学生而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被牵着鼻子转来转去,开始还好些,但总有一天会晕的,这样的教学极不利于创新精神、探究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克星。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学生在实验中总结,在探究中获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比背记更重要。例如生物实验的设计中,我们经常给学生强调对照实验的设计“要保证单一变量”,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去设计完成一组对照实验,根本无法理解“保证单一变量”有何意义。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时,学生们的设计千奇百怪,不合理的设计所得出的结论被大家一一驳倒,最终同学们讨论得出要想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对照实验,除了“光”这个因素不同之外,其余条件都应相同,才能说明实验的现象是因为光的不同而影响的。这样下来,学生对“单一变量”的理解既准确又深刻。

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整合过程,突出建构性,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的亲自体验,必然使知识的获取过程充满激情,知识理解历久弥新,但学生毕竞是学生,获取的知识难免零碎。老师作为“主导”,在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要对会形成的意识有个整体的认识,在从旁引导的过程中渗入知识的条理,使学生获取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

我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鸟类适翔的特点”时,由于“鸟的一身都是为飞翔而设计的”,所以适翔的特点很多,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一些特点虽然正确,但顺序混杂,不易理解,我采取由外到内、由形态结构到生理特点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外形、皮肤、肌肉、骨骼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由于每一个小点都是学生参与,经过讨论和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看起来很复杂的内容,学生几乎可以完美的、有条理的一一表述。

由此可见,老师在引导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肯定是不够的,老师要对学生参与的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点——线——面”的统一安排,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理清知识脉络的同时进行归纳整理,构建起知识的网络。

三、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突出延展性,提高迁移能力

“学习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对于学生已获取的知识,能否灵活运用一直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简单的“题海战术”虽然可以使一些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但必须在题海中让学生失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丢了西瓜,捡到芝麻”,并不可取。

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应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应用方法和规律的探究性练习,以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

在进行“光对鼠妇的影响”探究后,学生通过教师引、合作做、集体论之后,对实验设计过程中“保证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入的认识后,可以适度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再进行“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与探究,而且可以提高难度,让学生预测实验可能出现哪些现象,每种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此过程,学生不仅对已有的实验设计的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又不是单调的重复,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上一篇:自主参与式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作用 下一篇:初中体育的理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