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摄影艺术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时间:2022-07-26 11:55:18

数码时代摄影艺术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摄影教学的滞后状况显著存在。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艺术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只有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更好的实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码时代;审美素质;摄影艺术;多媒体教学

大学生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是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来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许多院校都开设了文学、摄影、艺术欣赏、音乐赏析等课程,并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1]。笔者从2001年起担任我校《摄影艺术》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工作,从目前情况看,选修的人数非常多,摄影艺术课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手段都必须进行改革,尤其面对数码时代的挑战,摄影艺术课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摄影艺术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要与时俱进

1.传统摄影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摄影课程体系,一般按照摄影概论 摄影器材 摄影技术 摄影构图 黑白摄影 彩色摄影 冲洗印放 专题摄影 数码摄影等几大块顺序排列。教材中纯器材性和技术与方法类的内容占了绝大部分,而真正的艺术类教学内容却很少。

在传统暗房技术课程中,除要学习摄影化学外,还要了解、熟悉各种冲洗配方特性、黑白底片、彩色负片冲洗工艺流程、冲洗技术以及放大图片技术等等。这些复杂技术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学生进暗房冲洗自己胶片的可能性不大,传统暗房在实用领域已经淘汰。另外黑白摄影在非专业领域也已淡出人们的视野。

尤其是传统相机的胶卷只有冲洗出来才能看到拍摄效果,有很大的滞后性,不利于摄影教学。

2.数码相机在摄影艺术课教学中的优势

在摄影艺术课的教学中,同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具有如下优势[2]:

(1)降低学生学习成本。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信息存储载体,而数码相机是是利用磁性或半导体存储卡作为信息存储载体。存储卡存储的图像,随时可以删除,能够反复使用。而传统相机使用的胶卷则只能进行整卷一次性冲洗,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2)优化摄影教学效果。数码相机除了传统的光学取景器,还采用1.8英寸的TFT彩色液晶显示屏(LCD)作为取景器,拍摄数据(光圈、快门、EV值等)和图像通过LCD可以立即看到。每一次数据调整,都会使在LCD上显示的影像发生变化,非常直观,能够取得传统相机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相机需要等胶卷冲洗、扩印出照片后,才能看到拍摄效果,具有很大的滞后性。这样既延长了教学周期,又不利于摄影教学。

(3)易于后期加工。传统摄影拍摄的胶片需经过暗房冲洗处理,费时费力,而且冲洗过程中使用的药品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数码相机将影像信息数字化,可以通过数据线直接导出到计算机中,通过专用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平面设计,既可以修补照片的不足之处,还可以进行各种特殊效果处理,实现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的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1.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革命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数字化影像技术对传统摄影革命的彻底性和数字化影像技术巨大的含盖面,使我们不得不对摄影进行重新审视,重新思考。只有及时更新思想,跟上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体系,才能更好的实现摄影教学目标。

(1)要以摄影技术和艺术作为主要内容,改变过去以器材为主的局面。现在相机的操作和使用越来越方便和简单,结合摄影公选课的现实情况(一个学期,36个学时)。因此我认为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是:①照相机的操作使用(包括数码相机)。熟悉相机各个部位(数码相机菜单)及功能,掌握摄影操作的基本原理,学会正确操作。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②曝光量的确定。准确的曝光是拍摄照片成功的基础,只有曝光量正确才能还原大自然的色彩。要掌握互易律、室内外自然光和人工光的估计曝光法。③景深。景深主要是对整个画面清晰度的把握和虚实关系的控制,利用它可以较好地表现我们的画面,突出画面主体。④摄影构图和立意。这是摄影非常重要的问题。一幅作品的成败,除能保证正确地曝光外,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构图和立意。这一部分内容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要用1/4左右的课时来讲授,让学生掌握摄影构图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并能把理论灵活的应用于摄影实践,做到“画有法,画无定法”。

(2)突出数字技术,以数码创意摄影为主。数码相机在曝光、构图等方面同传统光学相机都是相通的,而且在拍摄、进行摄影教学、摄影创作以及多媒体制作等方面比传统相机有更多的优势。因此要增加数码照相机的使用、数字存储加工处理技术、数字影像输入输出技术、数字影像网上传送技术等,取消暗房技术内容。并且要把数字技术渗透到各相关章节中去,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到数字技术带给摄影的优越性。

2.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摄影教学的需要,必须对教学手段大胆改革,进行创新。

(1)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给摄影课堂带来极大的方便,我们在课程讲授中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更生动、更形象的通过文本、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摄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使用数码相机和多媒体系统相连,直接在课堂中利用数码相机的即拍即显功能演示各种摄影原理。把抽象的、很难表达的摄影语言,转化成活生生的具体形象,使学生更有兴趣,理解更容易、更透彻。

(2)佳作赏析课堂化。“不会看照片的人,永远拍摄不出好的照片”,学摄影,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对摄影技术和艺术理论加深理解的“实践”过程,也是艺术创造能力提高的基础。在各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选择国内外优秀作品,师生一起结合内容分析其美学价值,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3)实践拍摄科学化。摄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整个教学活动应该是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以实践带出理论,以理论深化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拍摄要科学化,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第一,开展命题摄影。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拍摄任务来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学生自始至终非常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主动性强,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界所具有的各种形态,发现美、创造美。

第二,在摄影作业的布置上,更多地强调各种拍摄技术的运用。布置一些特殊技法的拍摄作业,例如追随拍摄、变焦拍摄、夜景拍摄等,通过这些摄影实践的拍摄,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摄影器材的使用技巧。

第三,要让同学们亲手制作。特别是对于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影像照片,通过使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的调整和创作,拓宽画面视觉元素的多样组合,丰富画面效果。

第四,开展摄影评论。对于学生的摄影作品,首先由作者本人阐述其作品含义,其他学生再发表见解,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让同学们看到自己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摄影创作能力。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计算机系

参考文献:

[1]霍淑华.谈摄影课教学[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116-117.

[2]王凡.数码相机在非专业摄影教学中的优势[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2:58-59.

[3]俞宁.浅论媒体数字化技术条件下的摄影文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91-93.

上一篇:浅谈简笔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下一篇:数字化教学软环境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