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间的国术统一运动

时间:2022-07-26 09:54:21

民国期间的国术统一运动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与分析,对民国时期的国术统一运动进行研究,认为:学校武术以及武术科学化的需要加上门户之见,对武术发展的制约促成了中央国术馆带领下的国术统一运动的开展。国术统一运动试图从统一国术教材、审定国术名称、打破派别、沟通国术与体育,引领武术的发展。虽然这场运动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引导武术向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普及化的方向发展。

关 键 词:体育史;武术;国术统一运动;民国时期

中图分类号:G852;G8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3-0117-04

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成立后,武术进入黄金发展期,其中中央国术馆领导下的国术统一运动是那个时期武术发展状况的一个侧面。这场运动一直很少受到关注,它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更是很少提及。本文试图重新审视这段历史,触摸民国武术发展的脉搏。

1 “国术”的概念界定

1928年中央国术馆的成立,用“国术”一词代表“拳勇、技击及我国旧有各种武艺”[1]。虽然从词义上讲,很多人反对用“国术”代替“武术”。比如中华新武术的发明者马良认为:“国术名词不妥,若以技击为国术,则中国之美术雕刻,不为国术耶!”[2]褚民谊[3]与马良的理解基本一致,他认为国术范围很广,像各种技艺,如书法、绘画,甚至医、卜、星、像,皆是国术的一种,现在用国术专指武术,似乎不甚恰当。但是不管怎么说,国术一词还是在社会上广泛应用,且国术的名称突出了武术是国粹,与国学、国画一样都是中国独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武术的地位。

2 国术统一运动的背景

武术产生于宗法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门派和拳种,本来这些拳种和门派的存在无可厚非。但是民国时期,当社会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武术的时候,武术门户之见就出现了。很多武术家自我标榜,或者自珍其秘,甚至不同的拳种门派间相互诋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些现象使得武术的发展举步维艰。政府部门无法招揽到真正的武术人才,想习练武术的人也无所适从。中央国术馆作为提倡武术的政府机构,当然看到了门户之见的弊端。张之江[4]认为:吾人置身提倡国术之立场,须知融化门派,破除畛域,实为今日第一步之要着,此关不能打破,而欲国术之发扬光大,岂可得乎?

促成国术统一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校武术的开展。1915年4月21日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了“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入体操科,其教员由师范学校养成之”[5]的议决案,从此武术作为体操的一部分在学校中开展。1918年10月教育部召集的“全国中学校校长会议”上通过“拟请全国中学校一律添习武术案”[6],武术成为学校体育必修课。1932年11月,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以后,教育部颁行课程标准,由小学至高中,均将国术列入。

国术进入学校后,却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对此,1932年,北平市国术馆就曾致函中央国术馆:国术种类繁多,有徒手器械之别,且每种更有深浅难易之别。今之教授者,往往不顾学者年龄之长幼,体质之强弱,随意教授,于是费力多而功效少,学生因此裹足,所以请规定国术课程标准,使教授得以统一[7]。

另一方面,虽然武术作为体育的一个项目,但是武术的科学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验证,不科学的武术无法与科学的体育相提并论,武术与体育之间依然存在着一道认识上鸿沟。练体育的人不懂武术,练武术的人不懂体育。而武术要想被认可,必须借鉴科学的理论重新建构其理论体系。因此国术统一运动也是实现武术科学化的途径之一。1933年张之江曾为了武术与体育的沟通,组建了“国术体育研究所”,也就是后来的国体专校。希望借此可以建立沟通武术与体育的桥梁,国术统一运动也正是张之江这一努力的延续。

国术统一运动最初是由全国体育委员程登科、吴澄在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的内部委员会上提出的。程登科和吴澄两人,在留学德国的时候,看到西方体育都是改良后的民族体育,而中国人则对自己的民族体育不感兴趣,一味崇尚西方体育,对此感到颇为遗憾,于是提出了统一国术的建议。其目的是以国术为出发点,先行统一全国国术,化除派别,合力研究,成为科学的国术,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求普及之效,实现国术与体育的统一。

3 国术统一运动的筹备与实施

1934年2月9日全国国术统一运动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央国术馆会议厅举行,由此拉开了国术统一运动的序幕。紧跟着接连召开了5次全国国术统一委员会筹委会常务会议,选出郝更生、张之江、褚民谊、张信孚、程登科、刘慎旃、吴图南、卢颂恩、姜容樵9人为常务委员。这9人当中郝更生、张信孚、程登科、刘慎旃、卢颂恩都有研究体育的背景,作为体育的代表,而张之江、褚民谊、吴图南、姜容樵可以作为国术的代表。国术统一运动筹备委员会的成立也预示着国术与体育的主动沟通。

1934年4月,国术统一委员会成立,改名为中央国术体育研究会,成为一个集中人才的机构,使全国的武术专家归于有系统的组织,对武术进行集中研究。

在国术体育研究会成立前的1934年3月23日,张之江在各报记者招待会上提出国术统一的4个层次:第一,教材之统一;第二,名词之审订;三,派别之沟通;四,国术体育之融贯[8]。张之江关于国术统一的4个层次,基本确定了国术统一的内容与步骤。1934年10月,张之江[9]重申国术统一的真谛:“国术统一者,统一上下古今于真理之中之谓,非谓欲举某一势某一变,将强天下以从我也。”也就是说国术统一并不是要将万势万变的武术,归于一势一变,而主要是用新的知识与科学的方法对武术加以研究,使武术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

教材统一是国术统一运动的第一步。从国术统一行动发起的1934年来看,当时武术的书籍并不缺乏,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针对学校3级学制的武术教材。各校实施起来很难有标准,也很难评价。因此制定统一的国术教材,为教育部编订全国各级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国术课程就成为摆在国术统一运动面前的最急切的任务,也被张之江定为是进行国术统一运动的首个重要步骤。

1934年2月3日下午,中央国术馆教材编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中央国术馆决定根据教育部函,按照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的原则编制3级教材。先决定初中高中第1学期的教材名称。初中学校第1学期教材计分4种:五行拳、潭腿、劈挂刀、三才剑;高中学校第一学期教材定为4种:太极拳、八卦掌、梅花刀、昆吾剑。五行拳由姜容樵、黄柏年编制,潭腿由马永胜编制,劈挂刀由姜容樵编制,三才剑由姜容樵、罗成立编制,太极拳由郭锡三编制,八卦掌由吴俊山编制,梅花刀由郭锡三编制,昆吾剑由龚润田编制,暂共编8种,定于三月一日以前编竣[10]。接着2月6日上午召开的中央国术馆教务会议,议决组织全国国术教材统一委员会共同研究国术教材的统一问题,中央国术馆教材委员会编审委员负责本馆内部教材编定之组织,再扩大延聘国内专家[11]。而实际上,全国国术教材委员会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延聘国内专家共同研究国术教材的制定,而基本上由中央国术馆的教材编审委员会,担当全国国术教材统一委员会的工作。

国术统一运动的第2步是统一国术名称。在民国以前,由于武术主要在民间流传,有文字记载的拳术很少,且大多数的习拳者文化基础很差,对一些拳术的名称只凭口头相传,只知其音,而不知其意。结果同一个拳种出现不同的名称,或者同一个名称,却是不同的动作。这种情况对武术的传播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统一国术的名称也势在必行。

中央国术体育研究会成立后,对统一国术名称做了重要工作的有两人,一个是姜容樵,一个是吴图南。姜容樵对当时较有代表性的部分拳种和器械作了一系列简单考证。比如太极拳考证、青萍剑考证、太极八卦考证、梅花刀考证、八卦掌考证、八极拳考证、梅花刀考证、新武术考证、披挂拳本证、潭腿考证。从而对这些拳种器械的历史与名称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可。吴图南则在中央国术馆办的《国术周刊》杂志上接连刊出了他的《国术部位之研究》的文章,内容涉及武术的基本步法骑马式、弓箭式、半步叉式、丁虚式、透步式等步法的动作要领,身体各部位如足、腰、胯、膝、腿的应用方法。并分析了手法中不同的拳、掌、指的种类与要领。

除了在统一国术教材以及国术名称上的成绩,没有见到国术统一运动的其他有形的贡献。但是总体来看,国术统一运动对武术的发展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1934年以前,中央国术馆的大部分精力都在国术国考中,关注的是武术的考试与比赛,而这场运动则是中央国术馆转向武术普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国术统一运动的引导下,使得武术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普及化发展。

4 国术统一运动的反思

应该说国术统一运动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姜侠魂、褚民谊、徐致一、唐范生、卢炜昌、陈徵明、胡朴安、章启东等为了响应国术统一运动,筹商建立国术统一特刊社。1934年7月,上海市国术馆还创办了《国术统一月刊》,希望武术成为“有组织、有纪律、有学理、有系统、有程序、有方案之学术”[12]。虽然很多人拥护国术统一,但是国术统一运动本身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4.1 国术统一运动的效果

国术统一就是取各家之长,融各派于一炉。但是国术的各种拳种器械,统计起来有几百种之多,且不说统计起来很难周全,就是统计周全了,要把这几百种的拳种器械做一个整理和取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样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也不是少数人就可以完成的。而对于这件复杂的事情,从国术教材的统一开始,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惜的是中央国术馆负责预定编制教材的仅仅就国术馆的少数几个人,他们根据自己的所长,选定几个拳种器械,利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不经过任何的验证就想当然地认为它们就是最科学的国术材,这似乎太低估了国术统一的难度和深度。

从中央国术馆所编的教材也可见其大概。比如,姜容樵编制的《披挂刀》。全文共分为10个部分,从预备式到最后收刀,仅仅列出了60个动作名称,没有图解,没有动作要领、没有教法、没有打法,用这简单的60个动作名称作为披挂刀的教材,几乎没有任何指导意义。这样的教材无法很好地实施,不能实施的教材也就失去了真实的价值。

当然作为国术统一运动的领导者,中央国术馆也有苦衷,这个苦衷就是经费问题。在国术统一运动筹委会第1次会议上,就提到了经费问题,最后议决的结果是在国术统一委员会成立以前由中央国术馆负责,而中央国术馆自身已经面临经费的危机。张之江在《请审定国术为国操推行全国学校暨陆海空军省警民团实行普及以图精神建设期达强种救国案》中就提到“该馆址经费无多,事务繁重,近以消费浩侈,支撑已经不易,若再延聘通家,为材之设计,增广学额,为扩充师资之准备,则捉襟见肘,或竟踬于中途。”[13]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延聘专家、材,就成为一句空话。这就难怪国术统一的教材主要由中央国术馆负责,也就不能做到真正的国术统一了。

4.2 国术必须要统一吗

当国术统一运动的呼声蔓延的时候,偶尔反对统一的声音几乎都淹没在统一的呼声中。对中央国术馆的做法最直接的反对当属北京市国术馆馆长许禹生。他甚至致函教育部希望可以收回成命,慢慢寻求国术发展策略。当时青岛市国术馆的向宗鼎也曾阐述了自己对国术统一的看法。向宗鼎[14]认为国术的门户之见确实为世所诟病,但是国术统一并非易事,必须要慎重考虑,否则就是闭门造车,因革损益。同时他也认为国术的门派各异,彼此竞争互相观摩,兴趣较浓,或许可以利用此种特点以期取得进步。

门派的确存在很多弱点,也确实存在很多的拳师自珍其秘,但是门派的存在对武术的发展不仅仅是负面的,程大力就曾经说过,门派让武术向纵深发展,正是门派的发展,让武术看起来五彩波澜,使武术的根系越来越发达。吴图南也曾提到如果将武术打死人的目标改为健身和自卫,就能取消门户之见,并推动武术的普及与发展。如果取消门户之见,门派的存在就不见得是一种坏事了。但是在当时,化除武术门派畛域的呼声太高,甚至垄断了大众的舆论,于是反对的声音没有引起大家的理性思考。

中央国术馆建立后,国术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武术被大力提倡。学校武术的发展,武术科学化的需要加上门户之见对武术发展的桎梏促成了中央国术馆领导下的国术统一运动。国术统一运动试图从统一国术教材、规范国术名称、沟通武术派别,并进一步沟通武术与体育方面引导武术的良性发展。但是由于经费的原因以及武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国术统一运动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除了出版一些国术教材,以及整理了部分国术名称外,并没有获得更大进展,所以这是一场并不成功的运动。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国术统一运动的效果虽然不是很理想,并没有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但是国术统一运动却对武术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引导作用,引导武术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国术统一运动更像是武术发展的风向标。

国术统一运动是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武术的门派是否只有统一才是出路?充分利用武术门派之间的差异,激发大家的兴趣,是否可以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本馆缘起[G]//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8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385.

[2] 欢迎上将参议马子贞将军及铁大教务长陈伯涵先生讲演[G]//释永信.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7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378.

[3] 褚民谊. 国术与体育[G]//释永信.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5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114.

[4] 张之江. 国馆家融化门派为今日之第一要着[G]//释永信.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4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314.

[5] 伊见思. 北京体育学校之组织[G]//释永信.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体育丛刊:第9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393.

[6] 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全国体总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 中国近代体育议决杂选[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22.

[7] 呈中央国术馆文[G]//释永信.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5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76.

[8] 三月二十三日张馆长在励志社招待本京暨京津沪汉各报记者席间讲辞纪略[G]//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4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371.

[9] 张之江. 国术统一之真谛[G]//释永信.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5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9.

[10] 中央国术馆编辑高初中国术教材[G]//释永信.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5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359.

[11] 中央国术馆教务会议记录[G]//释永信.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4卷.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288.

[12] 褚民谊. 发刊词[G]//释永信.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1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164.

[13] 请审定国术为国操推行全国学校暨陆海空军省警民团实行普及以图精神建设期达强种救国案[G]//释永信.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4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346.

[14] 向宗鼎. 青岛市国术馆向秘书来函[G]//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5卷.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363.

上一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下一篇:试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