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26 05:39:01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摘 要】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体现的功能,是个体一种内在能力,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是个体自主调节(监控)自己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适应的能力。儿童期是培养自我控制的关键时期,本文提出了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儿童;自我控制;培养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无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综合系统。儿童期是发展自我控制的关键期,大量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后来的身体健康、学业成绩、社会技能,甚至与成年后的社会经济地位、犯罪情况密切相关。可见,自我控制能力对个体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特点

3―9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总的来说,3―5岁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其中,情绪控制发展的关键期为5―7岁,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为6―7岁,动机发展的关键期为3―5岁,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期为3―4岁和7―8岁,自制力发展的关键期是3―4岁和6―7岁,自觉性呈波浪式发展。

二、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意义

传统上,儿童在“家长能做的事都不需要儿童自己做”的育儿观念下,部分已经形成了遇事半途而废、依赖性强的意志观念,在学习生活中也时常表现出三心二意、怕苦怕累的问题。不过,一些具有较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儿童无论在学习、生活中都会表现出专心致志、有始有终、坚强勇敢优秀品质。

增强学习适应能力需要对自控力的发展有明确的认知,部分具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儿童已经能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范围,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他们可以从客观实际出发,一些问题也可以从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也是增强学习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此外,在进行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具有自控力的儿童可以较好地压抑住自我冲动,并根据社会规范、人际交往原则、具体的情境要求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儿童具有人缘好,在游戏中能起到协调、监督作用的特点,这也可以进一步地增强学习适应能力,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培养儿童控制能力的对策

(一)创设情境,让儿童体验和学习换位思考

一般情况下,在没有外界的干预或限制的情况下,儿童会选取符合自身特性的某种方式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自我控制能力的本质就是对于自身特性的选取。在保证目标的形成与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最终以社会的标准来约束与调节自身的行为,这同样也是对儿童自控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儿童在发生某一行为动作的过程中主要以兴趣为行为动机,然而,由于儿童情商发展的原因,这一兴趣状态是较为不稳定的,常常会受情绪冲动的影响而改变兴趣点。例如:冬季教师带领儿童过马路时有的儿童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路面的雪块上,踢雪为乐而忽视雪下可能有冰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此时,教师要立即制止,待到达安全地点后及时组织儿童开展谈话活动,讨论这样做的后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运用创设情景、讲故事、谈话活动等方式教学,锻炼儿童对于自身心理和行为的判别与掌握以及对自我行为的判断。教师还要经常举办“小小老师”等角色扮演活动,让儿童体验不同的角色,并学习换位思考,让儿童逐渐有意识地控制自我行为。

(二)发挥榜样的作用

班杜拉等人在社会学习实验中发现,儿童倾向于模仿榜样的侵犯行为。米斯切尔和罗森汉、怀特发现,当榜样的行为与标准相一致时,儿童有可能接受这样的标准,若两者有出入,儿童则倾向于适用最低标准。

家长与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容易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与老师应当以积极向上的言行与态度影响儿童,要善于引导儿童模仿的天性。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与老师应当为儿童树立起优秀的榜样,这也是对儿童未来发展提供一个较好的成长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表扬积极向上秩序感强的小朋友,鼓励儿童向这样的小朋友学习,并积极表扬有进步的小朋友。家长和教师还要给予儿童适当的关怀,满足儿童心理需求,父母与儿童之间应在民主的家庭气氛中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教师与儿童之间应在平等相处的关系中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目的是让儿童建立其自信心和安全感,让儿童以父母和老师为榜样,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可有效提高儿童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在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中,需要对幼儿的气质、年龄等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把握,从这些影响因素的角度为幼儿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游戏类型。当今适用于幼儿的主要游戏类型有操作性游戏、情感游戏、运动性游戏、智力游戏四类,其中操作性游戏主要运用于小班幼儿自制力的培养,抑制争抢玩具现象的发生,培养幼儿学会等待和轮流。其余三种运用于4岁以上的中班和大班儿童,在情感游戏和运动性游戏中幼儿情感被逐渐调动起来,并在游戏中依靠兴趣的强烈动机作用引导其对参与游戏的兴趣和对规则的重视,引导幼儿初步形成控制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能力,5岁以上的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秩序性,在游戏中更注重对游戏规则的遵守。游戏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从长远角度看,还可以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为幼儿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盖春明,王春来.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姜媛,林崇德.情绪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6).

上一篇:“秋冬到鼻炎闹”专家教你这些招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