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病例抽样质控分析

时间:2022-07-26 12:59:31

输血病例抽样质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过程中病历书写和用血管理规范情况。方法:回顾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输血病历。分析输血病历输血指征及书写规范。结果:218例输血病历中共抽取26例,抽样了12.5 %,病历缺陷率2014年为43.75%,2015年为50.00%。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输血全过程的监管,加强输血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的管理。

[关键词]输血病案;质量;缺陷

输血是某些急危重患者重要治疗措施, 也是潜在医疗风险较大的群体, 因而提高输血病案质量、强化临床规范用血,能够促进医疗质量,规避输血患者的医疗风险。为此,依据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的要求,结合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我院对2014年10月―2015年6月输血病例质控结果进行进一步抽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4年第四季度共计输血病历154例,其中抽查:16例,占比10.4%;2015年上半年共计输血病历64例,其中抽查10份,占比15.6%;共计抽样26份,总抽样率12.5%。

1.2 方法 依据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4章第19节第3条对输血病历逐份进行质量检查。

2 结果

2.1 抽查样本中2014年输血病历13份,占比81.25%,2015年输血病历9份,占比90%,合计占比84.62%;手术输血病历2014年3例(18.75%),2015年1例(11.11%),合计占比15.38%(4/26); 、

2.2 根据输血前、输血过程、输血后和其他等方面对病历进行检查。病历缺陷率:2014年43.75%,2015年50.00%,合计缺陷率:46.15%。(详见表一)

2.3 输血不良反应事件:2014年1例,发生率6.25%,2015年0例,合计3.85%(1/26);

3 缺陷详细分析

3.1 输血前:

3.1.1 输血指征不合理:术前血红蛋白>73g/L,术中记录出血100ml(1例),未行评估即予以输血;输血指征不明确(3例);凝血功能提示APTT轻度改变,予以输注血浆(1例);

3.1.2 输血前检查及成分输血选择:输血前九项检查主要表现为:乙肝两对半、 ALT、 丙肝抗体、 HIV 抗体、 梅毒,血型等,除急诊输血病历外,均完善,输血成分选择未见明显不妥之处;

3.2 输血过程:病程记录完整详细,包括输血原因、输血时间、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

3.2.1 病程记录无输血记录2例;

3.2.2 输血过程记录欠详;取血时间记录病程未记录,8例;输血过程记录不详细手术记录、术后首次首次记录为详细注明输血血袋号,核对人员等基本信息无详细的输血记录2例,内容记录欠详细:主要表现在输血过程是否发热等主要体征描述过于简单,以“输血过程未见明显异常或患者无特殊不适”,5例;

3.3 输血后

3.3.1 术后评估欠详细:凝血功能未复查12例;术后未复查血常规记录2例及复查血常规未记录1例;

3.3.2 术后评估不及时:术后复查血常规结果未及时记录,未分析输血效果有10例;

3.4 其他

病案首页的输血项填写不全或错误共 3例,包括输血量填写错误、输血成分未填写和输血反应未填写;

讨论:

第一、输血前过程评估:应加强临床医师三基三严培训,把握用血指征,督促核心制度,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实现临床的合理、科学用血;因此需要加强临床及职能科室基础质量的监管、反馈;

第二、输血过程的缺陷分析:主要是取血时间的记录不详细占38.46%,输血过程对于患者一般状态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观察过于简单,可能由于科室输血记录培训不到位,上级医师及科室质控医师对输血患者及病历监管不到位,应加强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过程监管,统一标准,达成共识,加强病案及质量管理的责任心。

第三、输血后评估:首先问题集中在术后实验室评估不足,体现在凝血功能的检查,其缺陷率为46.15%;其次是输血后血常规未复查,或复查后记录不及时,未对输血后效果进行分析记录,是否进一步治疗及如何治疗未制定方案等;检查中发现1例患者反复多次输血,存在输血效果欠佳,但未进一步分析,且未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会诊;

第四、其他情况:完整、准确的首页填写有利于医院的质量及病案数据管理;病案首页填写错误、不准确对医院管理数据的统计准确性提出了异议,不利于医院管理的科学、准确的分析和管理。病案质量作为终末质量环节缺陷将严重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

通过对以上数据及问题的分析,抽查输血病案,在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及病案质量的管理均存在不足,应当首先进一步加强对临床科室这一基础质量环节的培训,加强核心制度的执行和三基三严的培训;其次加强对患者质量的监管和督导,加强对终末质量的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同临床科室反馈,并且及时督查其持续改进的成果,加强科室质控医师的考核;再次加强临床医师的培训提高输血风险防范意识,真正意义上加强输血病案质量管理,增加病案环节质量管理,最后加强终末病历的质控监控,最终达到提高输血病历质量、提升医院管理、防范医疗纠纷的目的,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任瑞钦.输血病案质量缺陷的调查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156-157.

上一篇: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抗增殖蛋白水平 下一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治疗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