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历史课堂

时间:2022-07-26 07:33:21

构建生活化历史课堂

摘 要:以教学中不太引起重视的人教版必修2社会生活史教学为例,通过利用图片直观展示社会风貌,立足身边实际生活促进体验,结合社会热点引发深层思考,联系已有知识深化探究,结合教学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构建生活化历史课堂,并且营造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使得智慧共同激荡生长。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社会生活史;体验;探究

中学历史教学要立足于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吻合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服务人生”。我们的历史课程中存在着大量资源急待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去开发,从生活中选取一些新鲜活泼的素材,或从历史中摘取一些生活化的材料,打破历史与现实的界限,为历史解读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促进学生在生活化的历史课堂中体验、反思、探究,利于学生在历史的场景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而新课程中社会生活的关注也体现在了必修2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史专题的设立。通过了解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程,介绍了衣食住行、通讯、大众传媒等比较典型方面的内容,感受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巨变,发现生活现象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形成顺应时展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如今,社会生活史也渐渐进入史学家的研究视野,新高考中这方面的试题也渐渐多了起来,从应对考试的角度来说,也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近三年的江苏高考题我们发现了一大亮点,就是连续三年非选择题的第一题都是有效地将社会生活同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现实生活方式联系了起来,切入点小,设计精巧,史料选择于当时人的笔记,真实可靠而独具匠心,让学生感到历史并不是指遥远的过去,也不仅仅是伟大人物的舞台,使学生更加关注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运,关注不同阶层人的生活,感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变化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利用图片直观展示社会风貌

图说历史对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哪怕是最不用功的学生都会把书上的图仔细观赏,在这样一个读图时代,我们可不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这样愉悦的学习呢?我们还能不能把历史呈现得更为鲜活有趣呢?

这副畸形的脚给了学生们极大的震撼,他们很早就听说过“三寸金莲”,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这张图片让学生们更加深切认识到了封建主义对人民身心的迫害,从而感受到我们今天生活的美好。

这是冯如和他的飞机,有同学很容易把中国民航业的起步错解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这幅图一展示,学生就明白了这样的飞机怎么能供民航使用呢?只能标志着航空事业的开始。

二、立足身边实际生活促进体验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我们主动探索,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各种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对历史问题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例如,讲到近代西式住房开始出现时,我举了我们学校旁边的濠南路上张謇先生的濠南别业,这是我们每个学生往来学校都会看到的西式建筑。在讲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建设的公路大桥,很多同学就和我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我们南通人的骄傲——苏通大桥。在讲水运事业的发展时,我又结合了我们南通港的兴衰史。八十年代的南通港异常红火繁忙,到了九十年代,在公路交通的冲击下,南通——上海的夜班航线就取消了,只剩下很少的高速客轮班次。到2000年以后,随着城市规划的变迁,南通港一带就渐渐人流稀少。可以说南通港的兴衰史折射出新中国水运事业的发展史。再如,讲服饰变迁的时候提到我们的蓝印花布。可以说乡土史本身就源于生活,将乡土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与社会生活史相结合,不但可以深化对社会生活史的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当今社会,影视、网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这个专题就涉及影视、网络的发展普及。我们在讲授时,何不利用学生已有的信息呢?例如,在解释欧洲风格的裙子时,我提到了电影《黄飞鸿》里的十三姨,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在讲建国以后我们家居的简单陈设时,我介绍了导演冯小刚在拍摄《唐山大地震》时向全国各地征集当时的家居摆设,让学生明白影视艺术者对历史的尊重。在讲到交通工具的变迁时,我让学生回忆《人在囧途》中主人翁为了过年回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简直就是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一次大展示。学生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提到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时,我从人物刻画的角度给学生讲述了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塑造的“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到后来80年代中期以后张艺谋、陈凯歌等作品中对人性的充分挖掘,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电影的成熟。还有四大名著被搬上屏幕,我让学生发表了对名著翻拍的看法,一直以为学生更喜欢新版的时尚,可学生们大都反映新版比较“雷人”,而老版更经典一些。

再如,讲到剪辫子,我先给学生介绍了清初多尔衮的“剃发令”,让学生从当年的血雨腥风中体会到发型问题的严肃性,然后学生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辛亥革命时剪辫子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同时也能理解学校对学生发型问题规定的合理性。没想到我的课堂还能起到规范学生言行的作用!

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认知背景、独特的个体感受走进历史课堂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它、激发它,让学生更愉悦地学习。

三、结合社会热点引发深层思考

历史绝不是冷冰冰的,生活赋予了历史课堂一定的温度,社会热点问题也使历史课堂生机盎然。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透过现象来形成自我的见解,通过引导反思来培育历史意识。

例如,讲到改革开放以后的“菜篮子工程”,展示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后,我提及了最近百姓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培养了学生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有学生发言说,那些给食品添加“三聚氢氨”“苏丹红”及做“染色馒头”的人应该都是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的,可就是由于道德的严重滑坡,我们把人类自己置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在讲“安居工程”时,我提到了当今非常敏感的房价问题,也许学生还不能完全明白这个问题,但是我的课堂可以引起他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从而加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上一篇:让生命的灵性在阅读对话中绽放 下一篇:圆融——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