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学艺苑里的奇葩

时间:2022-07-26 05:08:16

文学教学艺苑里的奇葩

[摘要]俄语文学名著原版电影参与文学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借助俄语文学名著原版电影,可以降低原文阅读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教师必须慎重选择教学影片,讲究一些策略技巧,正确把握两者结合的尺度。

[关键词]俄语文学名著;原版电影;整合策略

随着多媒体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优秀外语电影资源可以轻松方便地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原版电影以其独特的拍摄技巧与视听效果往往能产生比书本更强的震撼力,能使学生多维地、感性地了解文学文本。它作为文学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俄语文学名著原版电影参与俄罗斯文学教学的必要性、优势、整合策略和整合的全局把握四个方面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一、文学名著经典电影参与文学教学的必要性

1、文学传统教学的弊端。

俄罗斯文学史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文学史+教师+作品选读”,其中教师是桥梁,是主宰者。在教学中教师直接把作家的创作心态、创作背景,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特点、艺术特色及精妙语句等一一灌给学生,这样就以理性的分析代替了感性的领悟,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自己的理解空间极小,学生的感悟、共鸣更是少之又少。

学生对文学文本的阅读只限于“选读”阶段,阅读原著全书的情形几乎没有,学生对原著缺乏整体的、感性的了解。 加上有些原著篇幅长,阅读难度大,而学生对于一些文学流派、作家生平与创作等文学知识的了解又非常肤浅,致使文学史的教学事倍功半。学生上文学课仅仅是为了几个学分,缺乏学习文学的热情,传统的文学教学面临着困境。

2、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造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这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知识的掌握会大有帮助。可以说,只有融化在兴趣里的知识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活知识。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投入时间及精力将它学好。

电影是一种集美术、音乐、文学、表演为一体综合性艺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更具有感染力。优秀的原版电影综合了多种艺术美,颂扬了主流的人生价值观,比起纯粹的文学文本阅读更具有形象性和吸引力,更易引起学生对文学文本的思考与关注。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说过:“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和精神上的享受可以使一个人情趣兴奋,情趣兴奋则可以激励人积极的学习活动。”在文学史的教学中,借助电影艺术增强俄语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外部环境的干扰。

时至今日,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增强就业的优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外语能力等级考试等实用性的课程上。加之社会上人心的普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使得大学骄子们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感悟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很难唤起师生对于经典文本解读的共鸣。而运用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进行辅助教学,确是提高文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文学名著经典电影参与文学教学的优势

1、浩繁的文学名著,丰富的影视资源。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文学名著被搬上了银幕。据有关资料统计,1918―1995年期间,苏联及俄罗斯共同摄制了1817部根据俄罗斯、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包括戏剧)改编成的电影。其中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复杂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象的反映,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枝独秀,永远散发着奇异的芳香。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文学巨匠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的一些经典作品也被改编为了电影。这些由俄语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有着深厚的文学基础,从内容到形式上处处都闪现着俄罗斯文学的浑厚、深沉、辽阔的艺术底蕴和壮丽而忧郁的抒情现实主义特色,总能引起人们无比的向往和思考。它们为电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也为俄罗斯文学的教学搭建了有利的资源平台。

2、加深对俄罗斯社会的认识,增强对俄文化的理解。

对大多数俄语学习者来说,仅靠文学史教材的内容难以直观地了解某一文学现象的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情况,同样,对于老师来讲,仅凭文字材料、几张图片和自己的研究也很难介绍得全面。而俄语文学名著经典电影无疑是学生了解文学文本的最佳手段。比如,文学史中多次提到的农奴制的残酷与罪恶,为了维护贵族荣誉的“决斗”及“多余人”的形象等等,如果借助对电影作品的观赏,再配以老师的讲解,学生就可以非常轻松、直观、全面地了解作品。俄语文学名著经典电影参与文学教学,会使学生较为详细深刻地了解俄罗斯社会、风俗、文化情况,自然会有助于对文学文本的理解,更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论证、思辨的能力。

3、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俄罗斯文学选读课的教材是原著作品的节选内容,学生对于原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特征很难全面把握。如果在阅读原著节选的基础上,再欣赏由原著改编的影视片,效果是很显著的。原著中的真实宏大的历史背景、跌宕曲折的情节、丰满感动的人物、生动形象的描述都以最直观的方式牢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这是传统的文学教学无法比拟的。指导学生欣赏俄语文学名著经典电影,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俄罗斯文学作品欣赏的热情,这种效果也是传统俄语教学望尘莫及的。由于影视资源特有的性质,学生在观赏时,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宙美愉悦感。影视文学的直观性、生动性、灵活性等特点使语言的罕习更具趣味性,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喻悦的学习环境。利用文学名著经典电影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显而易见的。

4、集中注意力,增强长期记忆。

与文学文本相比,文学名著原版电影以其多彩的画面、言语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手势、表情、姿势等)及具体特定的情景的融合,能够多维地传递信息,并且使这些信息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语言教学专家认为,音像结合的教学手段比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能更加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它能刺激控制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同时发挥作用,并参与吸收知识的活动。换言之,它能有效刺激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使学习者积极捕捉并理解语言信息,容易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有利于长期记忆。

三、俄语文学名著原版电影与文学史教学的整合策略

1、影片选择的策略。

(1)选择忠实于原著的经典电影。为了培养学生对于原著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的欣赏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选择忠实于原著作 品的经典原版电影。这些经典电影一般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内涵、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浓缩了原著的故事情节,更能表现主题、烘托气氛,有助于文学教学的开展。一部原著若有几个版本,可参考选用获奥斯卡奖或者是由俄罗斯导演拍摄的影片,如荣获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影片奖的《战争与和平》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

俄罗斯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卷帙浩繁,又因文学文本阅读量大、教学课时少等诸多因素,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一些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与影片一起进行欣赏,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比如,20世纪后半叶俄罗斯小说题材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战争题材、集中营题材、城市题材、农村题材得到了可喜地发展。一代又一代作家从不同的侧面再现这场人类历史上的大劫难,表现反法西斯战争的悲壮主题。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主人公是5位年轻的女战士。她们在准尉瓦斯科夫的带领下同16名训练有素的德寇空降兵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然而法西斯发动的战争却毁灭了她们的青春,夺去了她们的生命。这5位姑娘是保卫祖国的英雄,又是战争的牺牲品。影片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歌颂了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揭示了法西斯战争带给人民的心灵创伤。另外影片《苦难的历程》、《莫斯科保卫战》、《热雪》、《保尔・柯察金》等都可适当地选择。

(2)选择解读困难的文学作品改编的经典电影。对于解读困难的文学作品,借助电影,可以帮助理解文学文本。肖洛霍夫的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描绘的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借助电影能使学生较为形象、深刻地理解哥萨克的气质、荣誉以及葛利高里对阿克西妮亚的爱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更形象地感受作品中那种“严酷的现实”、浓郁的哥萨克风俗习惯、哥萨克的气质,感受顿河的水、草原的气息……

(3)原则上不选择译制片。为方便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可考虑选用带有俄文字幕的影视片,但译制片不利于俄罗斯语言的学习,以不选择为宜。

2、结合影片讲解的策略。

(1)教师要全面掌握文学文本及影片内容。

利用俄语经典电影进行文学辅助教学,教师要对进入课堂的每一部影视片,包括相应的文学阅读文本都要全面掌握其内容。要对学生进行定向引导,有必要为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包括背景知识、内容提要、人物关系、生僻词语等)介绍。也可边看边引导,设疑激思。也可介绍一些著名电影导演和演员的成名作、代表作等。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对电影作品的语言表述、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文化要素、人物心理、语言表述等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当然,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与电影常识,才能驾驭课堂。

(2)把影片的欣赏作为对文本的延伸。

先解读文本,再欣赏俄语文学名著经典电影,以此作为一种欣赏的延伸,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学作品,掌握文本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以及基本思想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再观看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分析对比电影与原作表现主题的异同,从而扩大欣赏的视角,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和欣赏影片,教师有必要把与所观看的电影相关的背景、人物、主线等知识有选择的提前给学生介绍,比如在看电影《战争与和平》之前,托尔斯泰关于人民的思想,1812年的卫国战争的历史背景,当时的历史人物,维护贵族荣誉的决斗精神以及12月党人的革命思想等,这些都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可提前做一些简单介绍。

(3)影片放映的策略。对于一些放映时间长短适宜、故事情节简单清晰而生动的影片,可以全片放映,学生对影片一气呵成地进行欣赏和学习,从而把握住影片的主线发展,加深对文学文本的整体理解;对于一些放映时间较长,情节复杂的电影,教师可将其编辑为几个部分,分几次陆续播放,并且要设计好每次播放的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适当穿插些讲解和课堂参与活动;对于能够突出作品主题的经典的片段和对白,可以适当就此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四、对电影作品与俄罗斯文学教学整合的全局把握

在俄罗斯文学教学中,解读文本是关键,可以把电影作品作为阅读的迁移和深化,但绝不能让学生过分地依赖电影的趣味性,而放松对文学文本语言的解读。阅读原文学文本,掌握语言的精华、领悟语言的美丽,这是任何优秀的电影作品都替代不了的。对学生来说,更需要对作品进行“原阅读”,建立在文字之上的阅读,才是更具想象力与审美效果的艺术欣赏。文学作品中能够感染读者的语句如果放在银幕上有可能会很难表现。《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与渥伦斯基初次相逢时的场面,渥伦斯基凭着社交界的眼力,发现了安娜脸上流露出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被压抑的勃勃生气”。这是最能表现作家成熟的艺术技巧的,但是电影中两人邂逅的镜头中却无法找到文字带给我们的美感和震撼。虽然电影可以直观地传达信息,但却无法表达文学原作的那种独特的内蕴和魅力。

当然,改编再好的电影同原文学文本相比无论在叙事方法,还是在思想深度方面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战争与和平》的结尾与原著就有很大出入。但使用影像欣赏手段时,尤其要注意区分文学文本与影视艺术的不同,注意不能以影视欣赏来代替对语言艺术的解读。

总之,在辅助教学中,俄语文学名著经典电影与俄罗斯文学教学的整合,犹如文学教学艺苑里的奇葩,焕发着熠熠的光彩。但是若想让这枝奇葩永远灿烂,还需我们正确引导,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尺度,引导学生探索原文学文本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这对传统的文学史教学无疑是个有益的补充。

上一篇:审美现代主义与大众电影 下一篇:寓教于乐,心理因素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