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共性与个性的分析

时间:2022-07-26 04:20:34

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共性与个性的分析

[摘要]为了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张家口教育学院的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回收率为96,2%。基于此次调查,并结合其他地方的高校大学生的相关调查,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实际情况,为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素养 共性与特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25-02

1.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1.1网络素养的概念

关于网络素养的定义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般是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来研究,对其内涵的理解又各有侧重。“网络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的信息行为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概括性描述的一个概念。”其内涵“不仅包括信息的获取、表达、交流等技能,而且还应有独立学习、创造使用信息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与道德。它主要由网络信息知识、网络认知能力、网络信息意识,及网络信息伦理道德组成。”

1.2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1.95亿人,其中10.8%的是大学生。大学生是学生群体中上网的重要群体。调查显示,从385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情况看,利用最多的并非是学习资源,而是BBS、影视资料和网络游戏等。使用网络的排名依次是:查找信息、看影视剧或听音乐、交友聊天、下载软件或资料、浏览新闻、BBS上浏览帖子、收发电子邮件、浏览博客、玩网络游戏、看电子书或网络小说、网上购物等。其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使用率分别达到85.4%和87.2%。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咨询方面的获取欲较高。在商务类应用上,大学生网购比例为45.3%;使用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比例分别为43.6%和41.8%;对于博客、播客、虚拟社区、网络论坛、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一系列网络表现形式,大学生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使用率高。多数大学生利用网络的主观愿望是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文明成果,从而发展和完善自己。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部分大学生更多地把网络运用于娱乐休闲而不是学习,这使得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2.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分析

2.1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共性与个性分析

(1)对网络媒介的认可度高

大学生认为网络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网络对他们有帮助,只有很少的大学生对网络持怀疑和否定的看法。这说明网络的优势已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学生认为网络媒介对自己的知识建构影响很大,网络科技的发展将会使社会变得更好,网络的普及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说明大学生对于网络发展带来的信息沟通是认可的。

(2)具有较高的网络操作技能

大学生对网络实际操作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能够通过百度或Google等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料。当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时,选择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网络信息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少大学生拥有自己的博客,开通了自己的微信,这也意味着大部分学生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传播系统。对于网络论坛、博客、虚拟社会等一系列网络表现形式,大学生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会经常利用网络媒介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3)具有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

大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网络上与陌生人交流时能够审时度势,注意在网络上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在网吧等公共场合使用网络时,及时删除登录个人账号密码等,对自己的电脑系统和杀毒软件进行定期的更新升级,使用保护软件预防不良网站的侵害等。

2.2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网络信息批判意识

调查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缺乏批判意识,没有用理性客观的思维来看待网络媒介中的信息。这样很容易在虚拟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部分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意识的形成。对于网络新闻的报道。缺乏客观理性的分析、解读,甚至让非理性因素占据了主要地位,使得对信息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浅显判断,缺失了深层次的思考,对其中潜在的信息及社会意义失去应有的思考。这就会形成盲目的跟风,体现了自我修养的不足与欠缺。

(2)网络自我管理有欠缺

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上网的时间,不能正确把握自我的时间观念,易受网上不相关信息的误导,偏离了自己上网的最初目的,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信息构建的虚拟世界里。

(3)创新能力与意识有待提高

网络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及丰富的网络知识,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创造革新,以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调查反映出只有26.3%的学生经常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学科学习、研究,大部分学生依然停留在娱乐休闲方面。对于自身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研究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比较薄弱。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学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网络道德、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互联网并不是超越现实、不受法律约束的空间,网络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在互联网上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是最基本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建议,对策

3.1加强社会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

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研究和培育不仅是高校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也影响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问题。

(1)完善相关培育政策,加强宏观的理论指导,制定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国家标准,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推动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目前,我国没有一所高校制定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标准,教育部应根据我国实际,尽快制定出台我国高校网络素养标准,并以根据立法形式积极推动网络素养的培育。

(2)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中心,具有优质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及早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构建完整、高校、实用的全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体系,实现国内资源共享,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素养培育的环境。

3.2加大学校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力度

(1)可以建立健全网络素养培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入手,以现代课程理念为知道,形成以传授网络信息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网络信息意识为先导,以网络信息伦理道德为总则的开放、完整、动态的课程结构体系。同时也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具备有较高的教学、教育能力,德才兼备,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起到引导、教育的重要作用。

(2)高校还可以开设官方微博、讲座、公选课等,传播予大学生实用的网络知识,而不是流于形式,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获取与分辨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3.3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自我教育与提高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自我教育十分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任何的道德他律也只有在转化为道德得自律时才能发挥最佳的功能。任何的网络法律法规,只有当其内化为大学生自觉自愿的网络行为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失德与越轨的行为。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建立健全网络人格;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娱乐观;正确处理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正确处理现实生活的交往与网络虚拟社会交往的关系;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做到合法上网。

上一篇:细化中职《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程考核标准... 下一篇:剥开“癌王”的层层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