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期开展品格教育的策略

时间:2022-07-25 11:11:30

浅谈幼儿期开展品格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期 品格 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18-0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品德素质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具体来说是对孩子未来在个人和社会生存有所帮助的教学,是为培养良好的品性而加以教育的训练,在内容上包括智慧的启迪、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品格是一种隐性的根基,如何帮助孩子形成受益终生的良好品格,应对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突变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幼儿园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品格教育,以推广品格为核心项目,在良好的品格环境氛围下,建立健全正确的是非观念,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让良好的品格行为不断内化为幼儿自身的品行习惯,促进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成长、进步,实现幼儿优良品格的培养。

一、将品格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

幼儿生活化主要依托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品格教育与生活的不可分离性,侧重于品格与生活的联系,把品格教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渗透的良好时机。幼儿品格的渗透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创设环境、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教学以及一日生活的渗透来促进幼儿品格发展的。如通过礼貌的打招呼表示对人的尊敬;在游乐场所耐心等待表示守秩序;朋友间的友好相处表示对朋友谦让及分享。好的品格可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做起。例如,幼儿园的早餐是多样的自助早餐。有一天,班里的涛涛早早来到幼儿园,当天的早餐有鸡蛋、蛋糕和粥,看到每种食物都是自己爱吃的,涛涛强烈要求每一样都要吃。赵老师想劝阻,我心想,这刚好能作为一个案例来教育孩子,连忙阻止了赵老师。每一样都给涛涛一份,看着他都已经咽不下还拼命往嘴巴塞,我也不做声。吃中餐的时候,涛涛一副怏怏不乐的表情,我觉得时机到了,就问他怎么了,他不高兴地说道:“老师,这些鸡翅和豆腐都我爱吃的,但是我肚子好饱,吃不下了。”我问他:“为什么你的肚子那么饱啊,别的小朋友怎么没有像你一样的情况?”他想了想说:“应该是我早上吃得太多了,把肚子装得太满了,现在都没地方装鸡翅了!”我笑了笑,对涛涛说:“鸡蛋和蛋糕都是难消化的食物,你今早吃得太多、太饱,到现在还没有消化,所以就吃不下别的食物啦。”涛涛又说:“那都是我喜欢吃的东西,我都想吃,怎么办?”我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班上的孩子们,让他们帮忙想办法,有的说吃一样就行,有的说每样少吃一点。我让他们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同时引导孩子在进餐时吃多少盛多少要量力而行。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节制”的品格教育,具备了积极、健康的情操,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德。

二、将品格教育渗透教学及活动中

品格教育是一个长久深入渗透的过程,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进行幼儿的品格培养。我园每学期根据年龄段选取5个品格课程。例如小班下学期以感恩、合作、有序、信任、创新来展开品格教育。在感恩品格教育课程中利用简单的品格故事让孩子了解和认识何为感恩,围绕游戏、绘画、歌曲等多种形式反复强调、潜移默化于生活及学习当中,巩固幼儿对品格主题的教育。我园在设计一学期的教学活动时,结合品格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开展六一环保时装秀、壮锦袋DIY、世界读书日阅读绘本、感恩节制作感恩旗、中秋节制作土月饼、亲子徒步营徒步活动等。在“与春天同路”亲子徒步活动中,家长们和孩子们完成4公里的徒步活动。活动开始前,家长纷纷质疑:4公里的路程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太远,孩子是否会依赖爸爸妈妈,不愿自己走等。但是到了徒步那一天,全园95%幼儿能独立完成徒步任务,坚持、勇敢走完4公里的路程。通过这次活动,家长重新认识到了孩子的力量,接纳了孩子,孩子们也体验到了坚持、勇敢、分享等良好品质。

三、家园合作形成品格教育双轨

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儿童教育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幼儿在这两个场所获得的经验,对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成长不仅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各自的延续性,还要求两者之间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依赖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尊重和交流。教师和家长分享园方的理论和实践,家长也与老师分享幼儿的需要、快乐和担忧。我园提出了实现家园合作式的品格教育几项模式:如“家长助教”,每学期由父亲或者母亲至少到班级当一次助教,目的主要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观察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实现家园互动共育,促进幼儿品德和素质的提高。“家长护园队”参与和协助幼儿园安全管理。“幼儿园体验式家长会”打破传统的教师说家长听的“单行道模式”,让家长变倾听为体验,变客体为主体。让家长作为教学主体按设计流程逐步融入主题活动,也让班级教师在每一个关键环节默契配合,使教师和家长能敞开心怀,聚焦于贯彻教育理念和探讨孩子成长困惑的主题上,不仅让家长得到指导和提升,也使教师汲取营养,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家园合作传递一种不计报酬、乐于奉献的美好品格,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都是一种“潜教育”,比言教更管用。

品格教育是一种教导幼儿学习人类美德,积极向善的教育。成人在幼儿期间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及品德情感的养成,远比智力开发更为重要。教师和家长有义务和责任对幼儿进行尊重、宽容、分享、节约等品格的培养,为其一生打下坚实的品格基础。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关于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 下一篇:教师进修学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