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职新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论高职英语教学

时间:2022-08-19 05:50:01

从高职新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论高职英语教学

【摘 要】通过分析高职新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语言运用能力的完成情况,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学习,注重学习策略的培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文化教育,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为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教育 英语教学 语言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46-03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个级别的要求,体现学生阶段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衔接。《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学要求则分为三个层级,分别对词汇、语法、听说读写译等提出相应的要求。由此可见,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要求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内容基本一致,都包含一个总目标: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五个基本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外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按部就班地完成和落实阶段性教学目标,做好各发展阶段之间的衔接,才能更好地实现外语教学目标。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开始阶段,有必要了解高职新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明确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目标要求的差距,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高职新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完成情况

为了了解高职新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完成情况,笔者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五级标准为依据,对某高职院校机械系、计算机与电子工程系、食品加工系、经贸系、管理系的2014级的386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测量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部分的完成情况。根据统计,平均分4.5~5表示很好完成目标,3.5~4.4表示基本完成目标,2.5~3.4表示目标完成情况一般,1.5~2.4表示目标完成情况差,1.0~1.4表示根本没有完成。

如表1所示,高职新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平均值都处于2.5~3.4之间,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级标准目标完成情况一般。从标准差来看,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差异相对较小,而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标准差较大,说明高职新生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运用方面个体差异大。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说的均值仅为2.38,目标完成情况差,其他项目的均值都处于2.5~3.4 之间,目标完成情况一般。听力的六个项目中,没有一项基本完成目标,有五个项目的完成情况一般,其中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2.34)完成情况差。说的项目中除了“能有效的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2.93)完成情况一般外,其他各项完成情况差,最差的是“能用英语表演短剧”(1.61)。阅读方面,“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3.8)目标基本完成,但“除了教材外,课外阅读量累计应达到15万词以上”(1.7)完成情况差。在写作方面,“能简单描述人物和事件”(2.87)的完成情况相对好一些,而“能根据图或表格写出段落或操作说明”(2.31)完成情况则比较差。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在功能方面,学生基本上了解英语的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基本功能(3.46),但在有效表达方面仍需提高(2.64)。语音(2.52)、语法(2.55)和词汇(2.54)的均值都比较低,说明这三部分的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其中“了解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2.34),“了解英语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语法功能”(2.38),以及“掌握1700个单词和30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2.32)完成情况差。在话题方面,两个项目完成情况一般。

在情感方面,“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3.32)、“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3.21)、“乐于接触英语歌曲、读物”(3.21)、“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3.41)完成情况相对较好,但“有信心学好英语,敢于表达”(2.46)和“乐于探究英语含义并尝试模仿(2.43)”完成情况较差。

学习策略的四个项目,与认知策略(2.75)、调控策略(2.87)和交际策略(2.76)相比,资源策略(3.18)完成情况要好一些。在认知策略方面,除“有效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3.28)完成情况较好外,其他项目的完成情况较差,其中最差的是“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和归纳”(2.33)。调控策略中,完成情况最差的是“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2.31)和“积极参与课内外的学习活动”(2.32)。交际策略方面,“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用英语与他人交流”(2.19)完成情况最差。

文化意识部分,除了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了解不同性别常用名字和亲昵称呼以及家庭成员的称呼完成情况较好外,涉及英语文化中的服饰、习俗、地理、文体活动、节日等多个项目的完成情况都比较差。

由此可以看出,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很多高职新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仍未达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五级水平。虽然大部分高职新生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水平仍较低。大部分高职新生还不能完全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不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阅读简单读物、报纸、杂志还有一定的难度,还不能克服生词障碍;基本的语音知识,包括发音、重音、语调、节奏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掌握的词汇量不足1700个;对于基本的语法,如句子的基本结构,常用的语法功能对人、物体及事物的比较的表达方式还不是很了解;对于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不是很熟悉;虽然乐于接触了解异国文化知识,但没有学好英语的信心,也不喜欢在接触英语时去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策略,不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学习方法;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还有待加强。

二、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建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高职新生对英语学习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乐于接触并了解与英语相关的文化,但薄弱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以及学习策略的欠缺会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不明显则会导致学习动机减退,影响其继续学习英语的信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针对高职新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情况,拟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实际应用语言能力就是一句空话。语言基础不但影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会影响其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研究者安晓灿、周龙指出,很多高职学生因为在高中阶段没有掌握好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是持一种排斥的态度或焦虑情绪。语言基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打好语言基础,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打好语言基础,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首先是语音。受基础设施、师资以及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职新生语音能力差,这不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能力,造成“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也会增加词汇学习的难度,造成学生词汇量不足,影响其他技能的发展。对高职新生进行系统的语音教学,使其掌握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知识,学会利用语音知识来有效地学习词汇,以扩大词汇量,为各项技能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是语法。语法是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发展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掌握语法规则,就可以利用它们加快掌握语言的速度和语言的质量,反之则无法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都提及“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并加以正确运用”,由此可见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语法教学可以从篇章学习入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各种语法形式,通过语境展示语法特征,让学生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强化其语法意识。再次是口语。加强口语练习,一方面是由于高职学生“说”的目标完成情况最差,另一方面口语是以常用词汇和句型为主,以高职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进行简单的交际是可能的。如果能完成简单的交际,于高职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突破。如果能在最薄弱的方面率先实现突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加强学习策略培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共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目标之一,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需要,也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成功地学习英语,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课堂之外大量的学习和实践作为保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再受到限制,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但由于缺乏引导,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学习,也不知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训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就高职新生而言,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过程认识模糊以及信心的缺失,使得学习策略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将学习策略培训纳入日常教学,在教授语言的同时进行学习策略培训。学习策略培训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学生策略意识,即让学生解自身的学习特点、语言学习的过程,以及策略的内容和重要性,形成自觉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二是结合学习内容进行策略培训,即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向学生解释、示范学习策略的使用,丰富学生策略储备,同时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尝试使用学习策略,学会评估、反思学习过程,逐步实现学习者自主。在多种学习策略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赖以获得知识和概念的识别、记忆和理解等过程,直接作用于英语学习,关系到如何学习的每个细节。如果高职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可能会改变其学习方法,带来学习上质的飞跃。调控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评价。如果学生学会了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不仅有可能学好英语,还可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诸多方面受益,因为调控策略所蕴含的能力是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发挥作用的。

(三)加强文化导入,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学习外语是为了进行交际。在交际过程中,跨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跨文化意识是指对目的语文化因素和母语文化因素及其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的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文化意识教学目标分为两个层次,起始阶段是粗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差异,较高阶段则是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起始阶段的目标是知识层面的,较高阶段则上升到意识层面。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重点放在与考试紧密相关的内容和知识上,对文化意识方面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很多高职新生对于英语文化知识和中外文化差异知之甚少,跨文化意识薄弱,最常见的现象是很多学生无论是在口头还是在书面的表达中(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47页)直接套用母语的思维,造成交际障碍和误解。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必须是对目的语文化知识有一定的储备,才有可能将其与母语文化进行对比反思,从而产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针对高职新生英语文化知识匮乏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文化导入,有意识地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在一起,不但要挖掘学习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在教学中适时增加日常生活或当前时事中与文化相关的内容,通过讲解、观看视频、讨论等方式对文化进行多维输入,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对比反思,逐步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促使其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步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对英语文化的积累和思考的过程,由于高职学生乐于接触和学习异文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还将有助于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09(4)

[2]黄纪针.大学入校新生质量调查研究――一项基于新课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七级标准的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2013(9)

[3]马刚,王娟.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实践[J].外语教学,2010(1)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符祝芹.基于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教育与职业,2010(6)

【作者简介】何丽玲(1977- ),女,广西扶绥人,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责编 黎 原)

上一篇: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查... 下一篇: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