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查与对策思考

时间:2022-10-08 10:53:28

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查与对策思考

【摘 要】对用人单位、已毕业学生进行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查,并根据市场需要和独立学院的特点,探讨优化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转型 独立学院 市场营销专业 人才培养 需求调查 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93-02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独立学院向职业院校转型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改革的迫切性也更加突出,针对如何使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更好体现独立院的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调研对象有:一是对企业调研,对广西区内外的一些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分析总结,调研工作中,对桂林市本地的企业采取上门面谈的方式,对区外的企业采取电话访谈的方式,同时辅以问卷调查,共调查企业40个,涉及媒体、房地产、教育、制造、金融、服务、零售、通信、商贸等多个行业。二是对学生调研,对已毕业市场营销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调研,通过网络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5份。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和独立学院的特点,探讨了优化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才培养的措施,力求既能以当前社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为根本,又能结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营销专业人才。

一、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对企业的调研统计与分析。具体如下:

1.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在调研的企业中,在招聘与营销专业的岗位时,58.62%的企业要求本科学历,通过对智联招聘网、大学生就业网等招聘网站调查发现,与营销相关的岗位,学历要求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对于销售业务等较低层次的岗位,普遍要求为大中专学历即可。

2.岗位素质要求。当问到“贵单位在招聘营销专业学生时,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时,选择“个人能力”的占86.21%,选择“经验”的占68.97%,“团队合作能力”的占62.07%,“专业知识”的占44.83%。同时,当问到“您认为现在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哪方面能力?”时,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洞察能力、分析能力”(86.21%),“谈判运筹能力”(62.07%),“个人交往能力”(51.72%)。在访谈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对象都认为,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吃苦能力、责任心是他们录用营销人员首要考虑的因素,说明企业在选择营销人员时,更多的在乎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一些特质,其次才是专业背景,因此,素质(能力)是营销人才市场需求的重要取向,必须立足于营销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能力)本位”转变。

3. 就业岗位分析。从企业需求的营销岗位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营销策划(68.97%),产品销售(62.07%),客户管理(62.07%),市场开发(55.17%),渠道管理(37.93%),可见营销岗位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营销策划、产品销售是需求量较大的岗位。

(二)毕业生的调研结果及分析。具体如下:

1.毕业就业岗位、行业及区域。本次调查的毕业生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07级-2011级毕业生,在回收的毕业生问卷中,所从事的岗位主要集中在销售、营销管理、市场、客户管理几个方面。毕业生分布的行业十分广泛,有家具、信息、石油化工、金融、体育用品、家电、饲料、医疗等。从单位性质看,民营企业的占44.74%,比重最大,国有企业的占15.79%,事业单位的占5.26%,个体占7.89%,外资或合资占5.26%,国家机关占10.53%。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发达地区、自己的家乡或与自己家乡临近的区域。

2.对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现在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到76.31%,说明毕业生对现在工作都比较认可。毕业后调换工作单位的次数看,“没有调换”的占47.37%,“调换一次”的占28.95%,“调换二次”的占13.16%,“三次及三次以上”的占10.52%。调换工作的原因,70%的毕业生选择了“个人发展空间不够”,55%的学生选择了“薪资福利偏低”,选择“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及“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各占20%。可见,毕业生流动性比较大,流动的原因主要是考虑个人的发展,因此在人才培养时,不仅要考虑学生毕业后能够就业,而且更要注重其具有长远发展的能力。

3.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当问到“在求职过程中,您最困扰的问题”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缺乏社会工作经验(81.58%),缺乏社会关系(47.37%),个人能力不足及学校所学知识不适用(39.47%),说明工作经验对学生的求职有很大影响,在培养方案中要创造更多机会与社会对接。

4.所在单位看重的能力。当问到“您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哪方面能力和知识时”,84.21%的毕业生选择了沟通能力,44.74%的毕业生选择了组织协调能力,36.84%选择了专业水平,这与对企业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5.毕业生对自己所学知识和能力评价。首先,从专业理论知识的角度看,调查中,55.26%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能用一些,但不多”,选择“完全够用”和“基本够用”的各占26.21%。其次,从专业技能看,73.68%的毕业上选择了“可以顶岗,但要再学习很多新内容”,选择“可以直接顶岗”和“基本可以顶岗”的占到10.41%,选择“不能顶岗”的占15.79%。不能顶岗的原因,39.47%的毕业生选择了“实践环节设计未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4.21%选择了“实践环节不够”。

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对策

(一)专业定位。从岗位的层次看,可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类营销人才。高层营销人才是目前紧缺型人才,一般是企业的高层领导或负责人,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刚毕业很难胜任,但是应将其作为发展的目标。中层营销人才主要是单个部门或某个区域的负责人,从事的岗位有店长、销售经理、营销主管等,目前这类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学历一般要求是本科或具有3-5年的营销工作经验,这类岗位对本科毕业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基层营销人才是在一线从事具体营销工作的人员,如理货员、业务员、推销员等,这类人才需求量最大,但进入门槛较低,对专业一般不做要求,学历要求也不高。

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同学能够应聘到中层岗位的工作,也有部分同学需要从基层岗位做起,并以推销工作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也可以获得晋升机会。独立学院以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如果把岗位定位在初级,不符合培养目标,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本科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要同时兼顾两个方面:一是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具备从事基层营销工作的能力,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以培养学生从事中层岗位能力为主,如高数、统计、计算机、英语、经济学等公共、基础类的课程是必要的,不能随意删减。因此定位在承担市场营销岗位任务、胜任中高级市场营销岗位的人才较为合适。

(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查,各独立学院现有的培养模式主要有:定单式培养、3+1模式、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比如,“工学交替”模式是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每个学期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到企业从事顶岗实践的机会,是一种学用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需要企业高度配合,但在调查中,很多企业反映,不愿意接受学生的短期实习,觉得会影响企业正常活动,因此该模式实施需要具备更充足的条件。总之,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积极听取企业的建议,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做到“校企结合”;大胆尝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做到“课岗融合”;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做到“理实一体”;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做到“工学结合”。

(三)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素质与能力设计的课程体系为依据,遵照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教学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有效衔接、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综合实习有机融合、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有效结合的思路进行。

根据调查结果,实践教学体系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开发有效的实践教育的平台。现有的平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需开辟多种有效地实践平台,特别是校内仿真实训,比如创建校内仿真公司,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经营、管理,自负盈亏,成立初期规模可以很小,它既可以是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教学场所,又可以使教师特别是缺乏企业经验的教师获得职业经验,提升专业技能。二是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一定的学分或置换与之紧密相关的课程,第二课堂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策划,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展各项活动,如校园拍卖会、汽车销售技能大赛、网上创业大赛等,学生完成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才可以拿到学分。黄淮学院校方领导特别重视第二课堂教学,专门成立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全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并报教务处备案,这已经成为黄淮学院的一大特色。三是把学生的社交、沟通、吃苦、受挫等职业素养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些能力是在日常工作中所必需的,但是在人才培养中往往被忽视,当然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一定要通过具体的课程来体现,可以采取各种灵活的形式,比如每学年用3天左右的时间进行拓展训练,在各种集中实践或课程内实践中对这些能力进行专门考核。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人才培养对策要想取得实效,还需要其他方面配套措施的实施,比如教师的重新培养,教材的重新编制,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等,特别是从领导到教师思想的解放。

【参考文献】

[1]韩雪,宋东霞.“课赛结合、课赛互促”推动营销与策划(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品牌,2015(1)

[2]赵明.如何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

[3]宁科杰.转型视角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4)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LX2014664)

【作者简介】郭 敏(1980- ),女,山西人,硕士,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宏微观经济学。

(责编 何田田)

上一篇:校企协同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下一篇:从高职新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论高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