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活动课

时间:2022-07-25 09:03:35

浅谈思想品德活动课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较大幅度地增加了活动教学的要求,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至少有20%的时间要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中,增补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这说明加强活动课教学已成为新课改的重要要求。

二、活动课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1 激发兴趣。现行教材每单元或每课都有新增加的活动课,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机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探讨和研究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会认为思想品德课并不枯燥,思想品德知识就在身边。

2 养成个性。学生个性是在自主实践中形成的,是在广泛的交往中形成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只要有充分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可对事物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认识,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活动课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舞台,完善了思想品德德育功能。

3 提高能力。思想品德课的很多知识对初中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其中一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多开展活动,让学生用脑子去思考、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去经历、去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活动课也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社会。

4 内化德育。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把知识转化为信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思想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初中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敢于尝试。随着所掌握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中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沉闷、呆板的书本知识学习和封闭、单一的学校生活,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道德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内化,最终达到德育目的。

三、活动课的操作要义

1 更新教学观念。新课改强调要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要从教师主导的“教中学”向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做中学”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权威性的知识拥有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证学生活动的独立性。

2 创设问题情境。在开展活动课教学时,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可以是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可以是教材上的疑难问题,还可以是学生在活动中提出的随机问题。教师在活动课教学中,可着重安排学生讨论、争辩,在讨论、争辩中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寻找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然,活动课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切记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3 营造参与氛围。在开展活动课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者,而且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潜能的生命体。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氛围,让学生的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充分释放,做到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

4 重视体验活动。生活是智慧的源泉。因此活动课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行为,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身行为。教学时,教师要把生活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一些社会现象,丰富道德认知,促进知行统一。

上一篇:对细化地理课标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