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实效性

时间:2022-07-25 06:42:53

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实效性

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我们老师应抓住课程改革的这一契机,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讲《世界大家庭》这一课时,通过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播放歌曲《龙的传人》《东方之珠》,然后向学生们设问:歌词中提到的头发、肤色等属于人的什么特征?问题一提出,马上激发出学生的思考热情,从而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此外,通过讲故事比赛,看历史资料,以及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等方法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二、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留足参与空间

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这些教学方式,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1.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进行参与学习,教师通过启发和诱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提出和设计问题。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流畅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生就会从中不断积累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1)在课的开头进行设问。在课的一开始进行设问,能够让学生进入到积极的思考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上课的效率。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这一内容时,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假如你是汉朝时的一位商人,要从长安出发经过丝绸之路,你会携带哪些商品及生活必需品?想象一下你将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去解决呢?通过这些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到这节课的趣味性,而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了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去。(2)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问,这样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探究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地图的运用,教学中通过出示《鸡冠山等高线地形图》然后提问:①图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②从山麓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最短?③如果从登山出发点出发怎样走既近又安全?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分析比较各种线路,寻找最佳线路。(3)注重提问的多样性,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该多样性,因课而异,因材而异,变化多样的提问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机会。(4)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因为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不能绝对地说哪种方法比哪种方法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参与的途径

合作学习方式也是保证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的最佳形式,而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还能满足他们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为了能够发挥好小组合作的作用,除了老师要设计好教学,做好监督指导以外,还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教师在小组内指定组长、主持人、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职务,这样可使一些同学的领导才能得以发挥,他们会成为小组的核心人物,而其他同学将自发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行配合。

例如,《在社会中成长》一课的教学中,将学生按人数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观察教材中6-2的图,并根据画面和自己日常学习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我们生活在哪些社会群体中(同龄群体,学生群体,消费群体……)。(2)社会群体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你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3)社会群体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能不同,你能举例说明吗?提出这些问题后,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各小组成员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评价方式的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学习也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收获成功,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做到不唯分数、不唯教材,努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们广大历史老师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强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慈溪逍林初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比较法在英语复合句学习中的应用 下一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学,提升语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