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加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

时间:2022-07-25 10:43:06

针灸加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丹、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皮损沿皮神经排列和神经痛为本病特征,多发于春、秋两季。笔者采用针灸加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治疗效果确切,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8~64岁,发病部位均在躯干部,单侧。

针灸取穴:合谷、曲泉、血海、足跷阴、患侧取穴,针用泻法;足三里、三阴交,患侧取穴,针用补法。年老体弱者灸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法,当病人明显有酸麻胀沉感时,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1~2次,7次为1疗程。清开灵注射液40ml,以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稀释后静脉注射,每日1次,7次1疗程。治疗期间,嘱病人注意保持患处皮肤干燥,衣服宽松,禁食辛辣之物。

结 果

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18例中,痊愈15例,占83.3%,基本痊愈3例,占16.7%,全部有效。

讨 论

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病前局部皮肤往往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

患部先发生潮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透明澄清,疱壁紧张发亮,疱周有红晕。数群水疱常沿皮神经排列呈带状,各群水疱间皮肤正常。10余日后水疱吸收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瘢痕。亦可因疱膜破溃形成糜烂,甚至坏死或继发化脓感染。全病程约2~3周。

除典型的皮疹外,神经痛是本病的另一大特点。一般在皮疹出现前1~2天即有神经痛,直到皮疹消退。疼痛的程度轻重不等,且与皮疹的严重程度无一定的关系。通常儿童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很轻或没有疼痛,而老年患者多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而且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

本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损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更不会围成一圈。除常见于腰、腹部外,还可发生于胸部、四肢、颈部、耳、鼻、眼、口腔等。少数严重者可发生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以及胃肠道或泌尿道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与水痘是由同一种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但是临床表现却不一样。水痘好发于3~9岁儿童,无神经痛;带状疱疹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疼痛剧烈。二者的皮疹形态及分布特点也不相同。然而,这是同一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先后引起的两种致病过程。带状疱疹的发生不是由体外的病毒引起,而只能是由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复发所致。

具体过程: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在体内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症,散布全身,导致人体发生水痘。水痘愈后病毒可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至成年后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及理化因素刺激,潜伏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神经轴突至支配的皮肤细胞增殖,于是此神经节支配的皮区出现一串带状的疱疹,故称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时,病毒即被激发而引起该神经区的带状疱疹,治疗原则应不妨碍自然治愈,纠正疼痛的恶性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

针灸泻合谷、足跷阴、曲泉可清泻足少阳、厥阴风火之邪,补足三里、三阴交,灸足三里、三阴交,可培补脾胃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针刺治疗本病,方法简单,无不良反应,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神经痛的止痛作用比药物有效。

清开灵注射液主方以板蓝根、金银花、栀子、黄芩、水牛角(粉)、珍珠母(粉)等,具有清热、解毒、通络之功效。本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上一篇:调理脾胃法治疗痹证 下一篇:未正确煎服川乌致不良反应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