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舟教授从毒论治皮肤病初探

时间:2022-08-10 01:36:30

张作舟教授从毒论治皮肤病初探

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病种基金资助

张作舟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病学专家,行医70余载,治愈者众。临证之时,他非常重视“毒邪致病”,治疗上更强调“解毒”与“化毒”。

毒的来源及中医对毒的认识

“毒”的本义是指毒草,《说文解字》言:“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 厚有程度较重之意。《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提出了外在之毒致病的可能性;《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少阳在泉,寒毒不生,……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太阴在泉,燥毒不生。”指出了内生之毒的产生和制约之法。《素问・五常政大论》王冰注:“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说明了无论邪气过盛还是蕴结日久,均可化毒。

关于毒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但大都将毒分为外在之毒与内生之毒两种。对于毒的范围也各持己见,邹氏等[1,2]等将毒局限在温病范畴,而姜氏等[3]提出凡是对机体有不利影响的因素均可称为毒。

张作舟教授从毒论治皮肤病

张老结合皮肤病的临床表现,提出皮肤病“热聚而成毒”的观点。风、湿、热邪是皮肤科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这些邪气侵及人体后,若不能及时化解,与阳热体质相合,极易化火,蕴而成毒;若邪气伏于体内不发,感春夏温热之气,则伏毒自内而出,表里皆热,熏蒸体肤,而成疾患;如若内伤七情,更易五志化火,宣泄不得,蕴毒生热,发为皮肤疾患。

关于毒邪致病,张老强调三点:

(1)毒为热盛所致。《重订通俗伤寒论》言:“火盛者,必有毒”。张老认为,皮肤病患者多为阳热体质,因此不论何种邪气入侵,多从火化,聚而成毒。因此治疗上多采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药物,如蒲公英、地丁、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等。

(2)聚集不散是毒邪久治不效的原因。清热解毒药物大多寒凉,单纯以此类药物治疗易于冰伏经络血脉,更使毒邪藏匿毛窍腠理而不散。因此张老强调清热解毒同时,要配合消散之法,因势利导,处处给邪以出路,常用方法有活血消散法、利湿消散法、祛风消散法等。活血消散法多用丹参、鸡血藤、三棱、莪术等;利湿消散法多用泽泻、茵陈、茯苓、苦参等;风消散法多用荆芥、防风、乌蛇等。

(3)邪盛谓之毒。毒邪为病,剽悍峻猛,易于伤正,耗散气血津液。张老常说,银屑病之鳞屑、湿疹之津水等,均为气血津精所化,大量流失则削弱人体正气,使毒邪更盛,疾病缠绵不愈。因此后期治疗应注意扶正,顾护脾胃,使化生有源。常用药物有党参、生地、沙参、麦冬等。

临证举隅

(1)解毒活血法治疗银屑病:张老认为,银屑病初起常有发热、恶寒、头痛、咽痛等症状,此为感受风、寒、湿、热邪气所致。病邪客于腠理,蕴积不散,郁而化热成毒,阻塞经络,脉道不利,导致毒热与血瘀互结,肌肤气血运行不畅,而成干燥甲错之红斑、丘疹,皮屑叠起。日久营血亏耗、生风生燥,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之证更甚。

基于上述瘀毒热结病机,张老提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治疗原则。此时若单以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则寒凝血脉,经络更为不畅,瘀久化热,毒热更著;若投以大剂活血化瘀之品,则血脉张扬,毒邪乘势四散,遍布周身,则临床症状重矣。因此治疗时应从毒、从瘀论治,以清热解毒为主,解毒不忘活血,活血以解毒为先。

张老自拟解毒活血汤,常用药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白英、蛇莓、三棱、莪术、半枝莲、龙葵、生甘草等。全方以大量清热解毒药为主,配合活血化瘀药,共奏解毒活血消斑之效。

(2)解毒除湿法治疗痤疮。张老强调,痤疮为湿热蕴毒所致。青年人血气方刚,体质阳热,加之嗜食辛辣,肥甘油腻,湿热内生,上壅肌腠,蕴而成毒,发为粉刺、丘疹、脓疱。毒热燔灼气血,可见红斑、面热等血分蕴热之象;湿毒郁于经络,见皮疹暗红,月经不调;湿热阻于中焦,运化失常,痰热内生,则见油脂分泌旺盛,面色萎黄,囊肿结节等症。

张老多从热、毒、湿三方论治,以清热解毒除湿为法。清热解毒多用银花、野,清热除湿多用苦参、黄芩。选方用药上,张老以《医宗金鉴》之五味消毒饮为基础方,加入清热除湿药物,自拟痤疮方:蒲公英、金银花、野、白花蛇舌草、苦参、黄芩、甘草。本方清热解毒除湿,方简而力专。

在疾病早期,皮疹多以粉刺及小丘疹为主,此时仅以清热解毒除湿法即能收到良好效果;若皮疹经久不愈,疹色暗红,或伴有月事不调,多为血瘀之象,治疗需佐以活血凉血之品,常用药物有丹参、益母草、凌霄花;若油脂分泌旺盛,伴有口臭、便秘,多加用健脾除湿,荡涤肠胃,化痰清热之品,常用药物有茯苓、酒军、浙贝等。

(3)解毒扶正法治疗带状疱疹。张老将本病的发生责之于肝。他认为,带状疱疹发病前多有焦虑、劳累、气恼等因素,五志化火,郁于肝经,蕴而成毒。木旺克土,生湿生热,毒热与湿热相合,发于肌肤,而成红斑、水疱;毒邪阻遏气机,灼伤气阴,加之攻伐太过,伤及正气,气血津液不得输布,肌肤经脉失于濡养,则麻木疼痛,且日久不愈。

因此在急性期,带状疱疹辨证多以湿热毒邪阻遏经络为主,治疗以解毒除湿,活血止痛为法,常选用龙胆泻肝汤合金铃子散化裁。常用药物有:龙胆草、柴胡、茵陈、黄芩、泽泻、元胡、川楝子、鸡血藤、甘草等。

在后遗神经痛阶段,辨证多以毒邪未尽,气虚血瘀为主,治疗以疏肝通络,扶正解毒为法,常用药物有:柴胡、赤芍、元胡、川楝子、桃仁、红花、鸡血藤、黄芪、大青叶、甘草。

综上,“热聚而成毒”是张作舟教授诊治皮肤病的重要学术观点。临证之时,以解毒祛邪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 邹克扬,贾敏.温病邪毒病因说初探.四川中医,1989,7(6):223.

2 谷晓红,赵展荣.温病治毒法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6):112-113.

3 姜良铎,张文生.从毒论治初探.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5):223.

上一篇:清解利咽汤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下一篇:紫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67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