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现状分析及加强人才引进对策

时间:2022-07-25 10:24:27

人才资源现状分析及加强人才引进对策

一、**县人才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至2003年底,**县的人才总量为27603人,其中党政人才735人,专业技术人才1821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27人。

(一)人才总量不足。

一是人才密度低。**县84万总人口中,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为328人,人才密度为3.28%,纵向比较,低于全市378人和3.78%的平均数,更是低于全省423人和4.16%的平均数(如图1)。

图1

二是急需的专门人才缺。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技术含量的提高,按照发展效益农业、改造提高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缺乏相关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适应各个产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优质高效农业、信息、外贸、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均显不足。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

专业人才技术占人才总量的66%,党政人才占2.7%,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2.3%。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过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明显偏少。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上集中在事业单位,而企业却人才匮乏。教育卫生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占48.9%,90%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集中在建筑及交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业企业和支柱中构成的比例严重失调,尤其是**县的皮革、塑编、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只占了0.11%,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图2人才分类及职称情况图

(三)人才素质整体素质不高

全县各类人才中,中专以下学历的占了45.9%,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11.2%(如图3)。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的层次比例(高、中、初)为1:12:45,与通常公认的1:6:14的技术职称比例结构差距较大,具有高级职称人才偏少。在工程、会计、经济和农业四大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尤为缺少(见图2)。除了教育卫生系列人才外,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只占4.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主中,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几乎没有。

图3

二、原因分析

改善人才资源状况的途径主要是两个,一是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二是引进外来人才。造成我县人才资源目前的局面,笔者认为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方面

我县在培养、培育人才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对人才培养缺乏前瞻性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对我县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缺乏规划。二是培养与实践相脱节,人才培养往往带有盲目性和功利性,过于和片面追求人才培养工作表面成绩,忽视培养效果,人才培养还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造成学非所用、学无所用。三是重使用、轻培养。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企业主不舍得花大本钱培训员工。各类人才缺乏继续深造的机会,新知识得不到及时补充,知识更新速度慢,专业知识严重老化,难以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

2、人才引进方面

一是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我县的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尚在雏形阶段,还远不够成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户籍、档案、身份、住房、社会保障等体制性因素,客观上形成了吸引外来人才进入的壁垒。

二是人才吸引政策不完善。我县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迄今为止仍是1999年出台的《**县引进人才暂行规定》,其中对吸引人才的各项优惠规定非常粗线条,可操作性不强,容易导致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人才使用环境不理想。在分配制度,我县企、事业单位仍普遍采用的是大平均、小差距的分配制度,高层次人才的劳动价值、贡献、效益与分配不能成正比,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不能参与分配,优秀人才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引进的外来人才在工资待遇、住房、社会保障方面得不到保障,难以安心留在我县工作。

三、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的比较

通过人才培养的方式,其优点是可以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能,人才较稳定,缺点是时间长,成本大,见效慢,不适应日益变化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更新的要求。通过引进人才的方式,其优点是成本较低,针对性强,见效快,企业较乐意采用。缺点是人才流动性大,人才的归属感不强,不易溶入本地的社会和生活圈子。

笔者认为,从我县的情况来看,最为缺乏的是经济建设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要在短期内改变人才资源的现状,以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近期内(5年左右)采取人才引进的方式应是主要手段。本文仅对如何人才加强引进的问题进行研究。

四、SWOT分析

如何制订切合实际人才引进政策,这里采用公共管理学的SWOT工具对我县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形势进行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特色产业。我县民营经济活跃,尤其近几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多个特色的产业集群。以昆阳、郑楼、宋桥、萧江、麻步为主要基地的商务礼品、服饰、汽摩配产业群体,以水头、腾蛟为主要基地的皮革制革、印刷、宠物用品产业群体,2003年产值达到100多亿元。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

2、人文环境。**县具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东南小邹鲁”的美称,民风淳朴,历代名人辈出,如元代画家黄公望、清末思想家宋衡、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棋王谢侠逊等。同时又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国家旅游风景区南雁荡山和纳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的南麂列岛等,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来平创业。

(二)弱势(weakness)

1、相对周边县市而言,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如图4)。

引进人才在工资待遇水平方面相对较低。

图4**县与周边县市2002年度经济实力对比图

(单位:万元)

2、虽然有特色产业群,但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民营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为数不多,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

3、区域位置较偏僻。我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二面环山,一面临海,离高等院校集中的大城市较远,距离温州市区也有50多公里,目前仅有公路相通,交通不够便利。

(三)机会(opportunity)

温州中心城市产业实施“退二进三”政策,第二产业特别是一大批生产基地纷纷向周边县市转移。我县相对低廉的土地价格,成为其最佳选择之一。至2004年6月底,已有50多家各类制造企业迁入我县轻工业园区,为我县吸引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四)威胁(trend)

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周边的县市区都加大了吸引人才的力度,纷纷出台了比我县更优惠的政策措施来广招人才。如乐清、瑞安两市都已出台政策,由财政专门拨款一次性给予引进人才最高达5万元的住房补助。

(五)备选战略

1、SO:抓住温州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机会,做好招商引资,进一步丰富特色产业内容,做大产业集群规模,拓宽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和空间。

2、WO:做好轻工园区的规划,在承接温州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同时,要对入园的企业进行认真选择,多引入一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有发展前景的事业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3、ST:打好文化名县、旅游名县两张牌,加大在各种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平创业。

4、WT:建立引进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不但在生活上,还要在政治上给予相关的待遇。通过为引进人才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以克服物质资源、地理区位的缺陷和不足,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五、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对策及建议

1、尽快制定**县人才资源发展五年规划。立足**实际,明确人才定位和引进重点,重点抓好三大支柱产业急需人才的引进工作。

2、进一步继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制订更完备的引进人才配套政策措施和优惠政策,大力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实行引进人才“零门槛”制度。

3、大力建设人才市场,通过市场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4、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事业单位自主引进人才引进机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柔性为主、刚柔相济”,借脑和引才相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引进方式。

5、建立良好的工作和创业环境,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灵活的经济环境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来吸引人才。

6、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浅谈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中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县人才资源现状分析及加强人才引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