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陈素芳

时间:2022-07-25 05:10:09

例谈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陈素芳

【关键词】小学英语 跨文化意识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69-01

语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第二语言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然而,当前不少英语教师不够重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未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逐步增加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此,笔者主要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

一、自我积累,共同分享

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在课上或课外多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包括政治制度、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然后全班一起交流分享。

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一课。鉴于“国家、国籍和语言”这一模块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是很紧密,笔者布置了前置性学习任务。笔者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搜集不同国家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一起交流、分享各国的自然文化、人文文化、代表性建筑物和自然风景。学生的自我积累和大家的共同分享,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教师直接教授相关国家的文化的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1 The first day at school的教学中,笔者布置了“个性作业”――查资料,要求学生写出厕所的各种表达方式。通过学生的自我积累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们了解了英美国家的厕所文化,加深了对英美国家文化的理解,提高了跨文化意识。

二、依托教材,适度拓展

《牛津小学英语》中渗透了大量的英语文化知识,其中涉及文化背景、人文风俗习惯等。笔者充分利用教材,依托教材把更多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英语的数字表达方法时,笔者在讲授教材的基础上,介绍了“8”被很多中国人视为幸运数字,并且解释了其中的缘由(因为“88”的谐音为“发发”,因而备受人们喜爱)。笔者还告诉学生,“13”对基督徒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恐怖的数字,在西方国家中,它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这样教学,既可以完成教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能在其中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可以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感知和理解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三、利用媒介,力求直观

在英语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各种媒介(如电影、录像、歌曲、图片、幻灯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笔者认为,这样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各种文化信息,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逐渐提高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

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6 Holidays,笔者先收集了相关图片(如各种鬼怪、南瓜灯、穿上万圣节服装的孩子们等图片),然后将其制成课件。在课堂上,笔者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万圣节,边展示边解说该节日的相关习俗。此外,笔者和学生们一起欣赏英语国家的孩子们玩Treat Or Trick的录像。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课后,笔者还鼓励学生浏览英语报刊、英语网站等,去品味原汁原味的万圣节文化大餐。

四、组织活动,亲身体验

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参与、体验、实践。有了亲身体验,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6 Holidays时,笔者设计了有趣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使其在实践中感悟西方文化。笔者请几名调皮的男生戴上面具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和动物,边走边叫喊:“Trick or treat!”他们“挨家挨户”地向全班每一个同学索要糖果。另外,笔者还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南瓜灯,最后评出最佳设计奖。在这些文化体验活动中,学生感受了西方文化氛围,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民俗风情,提高了跨文化意识。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不能仅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应该从宏观角度出发,在英语课堂中多渠道、多角度地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责编 雷 靖)

上一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下一篇:促进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