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之危与中国之机

时间:2022-07-24 09:30:33

全球之危与中国之机

金融危机后的三年,全球经济再一次陷入衰退的风险。这一次,焦点依然集中在美国和欧洲。

本轮的欧洲债务问题不同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此次危机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欧元区国家现在必须承受来自财政以及银行信贷的双重紧缩,要渡过难关,需要欧元区各个国家的合作,否则经济的衰退也难以避免。

目前看,希腊公共债务负担已不可持续,只能通过债务重组来降低违约风险。而希腊债务重组以及违约的风险造成的连锁效应将恶化欧债危机,并且拖累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欧洲唯一的选择将是进行财政整合,过程艰巨而漫长。在此期间,欧洲的经济将以非常低的速度增长。在接下来几个季度中,我们就将看到欧洲的经济出现负增长的局面。

与此同时,另一大经济体美国也有一系列自身的问题需要解决。尽管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长高于预期,但这并不表明经济的基本面有所恢复。财政紧缩以及库存的调整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将对美国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造成很大影响。

由于三季度经济增长高于预期的表现,美国陷入衰退的可能尽管从我们前一段时间预计的40%降低到30%左右,但仍然非常可观。我们很可能看到美国的经济从四季度开始直到明年年中都以仅仅1%的速度增长。欧美经济加起来大概会在今后的几个季度中维持以0.2%的速度增长。

相对于欧洲,美国在政策的选择方面尽管有更多空间,但也显示出了局限性。奥巴马有意通过4470亿美元的财政政策刺激就业,但这方面的刺激政策不会在国会全面通过,并且由于明年财政赤字将大规模减少,相互抵消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帮助将非常有限。

美国和欧洲国家带动了全球50%以上的经济活动,这两大发达经济体的进口组成了其他地区9.5%的GDP。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讲,这意味着10%的GDP。我们知道,新兴经济体的内部需求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在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势头,实际上可以缓解全球经济进入更为严重的衰退局面。

就现阶段的情况,新兴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尽管目前这些国家大多数的通胀都超过了它们各自央行设定的目标,但是总体的通胀水平会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帮助下,最早在明年初开始下降。因此,通胀是这些新兴经济体制定宏观政策的风向标,而大多数政策制定者目前还在观察外部的经济形势。

亚洲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看起来仍然在观察外部的经济状况是否会进一步恶化。如果有更明确的信号表明美国进入了双底衰退,亚洲的央行很可能首先着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而后开始进入减息的周期。

对于中国,明年的宏观风险将不再以通胀为主导,而是着力于避免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在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里,我们将看到基础通胀下降得很快。近期的宏观数据显示,通胀的各项指标都有所好转。

在经济增长方面,来自发达国家的需求减弱,自然会影响中国的出口行业。然而近几年,中国对出口的依赖已有所降低,来自欧美国家经济放缓的传导性可能被中国内部需求的强劲增长所替代。而近期市场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加剧,主要也是由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将近50%,而房地产投资却可能在明年有较为显著的放缓,这将会影响中国内部需求的增长。

在2012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应该会有所放缓,特别是政策引导的私人投资领域,这将主要表现在房地产投资方面。但同时,保障房的建设和制造业产业升级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支持总体的投资仍然以稳健的速度增长。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可能于今年末或明年初从财政政策着手,宣布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除了一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的保障房建设,近期我们已经看到支持水利以及铁路工程建设的政策也已陆续出台。

另外,尽管中国的汽车保有率低,各大城市的交通却已经非常拥堵,主要是由于公共交通网的缺乏。因此,明年在有轨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地铁的投资都应该加大。

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将会有选择性地放宽,特别是针对一些融资比较困难的领域,比如中小企业,并且中央也将会确保保障房的建设有足够信贷支持。

作者为摩根大通中国投行副主席

上一篇:增长无须倾力确保 下一篇:治通胀与保增长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