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对农业发展影响及策略

时间:2022-07-24 09:25:21

农田水利对农业发展影响及策略

2010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水利设施建设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至2020年,要在全国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保护的体系,从制度上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规范,这也是国家第~次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关于我国生态发展、经济稳定以及国家安全的层面。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投资建设力度的增加,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农村河流污染严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农田工程老化严重,投资不足,维修滞后,据调查显示,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大部分灌溉耕地只能抵御一般的灾害。尤其是2010年西部大旱.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5省市持续严重干旱,耕地受旱面积673.33万hm2,占全国的84%,直接经济损失达246亿元以上。更是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敲响了警钟。该文分析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总结如下n。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1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不仅能较快起到增产增收作用,而且还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农村水利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与农民的长远利益息息相关,所以要将农村水利工作真正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好。只有重视水利设施建设,才能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

1.2促进粮食高产稳产

自古以来,我国农业就采用典型的灌溉方式,这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雨养农业,这种灌溉方式隐患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情况相悖。不能满足我国对粮食高产的需求。只有发展高效集约农业。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集约农业的前提就是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及良好的灌溉条件,总体来说,灌溉条件是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农业生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1.3实现农村稳定的保障

农村要发展,必须首先保障生存条件,要生存就必须保证饮水安全、灌溉水充足,如果这2点无法满足,农村就会面临许多不稳定因素,不仅是农民的身体健康甚至财产安全都要受到严重威胁。鉴于此,“十二五”期间,我国把农村的饮水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收稿日期2011-10—14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发挥水利设施建设的有效性,成功地将供水网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供水方式,力争至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达到85%,最终彻底改善和解决农村水道淤堵、水质污染等久拖不决的问题,还农村一片干净的天地,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2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

2.1强化宣传。加强引导

农民群众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参与度是水利建设的基本前提,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尤其在当前取消农村两工,从制度上取消了农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建设的义务,造成农村水利建设的劳动力缺乏,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更好地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办水利,引导群众积极开展“一事一议”,让群众当家做主,提出解决对策,把水利建设变成农民的意愿,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科学规划,由农民出工、政府出钱,切实改变过去传统的强迫命令式的组织形式,从而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2.2创新机制

只有不断更新思路、更新思维,才能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是一样,应照顾各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农村水利发展中的利益问题,并需要立足于现实,从不同角度出发,真正地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机制,这就需要人们开拓思路、创新机制。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政府规划管理、资金扶持引导、技术指导服务,农村集体和农户广泛参与、民主协商、自主兴办的新机制,并把市场机制引入经营管理中。首先,建立多元化投人格局,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激活民间资金和其他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水利系统还引入了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实现良性发展。其次,应加大政策导向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

上一篇:农村土地变更试点方案 下一篇:市委科技培训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