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田水利进步主要作用

时间:2022-04-14 06:21:18

推进农田水利进步主要作用

一、农田水利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总书记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总理强调:“要把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作为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回良玉副总理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凡是水利搞得好的地方,必然是林茂粮丰、五业兴旺;反之,一定是灾害频繁、地瘦人穷。所以,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农业才能实现旱涝保收,这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比什么都重要、都实惠。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迫切需要

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在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持续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就必须做好“水”这篇文章,必须把传统水利优势与现代水利技术结合起来,满足农业生产对水利条件的新要求,适应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适应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强以农田水利、饮水安全、水土保持、防洪保安等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土地整治和水利设施配套,提高农村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大河道整治力度,保护和营造绿色环境,不断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期盼,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进入到了关键时期,正在处于矛盾的凸现期,农民收入严重偏低,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在重大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解决城乡不和谐的问题。这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

(五)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只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提出保障的责任,而且承担着遵循自然规律、改善生态环境,构筑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以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田水利现状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田的要求,决定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势在必行

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形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及水污染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直接威胁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更加刻不容缓。

二是防汛排涝任务异常艰巨。目前,我国防洪排涝体系虽然已基本形成,但是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很低、能力不足。一是防洪保护圈并未完全形成。小型干堤、中小城市防洪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洪保护圈。特别是山丘区中小河流的防洪工程防洪问题非常严峻,防洪标准不足五年一遇。

三是灌排泵站老化失修问题仍然突出。目前,大型灌溉泵站、中小型灌排泵站老化失修问题十分突出。大多数排灌泵站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设备运行二十、三十年之久,90%以上的机电设备已严重磨损老化,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50%,泵站提水效率很低。

四是小型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瓶颈”。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兴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工程长期处于带病运行,老化失修、毁损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效益急剧衰减。

五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六是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恢复和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正是实现这些重要目标的基础。

三、加快农田水利发展的可行性

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如何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已有明示。总理指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我国的一个好传统。我们要调动和保护好农民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作出批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关键措施,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个有效举措。”。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指示,给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创新组织形式

要改变过去由政府统揽包办、农民被动集资投劳的作法,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利用自身劳动积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一是用民主管理替代行政命令。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政府要放手让农民去做,实行“民办公助”;需要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也要与农民协商,尊重他们的意愿,体现农民的利益,征得他们的同意,变“要”为“我要干”,彻底改变过去行政命令的强制性做法。二是完善“一事一议”政策。首先所“议”之事要确实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其次“议”就要真“议”,是充分发扬民主而不是搞形式;再次“议”完之后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要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村务公开。

(二)创新投入方式

要坚持运用经营的理念和市场的办法搞建设,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投入、谁所有”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界和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国家、集体和社会力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切实增加政府投入。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尤其是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必须构筑起政府主导的新格局,给农村、农民予以更多的关心。二是充分调动受益农户投入的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和引导农民尽可能多地搞劳动积累,是在我国资金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改善农民自身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民可以从中受益,只要引导得好,农民是有积极性的。三是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只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农村水利规划,不改变工程的性质和用途,不降低服务标准和质量,投入的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其他经济组织,工程可以是经营性工程,也可以是非经营性工程,就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充分挖掘水土资源潜力,走市场化办水利的路子。要按照“民主谋水利、民众办水利、民营兴水利”的发展思路,吸纳社会资金用于水利建设。

(三)创新建管机制

大中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制度,小微项目要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机制。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逐步建立产权明晰、利益直接的经营管理体系,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经营管理权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一是积极推进小型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基础工作,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程序;积极探索非经营性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办法;加强难点问题的研究,用以指导改革实践。二是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改革的速度。重点做到:准确定性、合理定编、落实财政资金、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三是大力推进水价改革。合理确定供水价格;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按方收费;采取有效的水费收取方式,减少收费环节,提高水费收取率;建立水价、水量、水费公示制度。四是稳步推进乡镇水利站改革。因地制宜按平原湖区和山丘区两种模式组建了流域乡镇水利管理站或水利服务中心。主要把握四个环节:规划先行,分步实施;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突出重点;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分散林业生产适量规范化 下一篇:应用法律措施维护我国东盟自由金贸区域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