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学科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

时间:2022-07-24 08:53:16

浅谈政治学科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

摘 要: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有无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与方法有:讲求教学方法,突出一个“新”;创设问题情境,把握一个“巧”字;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要体现一个“恒”。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 问题意境 学习方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水平,而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师生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教学效果取决于教与学双边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对教师而言,教师要充分而详细的准备,挖掘存在于自身、周围环境和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清学习政治对人生、国家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以自己的学科知识、能力及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下面谈谈我对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方法:

一、讲求教学方法,突出一个“新”

1.新颖的导课设计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课例:在讲述《我国法律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导课设计,出示有关“危害”的一幅漫画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形成鲜明的对比,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把注意力转变为持久的学习热情,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呈现知识的方式要新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受,提升思想觉悟,把固态、死板、干瘪的知识体系饱满、丰富起来。

课例:在讲授《正确意识的形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时,我以“1936年和共同面对桃花命案这一棘手问题时该如何处理?”为背景,设计了一组问题请学生分析、讨论,把书上的知识内化、活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另外把问点放在学生感兴趣之处,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把握一个“巧”字

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没有问题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巧妙的问题设置,往往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波澜。人们常说“善教者,必善问,善问者,必善工”,把握好设问的切入口,即问点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把问点放在哪儿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呢?

1.把问点设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之处

课例:如学习人生价值这一概念时,可设问①经济学中的“价值”、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各指的是什么?在学生回答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再问;②哲学上的“人生价值”的“价值”又是什么样的呢?这样通过设问顺利完成了经济学中的“价值”、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到哲学中“人生价值”的“价值”的衔接。

2.把问点放在学生感兴趣之处,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来看,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在以下几点:一类是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以及社会焦点问题,如: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事,我国党和政府的重大会议、大政方针和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另一类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想说也能说上的东西,如:影视作品﹑名人轶事﹑漫画﹑诗歌等,这些设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们在积极、愉悦的思维过程中,完成落实课本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要实现一个“恒”

学生对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不高,从其自身分析,主要是学习成效不明显,学习成就感不强,要形成学生对政治课的持久积极性,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渗透并常抓不懈,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取得好成绩,获得满足和成功的体验。

1.重视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

课例:在讲《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时,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四个观点,教师每讲完一个,就应要求将它与“总观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认识。最后,让学生概括归纳出整体认识与总观点的关系,这样就较好体现了特殊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联系。

2.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学科不同,要求的学科能力就有差别。高中政治学科能力的要求有许多方面,但核心是思维能力问题。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正确的分析是把整体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并把握要素之间的联系,这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学习政治课必须具有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充分开发存在于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各种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应用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实践性,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终身学习既成为一种学习的理念又成为一种人生的追求。

上一篇:杜甫与陆游咏诸葛亮诗之比较 下一篇: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