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03 01:06:56

关于高中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师们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不断的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间的交流合作,都是一个教师不容忽视的内容。教师应该积极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尽快的适应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09-01

自从2007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不论是给教师还是学生带来的"冲击"的确都是不容小觑的。新课改是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借鉴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两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于新课程改革笔者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1.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尤其是近几年更是高呼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应该具备综合的高素质,而学生的发展自然而然又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学习的督促者,成绩的评价者;更应该是知识的引导者,课堂的合作者,学习的促进者,成长的记录者。教师在新课改中角色的转换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与传统课堂中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要尊重不同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要注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给予学生自主探究时间。中学生本身对于知识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更多的新知,渴望学到更多的未知,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只要引导组织教学过程适当,就可以激发学生好学爱学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负责组织、协调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和学生做朋友,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压力会减小,从而能更好的达到相互理解。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提升,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更重要的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说明教师应该要成为学生生活的观察者和指导者,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而言之,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角色与传统教育中是很大不相同的。教师需要自己探索角色的转换,从而能够更有效的教学。

2.新课改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和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所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很迫切也是很困难的。但是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会主动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逐渐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兴趣的培养也需要教师的引导。首先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有趣, 吸引学生乐意去学。如在课堂中不时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或游戏、比赛等形式, 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自己设置的活动中去,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例如: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活动,让学生敢于探究。给予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的权力,让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迸发出来。在开展探究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无效提问的讨论是浪费课堂时间,一般情况下需要学生探讨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对于某个问题探究完成学生发表过意见后,教师应该及时的给出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扬长避短,多加鼓励,尤其是学生的优点要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教师对于学生课堂上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在对于评价学生不足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言辞一带而过。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对于自身的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进行调整, 用自身独特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 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这个目的。

3.新课改中师生间的交流合作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对教师们的一次挑战,面对新的思维体系,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师生间的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生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这也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笔者认为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的。学生一见就怕的老师, 永远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 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才能赢得学生。教师走下三尺讲台, 走到学生中去, 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学习, 共同研究问题, 交流彼此思想。这样师生间的交流合作就得到大大的加强。作为教师来说应该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教师应该要对学生充满信心,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以便学生在教学中收获学习的快乐,从而师生间的互动得以加强。对于学生的兴趣方面,教师应该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这样学生也会愿意参与到教师的课堂当中去,从而师生间的交流合作得以加强。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挑战,但是作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不畏挑战,勇敢的向前。新课改强调的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师生间交流合作的加强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长虎.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1(9)

[2] 田晓鹏.浅谈新课改中的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J].新西部,2009(18).

[3] 陈捧书.浅谈中学语文的新课改[J].教学研究,2011.(12).

[4] 李文红.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J].考试教研,2011.(06)

上一篇: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刍议 下一篇:优化语文教学,培养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