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关乎世界

时间:2022-07-24 02:14:13

中国经济转型关乎世界

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在保持经济增长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即可持续发展。没有可借鉴模式,中国需要采用可持续的方式,通过市场和规划结合实现转型。

近期,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休克疗法”之父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稻葵的特邀来到中国,就当前经济发展热点与中国经济学家和学者进行了探讨。20多年前,杰弗里・萨克斯主持俄罗斯“休克疗法”经济改革,引发全球经济界极大争议。如今,中国经济改革步入深水区,这个敢于操刀多国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转型表达他的观点。

世界没有中国借鉴的模式

李稻葵:中国经济过去35年一路走来非常辉煌,但是现在出现很多问题,中国会不会从现在开始进入日本式的10年或者20年的经济低迷时期?

杰弗里・萨克斯:在1994年,也就是20年前,我是一个目击者,我目睹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当时我在海南岛参加中国经济学会年会,到达时候是晚上,海南岛到处灯火通明,而且似乎每天都有新建筑拔地而起,晚上也在开工建设。毕竟中国在过去35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接近10%,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是当时的30倍了,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这在人类经济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更加成熟,与此同时,中国在发展中还有很多历史欠帐、很多功课要补。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和以往不一样,因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快速城镇化的国家,人口红利可能会逐渐消失,没有这么多富裕的劳动力了。中国还要想方设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尤其要恢复水和空气质量,使得城市人居环境更健康,让人民更幸福。

所以,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和30年前是不一样的,这一代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是当时创业的一代,而是面临新挑战。就像中国政府所说,过去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比较温和,但是要有更高的质量。

国与国之间很难相互比较。日本给中国和美国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有自己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学会解决问题。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之后确实是进入了一个失去的10年、失去的20年的阶段,好象有点丧失方向。

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会丧失方向,但是要转型。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是什么?这要先进行诊断,在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因此政策非常重要。

李稻葵:你的观点是当年日本没有改革,所以进入经济低迷期。如今中国要改革,你对中国改革有信心吗?

杰弗里・萨克斯:没有人可以打保票,比如在美国,我们也是失去的一代,为什么?因为美国同样有自己的问题,比如美国人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公共服务跟不上。美国也有很多问题,但是不愿意去处理。

对于社会的走向和发展,谁也没有勇气去保证,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动发生的,每一代人都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够取得进步。我相信中国潜力仍然很大。与此同时,其他的国家也依赖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因为如果中国不能够成功实现自身的转型,别的国家也会受影响,这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

李稻葵:假设请你当一天中国的主席,你想推行什么改革?

杰弗里・萨克斯: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即可持续发展概念。对这一概念我非常喜欢,这个词我也非常喜欢。我的身份也是可持续发展教授,不是经济学教授。

可持续发展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社会要关注三个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目标,同时还有社会和环境目标。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带来社会的繁荣,解决贫富悬殊问题,而环境目标是在此过程中拥有清洁空气、水和良好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议程。

在制定经济战略时,要考虑这三个不同的目标,需要做规划来实现这三个目标。我也想让美国引入这个概念,引入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一机构,因为美国现在没有规划机构。

当然这个规划和传统中央集权的规划是不一样的,其规划的时间应更长,大概是20年的时间,而不仅仅是5年规划。因为20年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发展和让水、空气更加清洁的阶段,这一转型期需要20年。

对于中国来说,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可供中国借鉴的模式,如果中国说我们正在快速发展阶段,希望能够赶上美国,中国可能最终看到的也就是成为美国现在的样子。但是美国现状并不是中国想要的,也许人们可能未来几十年都要在恶劣的环境中度过的,包括交通拥挤、生活品质下降、空气污染等。

对中国来说采用可持续的方式和战略非常重要,需要将市场和规划结合起来实现转型。

中美都面临社会均等问题

李稻葵:你对美国经济的批评很多,但是美国的股票去年涨了20%多,房价涨幅超过10%,失业率大幅度下降,政府财政赤字从7%降到了4%,你是不是错了?美国经济是不是没有大问题?

杰弗里・萨克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美国经济,如果你富有的话,对于你来说这个经济是非常棒的,非常舒服,而且财富增长速度非常快,比如在曼哈顿,人们都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但是,如果你不是富有的人,你会感觉非常不好,这是非常不平等的国家。

美国贫富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在过去30年来一直如此,全美1%的家庭收入占全国家庭总收入的20%~30%,而且这部分人在政治上的话语权非常大。相对而言,一半的美国人口生活水平在下降,而且就业率很低。比如在纽约,穷人家1/3的孩子没有未来,因为他们找不到工作,无法就业。这是非常严重的社会危机,而这些问题在美国一直没有解决。

中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么确保社会能够共同分享经济的繁荣,这非常具有挑战。当然,中国所处的阶段和时间和美国不一样,但是所面临挑战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社会均等性问题。

我非常担心美国社会的稳定性,因为贫富悬殊会引起一些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长远角度来做一些决策。当然,富人不愿意缴纳赋税,政府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资金来改进基础设施、提升对大众的技能培训,这也导致美国经济现出现下降、衰落、停滞的现象。

虽然说美国有人才、资源等优势,但是政治体系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也许在未来会发生变化,美国有能力进行改革,但是到现在为止已经30年了,这个趋势还在持续。即便是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美国也没有出现真正的、基本的结构性变化。这是我担心的。

现场听众: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中国近年有三大概念最热,大数据、信息消费、互联网金融,你如何看待这些概念?

杰弗里・萨克斯:美国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我认为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鼓励人们去创业,鼓励人们去质疑。与此同时,如果个人主义太极端就会带来伤害,因为人们彼此不会相互信任,社会将出现极大不平等。这些年美国社会的信任度下降,而且人们对美国现有制度的信心不足。当然,美国仍然有优势,有自我改革的空间,虽然美国自身有很多薄弱之处,如社会信任下降等,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的、前瞻的眼光。

和互联网有关的这些概念,像大数据、云搜索、社交网络等,我认为他们是工具,这些工具很有用,但是我有一点担心,比如大数据意味着对人们隐私极大的侵入,比如谷歌对我的了解比我对谷歌的了解深得多,我不希望这样。谷歌之所以对我感兴趣,是要把我的信息卖给别人,别人可以针对我开展营销。美国的经济是营销广告和促销主打的经济,而且经常促销一些人们不需要的东西,让我不舒服。从政治自由角度来看,太多数据、太多监测不好。政府监测别人不好,同时大企业监测消费者也不好,而且其掌握我们这么多数据,我们还被蒙在鼓里。所以,我认为大数据以及新的信息时代也是有挑战的。

为“休克疗法”辩解

现场听众:20多年前,第一次知道你的名字是在媒体上,当时国内报纸对“休克疗法”充满批判的声音。如今,俄罗斯的现状证明了“休克疗法”的失败,也证明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你当年作为苏联“休克疗法”改革总设计师怎么看?你认为中国经济应该走什么道路?

杰弗里・萨克斯:任何政策、任何决策的成败都离不开历史、体系、机制的背景。今年是波兰改革25年,报纸等媒体评价波兰改革很成功,乌克兰如果像波兰这样改革成功就好了。波兰在改革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社会民主程度也有很大提升,而且波兰人的人均寿命也很长。所以,我非常自豪,波兰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俄罗斯的情况比波兰差很多,俄罗斯改革的成果也远远比不上波兰。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要知道休克疗法”改革的背景。“休克疗法”在1989年遭遇了金融危机,1991年遭遇了前苏联的金融危机,或者说当时面临着金融危机。对此,我提了很多建议,而波兰接受了我的建议,就地缘政治来说,美国也希望波兰走上经济繁荣的道路。但是,俄罗斯没有听我的建议,而俄罗斯对于美国来说,在地缘政治上并需要其改革成功。在1992年1月,俄罗斯央行的储备只剩下5000万美元。西方国家不愿意借钱给俄罗斯,因为他们对于俄罗斯经济是否快速复苏没有兴趣,这也是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的。

当然,针对这个问题有争议,很多人不同意,美国政府也不承认这一立场。但是,我当时就在其中,我能够看到,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这是美国做的决策,而不是纯粹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所以,经济遭遇问题要如何进行改革?需要考量有怎样的挑战,在金融危机中需要“休克疗法”,我也帮助很多国家克服了高速的通胀问题或者债务价格高涨的危机。但是,有的时候由于地缘政治缘故,没法实现改革。

(根据清华大学金融体制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会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确认,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

上一篇:从CBI教学模式看课本剧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 下一篇:在各方合力中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