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BI教学模式看课本剧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6 02:36:05

从CBI教学模式看课本剧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界定了英语专业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新时代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具备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CBI理念广泛运用于英语教学中。CBI 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在加拿大开展的沉浸式教学法(Immersion Program),是指外语教学中基于某个学科或者是基于某个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实验证明以内容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科内容知识,将语言学习融入学科知识中,符合自然语言的习得规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并使学生成为自觉的语言学习者。在以内容为依托的新的教学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师也开始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尝试,课本剧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途径。

一、课本剧的特点

(一)形式活泼新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语言点的分析上,通常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即便多数课堂已结合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和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教学形式依旧单一枯燥,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课本剧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语言,在对课本进行全面的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和形式将其表演出来。课本剧这一崭新形式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增强。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切实实践英语知识和能力的机会,因此课本剧的实践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内容丰富时效

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英语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如发音标准、用词准确、句子完整、表演真实。同时,课本剧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和题材特点,在理解把握全篇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改写、改编和表演。因此,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特定内容和主题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相关的专业语汇,掌握语篇特点,体会写作意图,了解最新动态,以最鲜活最实效的语言将相关主题思想通过表演的形式传达出来。

(三) 表现多样生动

编写和表演课本剧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生以课本材料为蓝本发挥想象和创新思维进行再创造。由于语言知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必然会根据个人体会、兴趣爱好和表演方式创造并呈现出不同版本的课本剧。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发挥个体的自主性,将书面的文字符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变成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语言,使之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表现。

二、课本剧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本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

《全新主题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课“熊树林的智慧”(Wisdom of Bear Wood) 讲述的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男孩与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Robertson-Glasgow)在树林里偶然相遇, 因对自然的共同爱好而成为忘年之交,在善良热情的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的感召下终于找回了自信、亲情和友谊。为了让学生对这个温情的小品有深入的理解,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组学生分别就男孩、老太太、树林、自然和友谊五个关键词编写课本剧。各组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团队合作精神,紧紧围绕友谊这一主题创造了不同版本的故事,各有千秋。其中一组学生把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改编成了小时候曾经接受过小男孩帮助的小美人鱼,当得知男孩长大后由于家庭变故性格变得消极低沉,费尽千辛万苦变成老太太来接近男孩,帮他恢复之前乐观开朗的个性。在故事的最后,小美人鱼向小男孩袒露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乐观善良的本性。最终小美人鱼因为离开大海在树林里停留太长时间而化为泡沫,正如文中结尾罗伯逊・格拉斯哥太太一样离开人世,但是小男孩因为这次相遇却获得了珍贵的人生财富――如何去爱和珍惜人生。相比于传统的被动吸收和机械操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将平淡无奇的故事改编成充满童话色彩的魔幻故事,形式新颖,活泼有趣,生动直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文化艺术李徽:从CBI教学模式看课本剧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课本剧锻炼团队合作,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全新主题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十六课“Twelve Angry Men”是经典电影《十二怒汉》的剧本节选,叙述了12位陪审团成员如何破除自身偏见,解开重重疑惑,最后认定被告不是亲手谋杀自己父亲的残忍凶手的故事。文章由大量对话组成,并且包含12 名陪审团成员被告男孩、受害者――男孩的父亲、两位目击证人等众多人物形象。尽管据此改编的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享誉中外,但是由于篇幅较长,场景单一,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且涉及美国司法陪审团制度和法律专业词汇等,而学生却对美国司法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在实际的课文讲解中很难使学生完全理解、把握该篇章独特的人文精髓和语言力量,因此笔者同样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编写和彩排。由于信息量丰富,笔者将学生分为四组,A 组搜寻资料,B 组编写剧本,C 组舞台指导,D 组实际表演。在经过精心细致的准备后,学生成功地完成了此剧目的表演。从杀人动机、凶器、男证人和女证人的证言这四个方面着手,不仅再现了精彩的故事,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被告、辩护律师、检察官、法官、证人、陪审员及场景布景都标示了英文名称,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不同于中国司法制度的美国陪审团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功效。各组学生通过共同搜集资料和亲身表演,更加深刻理解了中美司法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震撼力量,同时在模拟真实的法庭情境中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文系辽宁医学院2013年教改课题《CBI教学理念针对模块衔接问题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ZD201302)]

上一篇:拟投百亿建汽车后市场产业园,中一汽保和它背后... 下一篇:中国经济转型关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