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F1的解说

时间:2022-07-24 11:44:01

作者简介:张天舒(1986-),女,上海人,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f1的全称是Formula One Grand Prix World Championship,它是世界上最昂贵、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中文全称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起源于欧洲,所以F1的解说员最早也就来自欧洲。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各个地方台开始有零星的有关F1的报道出现,之后又有录播个别站的比赛实况。由于申请举办F1分站赛事的成功,2004年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正式开始举办了第一场F1的比赛,CCTV5和上海体育频道分别于2003和2004年才开始正式直播全年的所有比赛。因此这项运动的解说与情绪表达对于播音主持艺术来说是一项全新的研究课题。

1.F1的解说的特点及目前我国F1解说现状

F1解说是对转播、直播的F1比赛进行的现场报道及说明,是对比赛规则、比赛进程、胜负情况所作的解释和评价。F1的解说属于电视体育解说,但又与常见的电视体育解说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特点。

1.1 F1解说的特点

F1的解说与其他体育解说一样,都是对体育比赛的解释说明,同样体现着解说的教育功能和烘托体育活动氛围的功能。但是F1的解说与其他的体育解说存在明显的区别,F1伴随着电视的画面传播功能更加具有直观性,使人眼见为实、一目了然,F1的解说就是把赛车场上的具体情况转换成抽象的语言信息,用更加明快、简洁、清晰的语言通过解说展现给观众,这本身也是在为观众提供比赛现场的“画面”信息。

第一,在解说的方向与内容方面,除了注重运动员本身,还会注重赛车与车队的部分。

例如,“舒马赫今天的表现简直是太完美了,这个冠军奖杯不仅仅代表他的个人能力,也代表着他的战车,代表着整个法拉利车队辛勤努力的结果。”这是2006年上海站在比赛结束后上海国际赛车场现场解说员张海宁的一句解说词,它刚好体现出F1的赛车是一个高科技的集合体,团队上的配合与一点点技术上的改变就可以影响到整场比赛的进程,所以解说的方向也不能在单一运动员身上。

第二,解说语言铿锵有力,大起大落。

F1的比赛现场比较热闹,解说员的用声一般都比较强、比较高,气息变化较大。在解说台球、射击之类运动项目的比赛时,由于比赛场面比较安静,因而体育解说员的声音起伏也相对平一些,他们的用声一般比较弱、比较低、比较虚,气息变化较小。

例如,在今年揭幕战澳大利亚站的比赛中刚刚开始时进入第一个弯就发生了赛车碰撞的事故,上海体育的李兵激动的说:“哇!后面有车碰到了!!!一片黄色的烟尘!这就是没有了TC的2008!!!” (注:TC即牵引力控制系统,具有防止轮胎发生打滑的功能。)而在射击的比赛中就不能用这种高亢的嗓音,射击比赛中大部分时间的里是不需要解说的,这段时间是选手在用心瞄准的时间,不管是在比赛现场还是解说的转播间都需要绝对的安静,这跟F1的比赛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在不同的比赛项目中,解说员的语言特点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解说具有形象生动的提示性。

解说F1,画面会准确地表现比赛的实况内容,但直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量数字,尤其时间数字的表达相当频繁,这些都很难在画面中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要借助解说词。但是,解说词中的数字听起来枯燥乏味,影响了表达的效果,特别是数量较大,比较陌生的数量单位,观众更是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内容,这就需要对数字进行形象化处理。在介绍数字时,应增加一个参照系,进一步说明这个数字。

例如,在2004年上海站的比赛中,赛车曾经开到了超过320公里的时速,这个“320公里的时速”是空洞的,沙桐的解说就形象地表达出这个速度的意义“飞机起飞离开地面的一刹那其实并没有F1赛车快,假设给F1赛车安上了机翼,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上天了”。这样,生动的解释产生了较好的解说效果,真正生活化的语言才会清新、生动而有鲜活感。

第四,解说注重对比赛的述评。

观众收看F1比赛的心态五花八门,一些人的欣赏水平具有相当专业的水准,属于“看门道”的人;一些观众则是休闲玩赏,属于“看热闹”的人;也有二者兼有的人;还有的人只看自己喜欢的车队或者车手的比赛等等。这么多的观众类别怎么能够对比赛做出比较合理的评述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呢?解说员的水平不是体现在对比赛过程的解说上,而是体现在对比赛的概括分析、评述的能力上。要做到这一点,解说员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对比赛做出比较合理的概括、分析和评述。

1.2目前我国F1解说的现状

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和时间的磨练,F1解说的内容和风格从当初的漏洞百出到现在的逐步完善,这期间也总结出了一套属于华语解说独特的解说技巧和方法。我国F1解说员具有发音准确清晰、形象气质条件良好、综合文化素质较高、并且对F1这项运动充满热情的优势,当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第一,解说语言不够严谨。例如,2007年7月8日英国站,戴维森退赛,沙桐说:“戴维森是退赛的第一位英国车手。现在还在赛道上的英国车手是汉密尔顿、库特哈德和戴维森。”(应该是巴顿)巴里切罗处于第一轮进站的最后一名。沙桐说:“巴里切罗是第一轮进站的最后一名车手。” 2分钟之后沙桐说:“现在巴里切罗还没有进站!”

第二,同声传译能力较差。由于对F1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专业词汇掌握量较少,翻译仅仅是把内容译出来,忽略了语言组织性,再加上自身英语水平有限,在直播过程中对Team Radio(车队无线电话通讯)与赛后新闻会的翻译常有很多内容交代的不清楚,使观众没有第一时间了解比赛的过程,甚至对观众造成误导的情况。

第三,主持人与嘉宾配合不默契。例如,CCTV5在直播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主持人沙桐与嘉宾周才鸿抢话说的现象,让观众不知道该听哪位的解说,出现很多凌乱的情况。

第四,缺乏情绪表达。我国电视媒体上许多的F1解说员的解说方式单一,缺乏情绪表达,他们往往表情严肃、缺乏激情。很多观众就想不通为什么解说员每次解说时都西装革履?难道F1这项运动需要西装、打领带来突出其得重要和正式?在比赛已经决出冠军、观众欢呼呐喊的激动时刻为什么有的解说员正在“冷静”地分析战术?这些表面看上去也许是解说员个人风格问题,实际上却反应了他们对体育受众心理的不了解。没有注重F1解说时的情绪表达,其实也就是对受众需求的一种冷落。

F1的解说是一门大学问,需要解说员在比赛中细细揣摩,在反复比较中寻找最恰当的解说语言、解说方式,解说情绪。F1的解说具有感性、理性的特色。感性特色决定解说员语言的通俗质朴、形象生动、爽口悦耳;理性特色决定解说员的语言真实准确,凝炼概括,提高升华。笔者认为解说员要把F1这项运动当作自己的爱好,更加热爱解说,向更好的其它媒体学习;要及时了解和调查观众的需要,尽可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要求。其实对于观众来说,F1解说就是解说员个人主持风格以及特色的问题,解说员的情绪表达的恰当,观众就会产生共鸣,产生共鸣,他们就会喜欢你并且成为你忠实的观众。一个优秀的F1车手需要一部有竞争力的F1赛车,一位忠实的F1观众需要一个强大的F1转播媒体。F1这项运动是高科技的集合体,在解说的时候有别于其他的体育项目,在它的解说方面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我们逐步去完善、也有很多新的方向值得去探索。(作者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对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展望研究 下一篇:网络时代高校高效图书馆的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