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在我校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24 10:25:59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在我校的应用研究

[摘要]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细致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分析其实施的可行性,并就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详细阐述,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实施;开发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72-02

高校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党的十提出,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而作为完成这项重要工作任务的主体工作人员――高校辅导员,责任重大。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核心内涵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由辽宁工作技术大学于2009年提出的,其主要内涵就是将辅导员日常形式多样的工作按照相关主题进行分类,以“上课”的方式进行开展,如学生干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等。从而把辅导员视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辅导员开展的具体工作用课程形式进行整合,借助课程和教分,像考核专业课教师那样,对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进行考核。笔者认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即将辅导员日常纷繁复杂的各项工作分类整合,把各项工作更加系统的划分,从而使辅导员工作更加科学、系统。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两难的身份定位

2006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教师”的辅导员并不为学生授课,作为“干部”的辅导员大多忙于日常事务,辅导员“边缘化”现象严重,教育育人与管理育人都没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队伍不稳定

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或年轻化严重,缺少中间骨干力量,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工作缺乏连续性。部分人员只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一个阶梯或跳板,责任心不强。且由于发展空间局限,做了几年辅导员后觉得没有出路,就准备转行。此外,辅导员队伍人员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自身修养还有待提升。

(三)专业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配备能够达到1:200,但数量的达标与质量的达标并不完全相等。多数辅导员并不是思想政治相关专业毕业,或未修读过教育学、心理学,甚至从未当过学生干部,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需要重新学习与适应,尽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培训以及学校的培训工作都在进行,但辅导员工作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胜任。

(四)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辅导员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常常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学校多个管理部门都会给辅导员布置工作任务,导致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且辅导员地位较低、待遇不高,容易造成辅导员工作忙于应付。此外,辅导员职称评审与专业教师同样要求论文及科研量,繁重的工作任务让辅导员难以达到,导致晋升无望。

三、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意义

(一)使辅导员工作更具规范性

辅导员队伍年轻化、流动性大,致使多数辅导员人职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学习适应。辅导员工作除自身不断学习实践,只能是老辅导员身口相传,新辅导员只能在工作在不断摸索,这种模式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且不规范。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后,会让新辅导员对工作有初步的系统性认识,便于其快速、准确适应工作。

(二)使辅导员工作更具系统性

部分老辅导员工作凭经验做事,没能将学生整体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后,会让辅导员对于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学生整个四年大学生活在每一阶段如何教育培养有个整体性的认识与了解,在工作注重相互衔接,让辅导员工作更加协调、系统。

(三)使辅导员工作更具科学性

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可以更加优化资源,在完成基本职工作的同时,让本院(系)的辅导员择其优势做好某项工作,其他辅导员可以资源共享,甚至一个学校的辅导员可以相互交流、探讨,共同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再结合本院(系)的特点,进行“授课”,让辅导员工作更加高效、科学。

四、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在我校实施的可行性

(一)制度保障

《鞍山师范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两支队伍的建设,探索和丰富专职辅导员成长的激励机制与路径。”我校学生工作部(处)先后出台了《学生工作要点》、《鞍山师范学院学生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修订稿)》、《鞍山师范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公益实践管理办法》等措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素质提升工作、学风建设工作、队伍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阳光体育工作五项工作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教育、管理、服务、引导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全力打造科学、高效的学生工作机制。

(二)关怀引导

多年来,我校一直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服务育人、关怀育人”的工作理念,对学生实施关怀教育。在对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切实进行思想关怀、学习关怀、生活关怀、等全方位关怀教育。尤其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特别是孤儿大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渠道挖掘校内外勤工助学渠道及助学资源,形成了科学完善的资助体系。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为切入点,及时为在校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关爱自己,善待他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了学业导师的作用,深入推进了机关、直属单位与二级学院对接共建活动,广大教职员工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成对子,全面落实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

(三)诚信为本

诚信教育作为我校十二五规划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一直在我校大力开展。学校出台了《鞍山师范学院诚信建设方案》和《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诚信守则》,每一届新生入学都会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学校规范管理学生诚信档案,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记录学生的诚信度,把诚信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诚信监督、奖惩和激励机制,以辽宁省大学生信用体系等为抓手,提升学生诚信意识。同时,通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和宣传方式营造诚信氛围。

(四)队伍建设

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教育部、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基地培训为重点,以学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通过学习考察、科学研究、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队伍培训体系,并实现了校级培训全员化、全覆盖的目标。到2016年,使我校辅导员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90%以上;辅导员每年要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论文或调研报告;到2016年,每人申请校级以上科研立项一项;加强教育和培训,完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推进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进程;力争创建辅导员到外校挂职锻炼机制,努力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辽宁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依托,以赛带训,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探索多种形式的辅导员培训内容。组织各二级学院副书记、辅导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提升自身素养和工作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我校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保障、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辅导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一)课程编制

将辅导员各项工作如新生教育、学生干部培养、党团建设、特困生工作、职业规划与学习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等按类归划为常项工作和特色工作,结合学校学生工作总体安排,按学年、学期安排,将大一至大四每一学年的基础工作列出课程目标、课程重点内容及课程相关要求。

(二)课程实施

各学院辅导员根据学校的课程计划及本院(系)工作计划和自身工作职责制定个人课程计划,书写课程教案,上报学生工作部(处)备案。组织专题培训,详解各项课程计划,组织同类专题授课辅导员共同交流备课,挖掘课程资源、提升工作效率。

(三)评价考核

结合《鞍山师范学院学生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修订稿)》,对各院(系)工作和辅导员工作以学年为单位进行考核。对各院(系)工作考核以调研、查看材料、听取汇报及日常考核为主;对辅导员考核以学生处考核、院(系)考核双重考核的方式进行,结合学生测评多形式、多方位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肖文学,叶玉清.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实现途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陈永华,肖文学.高等学校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社会科纵横,2012(12).

[3]王俊,索文斌,施林森.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内涵、定位和课程资源开发[J].高校辅导员,2013(8).

[4]靳玉军,李晓娟.高校辅导员近30年来的角色演变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上一篇:我国档案鉴定理论分析研究 下一篇:概念隐喻理论背景下温度隐喻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