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

时间:2022-07-24 08:34: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中国已逐步进入媒介化社会,作为社会构成因素的大众传播,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和影响是空前的。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社会也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各方面的矛盾都不断地凸显,突发事件不断,多发。然而个别官员缺乏媒介素养,应对舆论不当,使得政府形象受损。加强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引导舆论、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

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缺失的种种现象

2009年6月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被开发商建成了别墅和楼中楼,当记者就此事对郑州市规划局进行采访时却遭到副局长的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河南南阳小伙儿王清依据《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向全市181个部门申请公开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等信息,就在他前往某个单位递交申请的时候,接待领导说:“球信息公开,这里没有什么信息可公开。”

如果说这只能体现出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缺乏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那么2010年两会期间发生的湖北省省长抢夺录音笔事件则凸显出更多的问题。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媒介素养的缺乏,我国政府官员在应对媒体时出现了严重的交流危机和知识恐慌。

“官腔事件”频繁曝光的原因

时代特点――社会已经进入媒介生存化社会,尤其是网媒时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公众和政府都已经处于媒介化生存的条件下,正如塞伦・麦克莱所言:“传媒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文化中心’。”媒体除了传达政策外,还能通过它的信息筛选和散布功能,直接引导舆论,感染情绪,影响大众的判断。①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进入了网络媒体时代。近几年,网民率先的信息,反映了最前沿的基层舆情。在网络媒体时代,一方面要保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配合媒体采访报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又要及时处理各种社会问题,运用议程设置积极引导舆论,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这就要求各级官员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

社会原因――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由农业封闭的传统型经济发展成为工业的、开放的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在一定区域内,民众或多或少地都存在对政府的焦虑心理,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应对媒体不得当,“雷人雷语”就会很容易刺激人们的神经,由此引发民众广泛的质疑和声讨。

我国目前的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官员并不适应新形势下媒体的质疑和监督,官员对新闻媒体也应该有新的认识:媒体不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更是社会监督的哨兵和民意舆论的发言人,了解到这一点,就不会说出像上文“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样的雷人官腔了。

个体原因――缺乏应对媒体能力。政府官员中流传着一种说法:“防火,防盗,防记者。”正是这种“防”的态度,表明了许多政府官员新闻素养的缺乏及应对媒体时出现的恐慌心理。新华社江苏分社总编室编委郭奔胜批评说,地方官员面对民众诉求,采取“拖、躲、捂、推”四字诀,会使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一方面,正是这种新闻素养的缺乏导致政府官员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话,进而说错话;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中的习气仍然比较浓厚,个别官员存在权力的“傲慢与偏见”,当官是在为上级负责,而不是真正为人民负责。

如何提高政府官员新闻素养及应对媒体能力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刘正荣认为,当代官员必须面对舆论、面对媒体。由于新闻素养的缺乏,应对媒体不当的政府官员越来越多,所以提高新闻素养及应对媒体的能力应成为政府官员的必修课。②

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自身修养。社会媒体化的快速发展,对干部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时,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新闻宣传纪律。在和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必须以政策纪律为原则,不能信口开河,更不能随便发表个人议论,以维护党和政府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所有的政府官员都必须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标准要求自己,理性地应对媒体,重新认识媒体并借助媒体来树立亲和的政府形象,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

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新闻意识与媒介素养。所谓新闻意识,是指人们对新闻报道和新闻相关工作的一种敏感度。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我们认知和解读各种传媒信息的基本能力,包括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各种媒体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良好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领导干部都需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和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于突发事件,要能审时度势,对事件性质能够迅速作出深刻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提高新闻意识和媒介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识,不断学习掌握新闻媒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全面地了解新闻媒体的运作方式和工作程序,积极与媒体沟通,主动进行新闻,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③

掌握必要的媒体应对原则和技巧。有些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必要的应对技巧和经验,在面对媒体时不知所措,处理不当,结果导致媒体的报道方式和报道内容影响到工作大局与个人形象,甚至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领导干部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应对媒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第一,真实、坦诚的原则。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介形象的基础。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

第二,主动、及时的原则。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对于敏感问题和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做到“愿说、敢说、会说、主动去说”。

第三,尊重每一位记者。尊重记者的报道权就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尊重记者的工作就是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采访过程中尽量不说“无可奉告”,不要直接拒绝记者的提问或当众拒绝某位记者的提问,不能怀着自己的主观偏见来回答记者提问。如果是突然拦截采访,态度一定要亲和,要具备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正确合理地回答记者提问。

第四,不要企图控制记者,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言行。对待舆论要宽容,要支持舆论监督,容许媒体对不足、缺漏进行批评。

当媒体承担监督职能对工作失误或者是缺漏采访时,是不是还能尊重新闻媒体的报道权利?而不是像“官腔事件”中的主角遇到批评就无法理解,出言不逊,这对每个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都是一种考验。

重视利用新媒体。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影响日益扩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兴媒体蕴涵的巨大能量,带头学习掌握有关新兴媒体的知识,努力提高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切实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努力打造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传媒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信息公开、参与舆论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了解资讯、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的重要平台。

在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政府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借助媒体做好正面宣传、舆论监督、决策调查和形象塑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另一方面政府官员更要理解新闻、尊重记者、服务媒体,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和应对媒体的能力。过去我们已经认识到,媒体是党实践宗旨、凝聚民心的桥梁,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力量,但在现代媒介环境下更需要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和媒体应对能力,在政府官员中消灭“媒体盲”现象。之前发生的“官腔事件”已经对官员们敲响了警钟,在舆论宣传十分重要的今天,对政府官员应对媒体能力进行培养可谓任重而道远。

注 释:

①叶皓:《应对媒体――政府、媒体、舆论的新视角》,《南京社会科学》,2006(6)。

②郑文:《构建政府、公众、传媒的和谐关系――首届中国政府新闻学高峰论坛综述》,《现代传播》,2007(5)。

③韩西平:《政府信息公开与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理论专刊》,2008(1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公众舆论》视角下的“石首判决” 下一篇: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被代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