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修辞知识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7-24 07:34:40

高中语文修辞知识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一直以来,修辞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针对消极修辞教学的缺失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 修辞教学 问题 对策

一、概念界定

什么是修辞?“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唐代孔颖达解释说:“词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在这里“修辞”即“修理文教”。后来引申为作文和修辞的总原则,也就是要求在说话作文时不仅要求情感、内容诚实可信,而且要求词句生动、富有文。古人还说“修,饰也。”“辞,讼也。”根据这一解释,人们把“修”解释为“修饰”,把“辞”解释为“文辞”,“修辞”即为“修饰文辞”。

20世纪30年代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出版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把修辞理解为语辞的调整、选择和组合。陈望道认为,修辞“与其说是语辞的修饰,毋宁说是语辞的调整或适用”。王德春认为,“修辞是对言语进行加工、修饰及调整,以便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的活动。”叶圣陶认为,“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或者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出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只不过是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进行选择而已。”黄伯荣、廖序东认为,“在语言环境及表达内容确定的前提之下,如何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并以加工之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式来获得最理想的表达效果,这种对语言进行加工的实践活动就是修辞”。

修辞教学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修辞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修辞现象,探索修辞规律,并将汉语修辞知识运用于阅读与写作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修辞教学的目的旨在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重要概念。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这个分类是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当中首次提出来的。积极修辞是借助辞格,以形象、生动地表达说话者内心情感、生活体验为目的的修辞活动;而消极修辞,它是以平实、客观地表达事物概念,阐明事理为目的的修辞活动。前者是用于表情,而后者是为说理。从应用的范围来看,“积极修辞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消极修辞常用于科技,法律,公文等”。

二、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

《新课程标准》对新时期的修辞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实施建议中说:“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要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学生要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常见的修辞格。可见修辞知识一定要讲,只是不要讲得过多过细。

综合的看,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进行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在应用中懂得合理运用修辞,从而在语言表述上获得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结合高考,高中阶段的积极修辞教学,主要是针对各种修辞格的讲解,并利用其完成谋篇。而消极修辞的教学则包括词语选择、句式改变、辨析病句、明确表达等。

三、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上太单一。过分注重修辞格的描述以及辨认,许多老师漠视语言中大量的修辞现象,把修辞教学等同于修辞格。忽视了修辞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用于言语交际,这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降低了学生对修辞学习的积极性。

2.方法上程式化。很多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对于修辞格的讲授,常见的教学步骤是:讲定义,举例子,做练习。把修辞知识像做理科题一样,以概念的方式机械的、强行的塞进学生的大脑,这是不可取的。

四、对策和建议

1.树立修辞全面教育意识

现行教材中,修辞教学额最主要内容的是八种修辞格,其次是关于表达得简明、连贯、得体,涉及到句子的连贯、句式的变换等问题。修辞学只讲这些内容是不够的,修辞还涉及到语境、篇章结构、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因素。虽然高中语文教学不可能讲到所有的这些内容,但我们只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格是不够的,也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

2.树立正确的修辞观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修辞知识缺乏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课堂修辞教学大多围绕几种常见的修辞格在讲授,教学方法单一化,固定化,没有很好的与生活相联系,知识掌握缺乏足够的拓展和深化。学生呢,对修辞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修辞就是指修辞手法,他们一般不会刻意去使用修辞格,即便在作文中运用了修辞,也多是些陈词滥调,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实质性作用。

对修辞的认识还应该避免片面的“美辞说”。

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修辞就是对语言进行修饰和加工。这样的认识会把修辞引向一味追求辞藻华丽的错误方向。须知,片面追求辞藻的华丽是不可取的。运用修辞是以“得体”为原则的,只要语言运用得体,就会取得预想的效果。

海子的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用“喂马”、“劈柴”这些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生活的画面,却足以引起共鸣,让无数读者为之感动,这首诗赢的不是华丽的语言,而是那份人类共通的情感。可见,词语的选择全在于自然、得体,而不在于辞藻的堆砌。

3.全面考虑,分项教学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各类修辞知识仍然没有构成一定的体系。在运用这些材料进行语言训练时,教师应从整体考虑,注意修辞知识的系统性。这个系统,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而且这个系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心理,层层递进。

4.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修辞无处不在。教师应该拓宽视野,积极开发“新大陆”,让学生时刻对修辞教学保持一种新鲜感,兴趣自然就养成了。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当下的手机短信、歌词、字谜、网络用语,广告语等都是极好的修辞教学资源。应当在教学中合理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李胜梅.精读《修辞学发凡》,感受经典魅力.[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0卷第5期

[2]张娱颉.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研究.[J]语文学刊.2013年第9期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吴思聪.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小议[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4)

[5]王丽玲.修辞教学问题刍议.[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0卷第4期

[6]陈立祥、姜建国.[J]中学语文消极修辞教学初探.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分析 下一篇: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