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谈

时间:2022-07-24 01:08:37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谈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动手实践;儿歌;

故事;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63—01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游刃有余的新课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结合中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和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等特点,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形象、生动,语言要引人入胜,具有趣味性。下面谈谈几种新课的导入方法:

动手实践导入法

动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的导入方法。心理学告诉我们,让学生动手,不但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去做,在极短的时间内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作三角形的内切圆时,可先让学生动手画一个任意ABC,然后,提出怎样作出ABC的内切圆。这时,每个学生都动手试,但作不出这个圆。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地提出:要学会作ABC的内切圆,必须认真学习本节新课。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儿歌激情法

儿歌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例如,我在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讲授“用字母表示数”这节内容时,考虑到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都很陌生,很有可能会出现冷场。因此,在新课导入环节,我设计了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儿歌“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一声“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两声“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三声“扑通”跳下水;……接着,提问:“如果这么一直数下去,那么我们一辈子都数不完青蛙,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表示我们所数的数呢?”从而导入新课。

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能马上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故事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所有教学目标,通过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理念融入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中,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一课时,教师可先讲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国王爱上了一种称为“象棋”的游戏,决定嘉奖此项游戏的发明者。他把发明者召入宫中,并且当众宣布要满足发明者的一个愿望。“陛下,我深感荣幸,”发明者谦卑地说:“我希望陛下赏我几粒米。”“只是几粒米?”国王问道。发明者说:“是的,只要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上1粒米,在第二格加倍至2粒,在第三格加倍至4粒……依此类推,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双倍,直到放满整个棋盘为止。这就是我的愿望。”国王很高兴,大声说:“如此廉价便可以换得这么好的游戏!好的,把棋盘拿出来,让在座的各位目睹我们的协定。”然后,向学生提问:“你认为国王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吗?国库里有这么多米粒吗?”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将“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个课题进行导入,不但对下面知识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入法

学是与一定的问题相联系的,利用恰当、合理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探究性问题设计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理解、讨论、合作、动手实践、探究等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节新课的导入中,我创设了如下的生活情境并出示图片: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道路上行走,他先走40米,再走10米,问:最后小明停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离出发点有多远?在这里,问题“最后小明停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离出发点有多远”分别与加法法则中确定和的符号、绝对值相对应,它能够使学生从具体的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下一篇:老课新教 常教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