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时间:2022-07-24 12:41:06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中国城市化速度之惊人及其对全球的影响已经或即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大的世界性事件,在未来近十多年时间内,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从目前的37%达到65%。...... 但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却导致了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了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环保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环境变化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Abstract: Chinese city of speed and its global impact has been or will soon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vent of twenty-first Century, in the near future ten years, China's city level will reach 65% from the current 37%. ... but in small town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has led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logical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environment pollu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299.22]

小城镇建设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小城镇的发展迅速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由此产生的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使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压力,为此,环保部门应积极探讨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一、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变化

就实质而言,小城镇建设是社会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联系与组合发生不断变化,是农村产业系统的不断优化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从系统论来看,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域上集聚的结果,会割裂生态系统内部的一些既存的联系。用农业生态系统理论来解释,农业生态问题可以理解为“流”的问题,即农业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人口流高度密集。如果系统外界的物质流、能量流等过多地流入系统,而系统内的物质流、能量流向外界输出过少,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滞留或释放到生态环境中,就会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如果系统内的物质流、能量流等过多流向系统外,而系统外的物质流、能量流向系统内输入过少,系统得不到应有的物质和能量补偿,将产生严重的资源和能源耗竭问题。农村小城镇建设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更多的是缘于前者,即“流”的过分集中。一般来讲,城镇化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人口的聚集所引起的有机物生态循环系统的改变。生态系统的循环存在一个内在的平衡机制,由于城镇建设使农村人口聚集于城镇,而城镇的有机排泄物及其他废弃物又不能有效地进入农田生态系统,这样就割断了有机排泄物及废弃物与原来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联系,从而生成两个环境问题因素:一是城镇的有机排泄物和废弃物的集中,造成了城镇环境的有机物污染,如目前各种类型的城市共同存在的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具体表现;二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有机投入物减少,为了保持生态系统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就必须用各种替代物如化肥等替代有机物投入,而农田大量注入化学肥料,必然会形成生态问题。

(二)农村工业生产活动的集中所引起的“外部性”。农村工业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农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村城镇建设的形成,农村小城镇既是农村居民相对集中的场所,又是农村工业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基地。受乡村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乡镇在工业化进程中忽略了环境规划和治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随意排放,致使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农田污染等,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小城镇建设导致的环境污染及其危害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导致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不少小城镇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情况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生态恶化趋势加重。突出表现是:

(一)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大量增多,村镇居民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规模化养殖及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也愈加严重。特别是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农田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耕地化肥施用量约每公顷375kg(发达国家化肥施用水平约每公顷200kg)。氮素化肥过量施用,会流失进入水体。研究证明,婴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或变性红血素症以及成人消化道内由于形成亚硝胺而致癌的现象,都与饮用硝酸盐含量高的河水有密切关系。磷肥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过量的施用磷肥,使这些有害物质在土壤中不断富集,进入“食物链”。

(二)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加剧。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农村工业中从事汞制品、砷制品、铝制品、铅制品等产业,由于技术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直接危害群众健康。许多水库也开始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城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最为严重,给城市供水带来严重危害。

(三)农村工业企业占用和毁坏了大量农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人地矛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今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所剩无几,而现有耕地却被大量侵占,其中农村工业的占地面积是惊人的。自1979年以来,农村工业的占地面积已经达到1亿多亩,如农村砖瓦业就是占耕地的大户。农村工业还污染和破坏了大量农田。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业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而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其中因为农村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1、加强小城镇规划注重环景保护。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要素集聚的过程,随着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必然带来污染的集中排放。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把环保规划纳入城镇建设整体规划。要注意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生态环境的特点,环境规划要有具体的工程项目支撑。树立规划的权威性,规划经审定批准后就必须严格实施,不能轻易变更,并且要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规划的分步实施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2、要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小城镇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元化筹资方式,积极拓宽筹措社会发展资金的渠道,建立广泛长效的投资机制——政府举债、民间投资、轻负担、长时效的投资机制,并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和市场化运作。以此解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问题。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依靠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将以劳动密集型及低加工度、低附加值为主的产品和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产业结构;引导股份合作经济逐步向规范的股份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以提高企业结构层次和产业发展层次。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

4、 建立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或娱乐园区,改变工业布局分散、杂乱的现状。将产生同类污染物的小型企业引入同一园区,做到集中污染,集中治理。不进园区又无法治理污染的,要坚决依法关闭。保证城镇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的标准。

5、加强宣传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统一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防止和减少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最根本任务。自然环境原本是清净幽美的,主要因为人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因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决定因素还是人类自身的觉悟和行为。开展宣传教育,是启发人们觉悟、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的根本措施。只有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环保形势的宣传教育、环保违法案例的宣传教育,才能逐步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保证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深圳城市跨界河流水质改善工作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浅议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