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于预作的过程写作法教学研究初探

时间:2022-07-23 11:34:24

小学语文基于预作的过程写作法教学研究初探

一、研究背景

(一)概念界定

1、预作。我们借鉴“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提出“预作当先,赏评指导在后”的做法,即教师不过细指导,学生独立审题后预先习作也就是预作,把最真实的习作本真情况暴露出来,做好以表格、分类、语言描述等方式的预作分析。再对每一篇学生预作进行全面、准确、有针对性的诊断,梳理学生预作中集中出现的问题,确定欣赏文和修改文,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2、过程写作法。“过程写作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第一语言教学,80年代被运用于第二语言教学,它把写作看成是一种复杂的、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视写作活动为社会交际活动,注重写作过程,强调写作者通过写作过程中的一系列交互、协商活动提高写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实施建议中提到“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要有用。……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的话也好,《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好,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作文批改,学生是主体。

(三)选题意义

在现有研究中发现当下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学生情感缺失,缺少童真童趣;学生习作模式化,抄袭现象严重;学生习作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必要的整合;学生习作语言表达问题严重;以及学生在良好习作习惯上的缺乏。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这种现状,决不仅仅是小学生自身的问题。语文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反观我们的习作教学,教师在指导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习作教学忽视“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束缚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点评缺乏双向性、主动性,导致学生修改缺乏针对性,及时性。

(四)研究价值

种种教学实践中的变革形成了增强学生习作兴趣的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习作教学由课堂拓展到语文学科多种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搭建了有效提升学生自主习作能力的平台;也带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此课题的确定是将我们的习作教学改革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的重要动作,我们坚信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更加科学,让我们的课堂实效更好。

二、研究过程阐述

(一)研究目标。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更科学、更高效、更多样的进行教与学,是我们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我们选准预作主题设立、预作分析要素的确定等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收集、分类、分析后,希望总结出相应教学策略。

(二)研究内容。写作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在具体写作情景下提高某一个、某一组或一班学生的原始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意识。本研究是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即“预作―赏评―修改”的习作教学模式,选准切入点将原有模式进一步推进,将固有的教学模式打开,变为便于操作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在研究中找准预作题目设计、预设要素分析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三)研究假设。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我校习作教学改革成果,以“预作――赏评――修改”为操作模式的习作教学。这个模式最大的变化就是将以往习作教学指导在前勇敢抛开。相信孩子的的前知识,在习作课前让学生大胆预作。教师通过分析学生预作中呈现的亮点和提升点设计赏评课,在课上通过创设基于发现同伴写作亮点的生生、师生交流,引导孩子梳理出本次习作的修改点。再进行自主修改。

(四)创新点。目前,国内对“过程写作法”的研究尚少,大多集中于大学及高中,其在小学阶段的行动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不仅可以增加这一理论的行动研究资料,而且还从基础教育阶段出发,探索新课程标准下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这一研究对习作教学有着实践意义,可以促进把握习作赏析课课堂生存策略从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在上一轮的研究中,我们初步建立了切实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预作―赏评―修改”的习作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讲,这种学生自主修改和老师以欣赏的角度看待学生习作的教与学的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体现。研究中主要是基于课例分析、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怎样科学确立预作题目?有效打开学生思路。如何科学确立预作分析要素?更准确的找准赏评课的教学侧重点。如何设计预作前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预习作更加丰富有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运用前人提供或留下的文献资料,吸收借鉴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不断进行深化研究。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者论著中吸取营养和材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我们的研究就是基于观察、整理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行为的研究。

3、课堂观察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4、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三)技术路线。

由学校成立总课题组根据不同年段构建相关课题研究计划,形成以学科大组为单位的完善的子课题研究网络,总课题负责聘请相关专家对相关子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管理、指导,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与指导,总课题的研究成果紧紧依托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同时各子课题之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形成完善的、可操作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研究合力。

上一篇:怎样做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 下一篇: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