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7-23 09:38:01

优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策略

摘 要: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同时,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本文就优化《历史社会课堂教学作了阐述。

关键词: 优化 《历史与社会》 教学策略

一、课前完善课程文本是优化课程教学的前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文本尽管不是“圣经”,但它仍然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不仅不能完全脱离、放弃文本,反而应深入研读教材文本,做文本的知音,这是构建新文本的第一步,也是构建新文本的基础。面对《历史与社会》教材,我们必须先了解它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这门课程贯穿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基本框架的思路是什么。其次要领会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还要明确教学上的方式方法,评价上观念的转变与方法的改进,这是从整体上把握了课程。接下来,重中之重的是详细咀嚼内容标准和教材文本中出现的具体内容。一些具体的知识点要识记,如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应识记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相对应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与气候、资源、民族、风俗、地势、文化等知识要点挂钩,进一步凸现各省级行政区的独有特征,可以构建“省级行政区特征一览表”这一新文本。又如,课标要求构建一个“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这一新文本,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就可以举出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南迁、北美移民国家的建立、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播等文化传播的途径。再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文本非常熟悉,必须认真详细了解、研读文本,熟记王朝更替的时间、各王朝的制度的实施、各王朝兴衰的前因后果,并能寻找出王朝更替给我们的启示,“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样,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将教材内容最优化,提炼教材内容的精髓,师生头脑里有基本教材的内容框架。

二、课堂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历史与社会》有些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比如,在“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中经纬网探究时,经纬网的概念较抽象也较难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非常需要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他们能利用一些材料制作出经纬网仪,且非常逼真。又如,在“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根据不同点归纳、概括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间断的特点。然后分小组查阅相关资料,探讨中华文明在各个时期(以朝代为主)的辉煌成就,要求每个小组分别查阅一两个朝代的资料,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做介绍(鼓励各小组用多媒体展示),然后全班各小组综合起来,展现中华文明演进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教与学双赢的体现。新课程标准反对那种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教师的讲解时间与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分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一个“导”字,落脚于学生的“学”,千方百计调动受教育者潜在的探求心理和积极因素,激发主动索取知识的欲望,把自学的方法及能力教给学生。假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内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要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例如本学期讲解《生活从哪里开始》,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其中最闪光的地方就是对学生的调动,它特别体现在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课后整理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长期以来,《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后习题都被当作加深、巩固和检测学生课堂上所记忆知识的工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各学科的教育打开了新视野。新的教育观念强调,人文学科的教育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中学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其中包括课后习题教学。在教学中设计历史情景式习题,尽可能真实而全面地再现历史事件(现象)的存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学习、探究,自我完成对历史知识、意义的建构。毫无疑问,它能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成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

四、课外是课堂教学的校外课堂

经验告诉我们,“课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时间、空间弹性都比较大的概念,是否把握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能否提高。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基本的做法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联系以及查看家长对学生阅读情况记录卡。农村家长们的情况比较复杂。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但有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原因,对孩子的阅读督查或指导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有的家长忙于上班、干农活、开店挣钱,对孩子“放任不管”;有的家长因为过分宠爱孩子,而“放纵不管”;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出息,管不管无所谓,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有的家长管理方法不当,采用金钱刺激、打骂等种种不正确的教育手段。所以,定期召开家长会,明确要求家长改变上述现象,并请家长和社会参与对孩子阅读的监督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向家长发放正确教育孩子的有关资料,希望家长对孩子的阅读多加关心。每月向家长发放并回收子女在家阅读的调查问卷、阅读记录卡,及时作出情况分析。家长的答卷、建议以及教师的要求,也应实事求是地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体现民主性。

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改革课堂教学,责无旁贷。因此,我们要探索,我们要研究。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2]试教通讯(总第81期).人民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素质漫谈 下一篇:使用Pluswell mirror实现数据实时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