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集聚变动趋势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7-23 08:27:03

高技术产业集聚变动趋势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用艾利森和格莱赛提出的产业集聚模型来测算1995~2005年间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变动趋势。结果表明2002年的全国的地理集中指数γ就超过了0.05(γ=0.0542),这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程度较高,并且还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文章还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的高技术产业聚集情况。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集中指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001-02

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是目前经济地理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产业集聚进行了研究,并且认为在产业的成长和壮大过程中集聚确实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高技术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且是成长最快的产业,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主要是通过建立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这种发展方式会不会对高技术产业的集聚规模和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通过数学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现象进行详细论述。

一、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定方法

截止到目前,对于某一区域或某一产业的集聚程度的度量方法主要有:其尼系数法和产业的地理集中度。虽然基尼系数的计算简单,但其无法体现出基尼系数的变动究竟是由于企业的规模扩大引起的,还是由于企业数量变化引发的。

鉴于空间基尼系数的不足,艾利森和格莱赛在1997年提出了新的集聚指数模型来测算产业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其基本的假设是:某一经济体的某一个产业内有N个企业,并将这N个企业分布于M个区域之中,那么该产业的地理集中指数可以定义为:

其中,si表示i 区域某产业就业人数占该产业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xi表示i 区域全部就业人数占经济体就业总数的比重。H= zj2为赫芬达尔指数,表示该产业中以就业人数为标准计算的企业规模分布。

同时,艾利森和格莱赛还根据产业的地理集中度指标将γ的大小分成三个区间:当γ0.05时,表明产业在地区上的分布聚集程度较高。

地理集中度分析法在考察地区产业总体规模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产业内企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对地区产业集中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尼系数法的不足。本文利用地理集中指数法测算了1995~2005年我国高技术企业的集聚变动趋势,同时,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利,并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时间较早,技术成熟,拥有良好的供应链和技术链环境,从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企业向东部靠拢,所以东部地区的地理集中程度会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若仅把全国当成一个经济体来测算高技术企业的地理集中度,所得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体现不出分地区的集聚状况,因此有必要按传统的方法把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

二、数据的选取和结果分析

高技术产业属于新兴的产业,在我国即使从1985年7月在深圳首次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算起,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只不过二十多年,但真正的大规模成立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1991年后,通过查找历年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目前比较完整的只有1995~2005年间的数据,虽然时间跨度较小,但对于高速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来说,其集聚程度和变动趋势还是可以很好的显现出来。

根据我们所获得的历史数据和艾利森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模型,我们计算了1995、1997、1999、2001、2002、2003、2004和2005年八年的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指数。

从表1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地理集中指数始终保持着增长的态势。就全国范围内来看,在1995~2001年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分布还是较为均衡的,但在2002年以后,全国的地理集中指数γ就超过了0.05(γ=0.0542),并且还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这一结论可以从前五省市的市场集中度CR5得到进一步的验证①,全国前五省市的市场集中度CR5显示了在1995~1999年间,全国前五省市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了3.09%,平均每年增加0.773%,而在1999~2005年,全国前五省市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了8.31%,平均每年增加1.38%,所以,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地理集中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前五省市的市场占有率的变动方向相吻合。

再从分地区来看,当我们把东部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区内高技术企业的集聚指数时,可以发现在1995年东部地区的地理集中指数已经超过了0.05,说明此时该地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企业聚集现象。从1995年东部地区前五省市的市场占有率排名上看,高技术企业主要聚集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首都北京,这五省市的高技术企业总产值达2675.4亿,占东部地区企业生产总值的74.78%,占全国总产值的56.77%。可以说此时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高技术产业带和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高技术产业区已经初见端倪。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进,东部的地理集中指数增长越来越快,从1995~1997年两年增长7.56%,到时2002~2003年增长率为21.02%,2003~2005年增长率为32.20%,这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企业的集聚程度还在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所谓的“集聚导致集聚”的现象。这一结论还可以从前五省市的市场占有率中得到时进一步的印证,因为2005年前五省市的市场占有率已从1995年的56.77%上升到71.91%,占东部地区的比例已从1995年的74.78%是升到80.31%。

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集聚现象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地理集中指数明显的不如东部,但中部地区的地理集中指数也在逐年增大,在2002年前,中部地区所有年份的γ值均小于0.02,说明在2002年以前中部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地方化现象,但到2003年中部地区的γ值已经超过0.02(γ=0.0272)。在2005年γ值已经达到0.04133,这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已经形成自东向西扩散的产业格局。同时从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表格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的高技术企业主要集聚在湖北省的周围,这与湖北拥有诸多著名的高等学府是分不开的。

西部地区是我国高技术企业集聚程度最低的地区,2005年西部地区的地理集中指数仅为0.02459,不过该地区的地理集中指数的年平均增长率最高,从1995~2005年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地理集中指数年平均增长率为79.065%。从西部地区前五省市的市场占有率中看出,西部的高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和陕西省。

三、结语

本文运用数学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变动趋势及集聚程度进行分析,所得的结果大致与现实的发展情况相一致。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初期,东部地区凭借着其在地理位置、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先发展起来,并且集聚速度较快;中部和西部由于各方面条件没有东部好,所以集聚出现的时间较晚,规模较小,但是集聚趋势趋势依旧明显,所以,随着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集聚现象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8).

[2]王子龙,谭清美,等.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测试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5).

[3]方慧姝,中永林.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度的实证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谈如何通过网络接口实现DSP片外Flash在线系统... 下一篇:无功功率补偿及功率因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