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糖冲击下保山糖业出路思考

时间:2022-07-23 08:17:55

进口糖冲击下保山糖业出路思考

蔗糖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其他经济作物发展壮大,甘蔗争地现象突出,种植面积减少,2009年以来又连续四年干旱,甘蔗连年受灾,产量下降,制糖企业原料不足,加之农民种植意愿不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连年上涨,企业赢利空间缩水,经营困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进口糖无限制,巴西、泰国、印度等世界高科技低劳动力成本产糖国的食糖大量涌入国内,加之走私糖、倒票党的出现,国内的高成本糖价受到严重冲击,制糖企业库存压力加大,流动资金链绷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2013年,在云南糖业一片亏损的局势下,保山糖企生存更加困难。本文介绍了保山糖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目前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糖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保山制糖业发展情况

保山市云南省主要蔗糖产区之一。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怒江流域两岸的低热河谷区,夏季高温强光,雨量充足,秋冬季节天气晴朗冷凉,全年无霜冻,具有了北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的特点,是甘蔗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1956年我市就兴建了第一个糖厂,80年代不断发展壮大,90年代达到了巅峰时期,甘蔗种植面积占经济作物面积的20%,距今已有50多年的制糖历史,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在云南糖业发展及保山市经济发展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云南糖业发展的生力军

保山是云南甘蔗开发较早的州市,九十年代初的1993年、1994、1995年是保山糖业发展的黄金期,制糖业出现甘蔗面积增、甘蔗产量增、经济效益好的“三增一好”可喜局面。尤其是1994年甘蔗产量147.9万吨,产糖16.7万吨,种植面积和入榨甘蔗均居云南省第二名,食糖产量居云南省第一名,如果说云南是中国的第二大产糖区,那么保山曾今是云南的第二大产糖区。2009年以来,由于受干旱影响,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争地,地位有所下降,但保持在前5的名次,仍是云南的主要产糖区,播种面积、甘蔗产量、糖产量均保持在9%以上的占比。2012年,全市甘蔗播种面积50.16万亩,占全省的11.11%,甘蔗产量197.69万吨,占全省的9.19%,在各州市中排第五名,食糖产量23.6万吨,占全省的11.72%。目前云南12家主要制糖企业中,保山就有3家,占了1/4。

(二)热区几十万农民生存的根本

2012年,全市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1.88万亩)的8.28%,居所有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二位,仅次于油料作物(52.08万亩)1.32万亩,在所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仅次于烤烟和油料,居第三位,实现工业总产值15.08万元,排农副食品加工业第一名。全市有蔗农45万,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5,涉农覆盖全市5个县区,以及临地市的3个县,12户制糖企业从事蔗糖生产,是涉及到众多农户生计的产业。各制糖企业多年来不断增加蔗区资金投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

(三)具有一批先进的制糖龙头企业

保山制糖业经过多年发展,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制糖技术不断改进,不仅是市内的重点龙头企业,更为自己在云南糖企业甚至中国糖企业中争得一席之地。保山市目前有四家制糖公司,13条生产线,均是本市重要工业企业,具体如下:

云南康丰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现资产总额9.6亿元,年产值6.1亿元,下设五个制糖公司三条生产线,日处理甘蔗1万吨,日产酒精12万升,是云南省五大糖业集团之一。拥有蔗区面积31.7万亩,涉及保山和临沧两市七个县(区),是保山市跨县域扶持农户面积最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分别获得过“云南省著名商标”和“云南名牌产品”称号,被国家轻工部、省经贸委评选为部优、省优产品;在全国甘蔗糖业质量评比中连续十五年蝉联产品质量优秀奖,公司多次被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上榜2012中国民营500强2013年云南企业500强。

云南保升龙糖业有限公司系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云南新注资的一家制糖企业。公司资产3亿多元,在册员工788人,坐落于怒江底热河谷,拥有光热资源丰富的15万余亩蔗区资源,甘蔗遍及保山、怒江和大理的三个县区八个乡镇,下设4条生产线六个子公司,日处理甘蔗6300吨,日产酒精64000公升。公司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先进的财务管控制度,是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龙头业,也是各有关部门贯彻糖业措施,了解行业动态,进行行业调研的重要基地。

云南省昌宁恒盛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有员工726人,是昌宁县内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成熟、带动人口最多的企业。公司日处理甘蔗5000吨,日产酒精5.5万升,年生产复混肥2万吨,有机肥5万吨,年发水电40万千瓦。注册拥有多个商标,其中“湾甸”牌商标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是保山市优强中小(非公)企业,云南省企村结对企业,国务院扶贫办云南省第二批“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昌宁红庆糖业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具规模专业生产红糖的企业,也是保山唯一家生产红糖的制糖企业,其生产的“红庆牌”一级红糖粉实现了部分代销往日本,在2013年省内糖企一片亏损的恶劣环境下,红庆糖业有限公司保持了赢利局面。旗下的康县南汀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同行业中唯一一家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企业。

(四)金融机构信贷扶持的重点产业

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最大四户制糖企业就被人民银行纳入全国5000户企业景气监测调查范畴,一直到如今,市内的四家较具规模的制糖企业仍是人民银行景气调查企业。人民银行不仅给制糖企业作金融知识宣传,在贷款卡管理方面对四户企业加强监测,让企业自始制终保持好良好好的信用记录,更为银企合作搭线相桥,为四家企业开劈绿色通道,解决制糖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各种难题。2004年至今,制糖企业共从银行获得过350笔52.61亿贷款,最大一笔贷款为1.5亿,最小一笔贷款为90万,发生承兑汇票13笔金额5736.6万元,保理5笔4970万元,农发行、农行、工行、建行、各县区信用社均是制糖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是金融机构。

二、目前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成本远高于进口糖

在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竞争中,糖料价格和用工成本逐年上升,2007/08榨季,甘蔗价格在240元/吨上下,一路攀升,2012/03榨季,甘蔗收购价涨到了420以上,而国际甘蔗平均价为240元/吨。在人工方面,现在强劳力一般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幼,甘蔗砍收时常常请不到劳力,即使请到,其要价极高,砍甘蔗的人工成本逐年攀升,2007年为40~60元左右,2012年已达150元吨以上。与机械化砍蔗每吨在30~40元的巴西相比,我市制糖企业在成本上毫无竞争力。由于原料、人工等成本升,使保山制糖平均生产成本达4000元/吨以上,2013年受大量进口糖及走私糖的冲击,销售价格在5300以下,同比下降1000多元,制糖企业严重亏损。5月下旬,保山市食糖销售价为5140~5320元/吨,按照我市白糖平均5900元/吨的完税成本价,每吨白糖价格倒挂近600~800元。根据2013年7月份保山四家糖企业财务报表显示,仅有两家企业赢利1105万元,另两家亏损达4492万元,而2012及2011年,这四家企业全部赢利,实现营业利润分别为3192万元、10805万元。

(二)连年受干旱困扰

干旱一直是困扰我市甘蔗生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春旱发生时,甘蔗出苗率和分蘖率受到极大影响。甘蔗先天不足,严重影响出糖率,制约本榨季的食糖产量。由于蔗区多为坡地,灌溉水利投入不足,基本靠天吃饭,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原材料问题成了影响糖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2009/2010榨季,云南特大旱灾导致全省六成以上的甘蔗糖料面积受灾,灾情最重的保山市蔗区几乎百分之百甘蔗糖料面积受灾。2010年云南保有宿根面积334.1万亩,新植下种116.5万亩,均遭受了冬春严重干旱。2011/2012榨季,甘蔗受灾面积超过39.2万亩,绝收面积达4.1万亩以上,造成甘蔗损失17.03万吨以上,直接农业经济损失达7152万元之多。2012/2013榨季,受灾面积达25万亩以上,5.9万亩绝收,分别占甘蔗总面积的46.7%、11.0%。干旱一年,恢复生产需要3~5年,使甘蔗在旱灾中受伤最重的经济作物。连续四年干旱,使保山甘蔗种植面积在云南省的比重下滑,农民的种蔗积极性更是受到严重打击。

(三)农作物争地现象突出,播种面积和产量下降明显

适合种植甘蔗的大数地方也适合种植烤烟、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特别是怒江坝,更是水果之乡,盛产各种热带水要,经济效益又高,在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竞争中,经济效益一般,干旱一年就受灾两季的甘蔗显然处于劣势地位,争地现象已是糖厂烦不胜烦的问题,糖厂为了提高蔗农积极性,持续发展原料基地,仅蔗价外的补助支出就达上亿元,到甘蔗的种植季节,安排工作人员到各村民小组,“求爷爷告奶奶”的请求农民种甘蔗。2012年全市甘蔗种植面积50.76万亩,同比减少5220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2%,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比2007(60.23万亩)减少9.47万亩。2012/2013榨季,全市甘蔗入榨量163.78万吨,同比减少22.14万亩,下降11.91%。

(四)资金需求大,融资有困难

糖业是季节性生产全年销售的企业,生产主要在上半年,而销售在全年进行,上半年需要兑付大量甘蔗原料款,对现金的需求较大,今年的食糖销售价格下跌,下跌幅度达17%,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难以从取得的销售收入中得到弥补,对外融资需求大于去年,但由于金融机构更注重资金经营效益及安全性,更偏向于经营成本低,发展前景较好,能承受高率利的行业,加之各金融机构放贷资金收紧,在糖业一片亏损的市场行情下,对糖业的贷款有收缩的倾向,使本就亏损的糖企生存更加困难。

(五)市场不稳定因素多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进口糖无限制,世界各主要产糖国的食糖涌入国几,各国糖产量波动都会对我国糖价造成较大的影响。2013年,从国内产量上看,产量增长不大,但市场呈面的是供过于求的局面,糖价大幅下降,进口糖的冲击“功不可没”。另一方面,甘蔗种植成本高,导致原材料购进价格逐年上升,食糖成本节节攀升,任何使糖价下跌的因素,都会使糖企面临亏损的危险。此外,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倒票党,南方走私糖也较猖獗,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三、对目前保山糖业发展的建议

虽然过去的一年,制糖业一片亏损,但政府对制糖企业高度重视,扶持信心坚决,5月22日第九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推进蔗糖产业振兴三年的行动计划的意见》,意见提出,省财政将每年安排资金5000万元,地方政府按照1:1配套,建立蔗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制糖龙头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开发,甘蔗新品种研发。可见政府对制糖业等基础农业产业的重视程度,我们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功坚克难,努力开创糖业发展新局面,下面就目前我市糖业发展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加强监管,严打走私糖、倒票党行为

国内外食糖每吨差价1000多元,获利空间巨大,甚至有走私利润超过贩毒的说法,导致目前我国南方食糖走私猖獗,查获走私糖动不动就是上百吨,据昆明《都市》时报报道,量大的走私者一天可以运30多吨,一车走私糖就可以赚到3万多元,走私商贩赚得盆满钵满,正规糖企却举步维艰。部分不法分子还互相勾结,利用食糖倒票,获得增值税发票用来抵扣税款,逃脱国家税款,拉低了市场糖价,严重影响了食糖市场正常秩序,国家收储保价的宏观调控政策也难于达到预期效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走私倒票行为,为制糖企业保驾护航,齐心协力发展制糖业。

(二)落实扶持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支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从政策看,上级政府是高度重视的,市内各级部门要积极贯彻上级措施,抓住机遇,利用好政策资源,争取省政府支持,加大蔗区的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扶持,做好重点产业的金融服务工作,要积极争取各自总行的信贷资金配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实现金融扶糖工作的新突破。此外,保山蔗区均在农村,服务的金融网点只有一个信用社,在给蔗农付甘蔗款的日子,往往出现信用社门口排队像长笼的现象,金融机构人手明显不足,影响正常业务办理。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更要抓住机遇,开拓市场,在有必要的农村争取设立网点,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现实银企共赢。

(三)加大坡改梯力度,因地制谊开展机械化、规模化种植

我市蔗区大多为坡地,不适谊机器操作,但可以改成梯田,适谊小型农作物机器设备耕作,现已有部分坡改梯,但由于土地资源比较宝贵,农民坡改梯意愿不强,坡改梯力度较小。各级农业部站工作人员要加大宣传,告诉农户坡改梯的好处。坡改梯后,如耕地、砍甘蔗等可以使用机器操作,大大降低劳动成本。目前制糖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种植人工成本高,企业要把甘蔗机械化生产作为产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加以推广。根据坡度不同,分别发展大型、中型、小型机械,加大坡改梯力度,实现砍甘蔗完全机械化。制糖公司应提供适应当地情况的机械化作业,甘蔗机械化采取自营加服务模式。通过不同精类型甘蔗机械合理配置,提高甘蔗机械的经济效益。

(四)多措施减少旱灾损失

一是加大抗旱新品种应用力度。保山蔗区多为山区坡地,长久以来旱所困扰,旱灾对甘蔗的影响最大,成为影响农民种蔗积极性的最大因素,使制糖企业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有关部门要积极引进和培育抗旱新品种,并加大在辖内的推广力度。二是考虑部分甘蔗改春季栽培为秋冬种植。保山的天气是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季容易干旱。在春季种甘蔗,遇干旱年份,不仅本年的甘蔗会大量减产,种下去的新甘蔗也无法成长,大大影响明年的收成,形成一年旱两年减产的严重局面。改在秋季种一半甘蔗,从甘蔗生长的周期上,完全能在下个榨季结束前将甘蔗砍榨,也能大大降低旱灾风险。三是多种经济作物套种。在有条件的蔗区,积极推广蔗田间套马铃薯、大豆和其他效益好的经济作物,千方百计减少蔗农因旱损失。

(五)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甘蔗是一种多用途的经济作物,除了能生产糖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用途,例如目前我市部分企业已用蔗渣发电,蔗叶生产有机肥,不仅环保,还能带来一定额外收入,此外,甘蔗还能造纸,生产酵母、精制粮。我市制糖业无论在规模还是在产量、技术上都不落后,但产品较为单一,基本只有“白糖+酒精”两种产品,蔗糖深加工不足,综合利用不够,产业链短,抗风险能力较弱,要走出困境必须加强蔗糖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在用蔗糖发电,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产生的效益还没有达到抵抗糖业抗风险能力的目的,但如果能多方面开发,相信保山糖业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鲁存珍(1983-),毕业于云南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

上一篇:小面额人民币流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贫困地区农业保险现状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