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时间:2022-07-23 05:56:56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摘 要:鉴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在建筑学学科中的重要意义,对地方性大学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借鉴当前国内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和尝试。转变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展开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知识积累“三位一体”的教学环节实施。并且对未来改革重点提出见解。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12-02

Analysis on Teaching Reform on the Basic of Architecture Design

Li Xiangjie

(The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of Dalia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Dalian Liaoning,China 116622)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ignificances of the basic of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study of architecture.it gives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basic of architecture design which are exiting in the local university.And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 domestic universities,the teaching idea,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were discussed and attempted.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updating teaching methods are discussed. The idea of“three in one” was realized in teaching practice.The ability of manipulative,observation,thinking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were experienced.And the key ideas of the future reform are put forward in the text.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肩负着对初学者的启蒙教育,是整个建筑学科的奠基石,该课程的教育质量对后续课程的展开和对未来建筑师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探索对整个建筑学科意义重大,对于办学时间较短的地方性大学来说,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1 当前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大连大学是一所地方大学,从2000年开始设置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上沿袭了我国早期的传统学院派建筑学教育模式,与我国其他院校的建筑学专业相比,办学时间短,资历较浅,经验不足,教学设备和师资匮乏。就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来说,虽然近几年一直在不断的改进、调整,但是目前还存在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和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表现比较突出:(1)学生美术功底薄弱。大部分学生的入学前没有受过美术训练,入学后对图形和立体空间感的培养非常艰难,同时对建筑美学的理解也有困难。(2)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很多学生往往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被动的去做作业,这样的状况就使得训练的意义和目的很难达到,学生自身也会感到疲惫不堪,觉得任务繁重。(3)学完的内容不能融会贯通。笔者在二年级和四年级的设计课程教学中发现,很多在一年级训练过的内容在后续课程中没有起到相应的铺垫作用。比如,二年级的课程设计在图面表现阶段,很多学生不会或者忘记一年级训练过的绘图技法和表现手法,图面效果反倒不如一年级的作业。(4)缺乏对专业的整体上的概念性认识。二年级或者高年级阶段依然会出现基本概念不清楚、相关知识匮乏的现象。比如,不能正确的绘制建筑方案的剖面图,不能了解当前的建筑设计动态,相关知识的涉足非常有限,等等。(5)思维模式上单一。很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上的问题,究其原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因素,比如美术基础、个人领悟能力、兴趣爱好,等等。二是教学环节上的因素,这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思想上注重技法技能等基本功培养,轻视理论教学和思维模式训练。(2)教学方法上保守传统,缺少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3)教学内容上是片段性的,各个作业之间的联系不明显或者缺失,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以上三点,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在大量调查与分析学外校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从作业内容设计上着手,改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设想,努力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2 教学思路的改革

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学感觉和绘图表达技能,作业设置以技法、技能训练为主。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基本功和动手能力,但是不利于建立整体的建筑概念和思维模式,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不明确。我校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基本上属于这种培养模式。当代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根据笔者对当前国内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许多院校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都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重视思维模式的培养,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基于笔者所在学校的现状,在教学思路上既要延续传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又要注重思维模式的培养。由此,新的教学思路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整合,使整个教学环节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贯性和开放性。作业设置以各种形式分析、建构为主,重视思维过程和最终的图面效果。围绕每个作业的课题设置展开理论知识引导、基本功训练和思维训练“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立体式的、开放式的、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四个角度进行训练,旨在改善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顺利的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这种教学理念秉承了传统教学中对基本功训练的重视,顺应了当前对创造性的需求,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国内很多高校都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改革和研究,以这些研究为借鉴和参考,基于我校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如下的改革措施。

3.1 整合与分解教学内容

整合与分解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手法。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归纳和整合,将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单元――认知、技法和思维。每个单元有自己的侧重点,认知单元侧重美学的培养,技法单元侧重绘图表现能力的培养,思维单元侧重创造性、系统性和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培养。同时这些侧重点在三个单元之间也是相互交叉的,比如,在技法单元,除了强调培养绘图表现等基本功,还要训练构图能力,这其中就包含了美学培养和思维培养。单元里的每个作业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手段和方法,同时,单元里的作业是具有可选性的,每个作业至少有两个题目可供选择。这种整合与归纳使得教学内容形成一种模式,具备了整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

其次,在整合形成的大框架下,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与细化。每个单元里的每个作业内容也分为三个模块――理论知识、技法训练和思维训练,能力训练上包含四个方面――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语言表达和思考分析,这些训练内容是伴随每个作业的全过程。比如,室内空间测绘表达这个作业,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人体工程学、美学原则、空间限定方法和测绘知识等,这些内容分解到作业进行中的前、中、后三个过程,前期讲授测绘知识,中期讲授人体工程学、空间限定方法,后期讲授美学原则;技法训练体现在图面绘制和表现上,包括前期的徒手表现和后期的工具制图表现;思维训练体现在对现实空间提出质疑和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如此的教学训练会形成整体的、立体的建筑感受,学会思考方法,并且在理论知识方面有所积累。

3.2 改进理论知识教学

建筑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成果主要通过作业展现出来,教学活动中往往容易忽略理论知识的现象。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知识非常广泛,如建筑历史、美学原则、材料知识、结构知识、设计方法,等等,这些理论知识贯穿于每个作业当中。有的理论知识会在后续课程中专门学习,如建筑历史,但这些知识在做某些作业(如建筑认知)时会涉及到;有的理论知识贯穿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过程,如美学原理,但是这些知识没有专门的后续理论课程来讲授。以上这两种理论知识都要在设计基础阶段有所涉及,形成一个全局性的、系统性的、辩证性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指导每个作业的顺利展开,同时拓展知识面域,为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换言之,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成果是感性的,但是理性思维在背后支撑着外在的表象。加强本阶段理论知识的教育,不同于专门的理论课程教育,而是结合每个具体的课题来进行,用来指导每个设计题目,支撑每个设计构思,注重的是横向展开理论知识的广度,而不强调深度的学习。

3.3 实施阶段性控制和总结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内容包含十二个主题,分别在两个学期分阶段进行。根据每个课题的教学目标和时间安排,将目标分解细化到每次课程,根据这些目标实施教学、总结和评价,利用评价结果来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本课程划分为两个层次的阶段――分步单个作业完成阶段和单元阶段。在单个作业完成阶段,进行成果评定,指出该课题训练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找出不足的原因,并且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修补。在单元阶段,通过各个作业成果综合比对,进行动态追踪和纵向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调动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也认识到不足的方面,以此作为改进、调整的动力。比如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空间构成这个单元,这三个作业的训练内容是连贯的,从二维的平面形式美感到三维的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美感训练,其中的美学原则、构成要素、构成手法基本都是形同或相似的,难易程度是渐进的,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创造从平面到空间的抽象美。每个作业完成之后进行评价,进行横向比较,总结优点和不足,包括图面效果和设计过程,每个学生要将总结的内容记录下来,并且不足的地方要给出改进措施,不合格的要进行返图。当三大构成作业全部完成之后,进行个体的纵向比较和整体上的阶段性横向比较,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和别人的进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相互交流的动力;另一方面是通过总结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将片段性的内容整合形成整体概念,从而加深理解,加强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通过两个层次阶段的不断总结和分析,随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体现了开放动态的教学思路。

4 结语

建筑设计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的奠基石,对于地方性历史较短的建筑学科来说,基于以上方面的课程改革还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还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专职教师,优化教师结构;其次,加强配套设施改革,提高教学技术手段;再次,加强美术课的改革,提高学生美学修养;最后,教学体系还需要完善和细化,要具体到课题的制定、实施和教学设计。

诚然,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根据具体情况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和调整,才能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许勇铁.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建筑,2008(12):128-130.

[2] 常工,王珉,蒙小英.跨学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2011(1):70-74.

[3] 罗奇.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观察与思考[J].华中建筑,2011(11):161-164.

上一篇:高职微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