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时间:2022-07-23 12:36:14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摘 要 经济改革在我国推行数十年以来,市场因素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国有企业在股份制以及有限责任制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有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而内部审计作为自我约束和监督的重要部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也会面临诸多风险。如何采取有效手段来避免风险,成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必须正视的问题。

关键词 国有 内部审计 风险

一、引言

针对企业的监督从监督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监督,由于成本因素的限制,外部监督缺乏持续性。内部监督机构自身就作为企业的一个机构,能够实现对企业的持续监督。内部审计作为一种主要的监督方式,已经成为企业完善监督机制、改善治理结构的重要部分。然而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计划经济因素,虽然在内部审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缺陷也在逐渐暴露。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能够有效工作的重要前提,需要内审机构和被审计机构之间保持平行关系、互不统属。同时还要保持内审机构较高的管理层级,这样才能提高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保证审计效果。在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内审机构的设置上,只有少数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直接对内审机构进行管理,或者由董事会直接管理。而大多数企业只是将内审机构的职能交由其他部门监管,如纪检、财务部门。这样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审职能的发挥,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效果。甚至还有的企业将内审机构视作一般的业务单位,并按照相同的标准对其考核,这样就更导致管理关系的混乱,容易导致内审机构和被审计对象之间产生利益关系,难以保障审计质量。

(二)审计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信息化的环境

现在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国有企业的内审工作也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体现在专业人员的缺乏,在新时期,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和审计知识,还要能熟练地操作各种会计软件并熟知互联网知识。但是,对于这种人才,国有企业在培养方面缺乏力度,在人才引入方面也没有很好的建树。使得在企业内部,缺乏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审职能的发挥。其次,在检查方法上,国有企业也难以适应新环境。“互联网+”时代,很多流程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可以直接获取的、直观的会计核算过程。一旦审计人员错过一个环节,可能就会导致整个项目的监测力度下降。而且,在信息化环境下处理账务虽然更加快捷,但是舞弊的隐蔽性也大大增强,破坏性也越大。这种环境变化,也使得传统的审计方法很难适应新时期企业的经营情况。

(三)内审机构职能不明确

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所有权不明确,在内审方面的表现是审计目标不明确。从表面上来看,大多的国有企业都有较为全面的内审体系,各种监督部门、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等一应俱全。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主体地位的缺失,管理层对于内审并不重视,只有在国家或者上级机构检查的时候,才会对内审提起兴趣。平时只关注经营效益和自身利益,忽视了对内审部门的建设。这导致内审部门在国有企业中地位不高,很难真正起到监管的作用。而且,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内审目标,依然是以纠正财务差错为主。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增加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实施内审的过程中,内审人员由于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往往被管理层的意志所左右,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内审部门的审查权往往流于形式,内审人员也会出于自身利益和前途的考虑,偏向于保护管理者利益。所以,提高内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内审风险。国家作为企业的控股股东,必须在企业中确立主体地位,明确产权。对内审机构实施监督,确保其能够实际反映问题,并确立正确的审计观念,确保企业各部门人员树立合规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将内审部门直接置于董事会管理之下,或者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让内审部门和其他部门脱离,禁止和其他部门有经济利益方面的往来,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而且,内审机构直接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还可以提高内审机构的权威性,保证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能够顺利得到被审计部门的配合。为了进一步加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建议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由董事会安排审计计划并全程领导。可以让审计方法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减少内审被企业高层干预的现象,从而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效果。

(二)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专业培训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企业的经营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国有企业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转变管理思想,避免被信息化浪潮淘汰。对此,企业必须做好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这需要企业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准备:一方面,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是保证企业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石,拥有技术过硬的专业团队,对内审系统的日常维护以及应对突发事件都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和专业软件开发公司的沟通和合作,能够更快地获得行业内的最新信息。企业也可以将内审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外包,更快地从外部获得支援,从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内审人员素质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内审的效果。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政策水平,牢牢掌握国家的财政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从而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的合规性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内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审慎的工作态度。而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对内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国有企业必须在人才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紧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处理、计算机操作以及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培训,从多渠道、多维度加大内审人员的培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内审需求,降低内审所面临的风险。

(三)明确企业内审的职能和目标,切实落实审计工作

国有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内审思维,将工作重点从纠错向内部管理转变,从财务领域向企业所有经营领域扩展,做好内控评价。以内控为主线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对企业各部门的经营情况实施监督,保证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企业若要更好地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必须明确内审流程。为了更好地将内审工作落实到实处,可以通过公司章程的形式明确内审职能和目标,并从企业高层和外部吸引优秀专业人才。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规避各种风险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内审的执行力度,还需要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制定专门的质量考核体系,以对内审质量进行综合性考核,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四、结语

在市场化大潮下,国有企业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而这取决于内审工作的质量。针对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有效调整。正确认识内审工作对企业引导和定位的作用以及内审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内审工作方面,可以不断吸引经验,积极主动地面对内审工作面临的问题。从长期发展来看,积极推动内审工作的开展,是新时代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者单位为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审计部)

参考文献

[1] 王琦.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5(6).

[2] 许文利.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J].当代经济,2013(1).

上一篇:火电厂工程管理与“全寿命期”造价控制实践 下一篇:O2O模式的运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