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时目标的准确制定在品德课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7-23 05:43:14

论课时目标的准确制定在品德课中的重要性

摘 要:品德课的目标制定源于对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而目标制定要忠于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要认识“阶梯”式的编排体系,从单元主题对目标进行横向定位,把握课文的提示语、关键词和插图等细节,以做好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准确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13-01

当前品德课堂上,部分新教师甚至有些老教师对于每一堂课的课时目标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何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是所有一线品德教师值得探究与思考的问题。下面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一课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品德课堂教学的目标制定。

一、目标制定源于对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程目标和每一课课时目标虽然看似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但却是一个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整体。只有认真解读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诠释,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操作、鲜活的事例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把新的课程理念结合到每一堂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位品德教师都要有效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联,让品德课堂教学能在目标的指引下有序开展。

二、目标制定要忠于对教材内容的解读

(1)认识“阶梯”式的编排体系。“阶梯”式的课程设计思路是品德课程的特点之一,指的是相类似的内容和主题在不同的年级段反复出现,但对每个年级段的要求不一样,会逐级提高。在浙教版品德W科教材中,“我们的社区”这一主题教学目标呈现阶梯状主要体现在:二年级下“我们的社区”侧重于“从社区提供的服务,激发学生热爱社区和尊敬社区工作人员的情感,”重点在“移情”上;三年级下“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侧重于“积极参与社区中的各项活动,成为小小志愿者”,重点是“导行”;四年级下“精彩的社区生活”侧重于“通过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知道精彩的社区活动能丰富社区成员的生活”,重点是“明理”。对于这一系列主题的内容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地从“移情”阶段通过“导行”实践上升到“明理”感悟阶段,因此,这节课侧重“参加各项活动后产生的困难,如何解决困难”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在活动中相互合作,才是解决困难的最好办法。可见,同一系列的主题,在不同年级段侧重点完全不同。教师在指导教学目标时,只有从整体出发,体会不同的编排意图,才不会局限于一课的内容,从而做到准确定位。

(2)从单元主题对目标进行横向定位。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横向定位。“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是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的主题为“话说社区”,重点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等品质。这一单元共含四项内容,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第一课“社区――我的大家”引导学生认识社区并了解其价值;第二课“可爱的社区人”引导学生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其他劳动者,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第三课“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区中的各项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的意义;第四课“走进社区”引导学生学习社区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激发自己的自豪感。教师只有抓住各课的目标,从整体出发,理清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思考每节课目标的定位,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教学有度。

(3)把握课文的提示语、关键词和插图等细节。品德学科教材,每一课都有它的关键词、提示语。“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这一课的提示语是“社区是我们的大家,社区的活动丰富多彩,我们要积极参与”,关键词是“社区活动”。从这些提示语和关键词就知道,学习生活是最主要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小小志愿者”作为教学重点。同时,将教材分成三个板块,通过“看、忆、做”来激发学生内心的体验:一看,观看视频,走进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激发兴趣。二忆,回忆自己社区的活动,感受活动的丰富,激发学生对社区生活的向往之情。三做,引导学生在社区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小小志愿者。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教材中的提示语和关键词,不一定能准确地抓住目标,教师还要细看每一幅图,细读每一段文字。“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有两组图,第一组是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图中的同学在笑容满面地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有些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由此,这课教学目标就可以明确定位在尽自己的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献出一份爱。第二组图是同学参加公益活动时会遇到的问题。出现在“咨询角”的这一组图,就是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轻松面对困难,寻求解决办法。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于:积极面对活动中的困难,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结束语

总之,课时目标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益,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动力,课时目标如何准确定位,必须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细读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预设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具体的活动、操作、鲜活的事例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把新的课程理念结合到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程振禄.对小学品德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3).

[2]吴炜.关于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实效性的探析[J].广西教育,2009(23).

上一篇:内部控制审计方法的整合 下一篇:WebQuest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