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课标要求倡导课外阅读

时间:2022-07-23 02:06:14

【前言】贯彻课标要求倡导课外阅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课外阅读还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完全自由的阅读活动,它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样,以《祖父的园子》这课为例,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推荐学生阅读原作《呼兰河传》,作扩大式的课内阅读,让学生不仅...

贯彻课标要求倡导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果只是停留在有限的语文课本中几十篇文章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绝对是杯水车薪。现在我们学生的阅读量有多少呢?为此,笔者专门在自己所在年段做了一个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小调查。这次调查我从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0份调查问卷,每个班随机抽取十位同学,展开调查。在所调查的学生中15%的同学对阅读非常感兴趣,68.4%的同学对阅读比较感兴趣,16.6%的同学对阅读的兴趣比较弱。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名著、小说、科幻、童话寓言等,但是经过调查我发现学生阅读量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后,学生的课业负担轻了,空闲的时间多了,学生本该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多了,但家长却带着孩子行走在各个培训班间。学生除了看语文书,每天用来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没有兴趣,没有时间就成了大部分学生阅读量少的主要原因。

而阅读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杜甫把文学创作上的这一规律概括成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稍留意,则不难发现:没有哪个作家没有过一段如痴如醉的读书生活,也没有哪个作家不是终生与书为友,以书为师,以读书为乐的。我们虽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但是也希望学生能够做到妙笔生花,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一、阅读教学是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

目前,小学生教材中所选用文章多来自名家名著,例如《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处理课外阅读培养与语文常规教学关系中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例子的作用。《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虽然是一片略读课文,但是文章中处处透出作者萧红快乐的童年生活,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让学生先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然后,依托第17自然段,辐射全文,理解作者在园子里自由的童年生活。接着结合学生所查找的萧红的身世资料理解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最后,推荐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这样一篇的课文阅读是由教师指导、有时间保证、有群体合作进行的,这节课就成为学生阅读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桥梁,这种寄寓于原著的放大式延伸阅读,容易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成为促进课内外结合的重要阅读纽带。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注重引导

课外阅读还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完全自由的阅读活动,它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样,以《祖父的园子》这课为例,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推荐学生阅读原作《呼兰河传》,作扩大式的课内阅读,让学生不仅仅只局限于感受萧红小时候在园子里快乐的生活以及祖父对萧红的疼爱,延伸到读《呼兰河传》这本书就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萧红悲惨的命运和她的写作特点。学生由于已有读懂课文的基础,再读原作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且会特别有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搜集萧红的相关资料进行辅助阅读,从读“一篇文章”到读“一本书”。《冬阳·童年·骆驼队》节选自《城南旧事》,上这课时,我给学生讲述《城南旧事》里的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告诉学生是从原著里看到的,在关键处紧急刹车,省下的内容或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上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曾提出“现在的国文教材应该用整本的书。”在他看来,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阅读能力,锻炼思维能力。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课文带名著”不仅要介绍名著,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名著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课上读片段,课下读名著。

三、交流是激励课外阅读的方式

阅读时摘录精彩语句,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传阅。读书也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就会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交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口头的、书面的,私下的、公开的,漫谈的等等,课外阅读的交流使大家能清晰的看到彼此间语文素养的差异,于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交流中大家都渴望达到的目的。学生在阅读了《呼兰河传》之后,有的为萧红悲惨的身世禁不住泪流满面,有的为萧红短暂的一生而叹惜。同学们在阅读之后由于有交流的使命,对阅读的投入自然不同于一般。以交流促阅读,开始或许有强迫的意味,但通过一个阶段,情况就变得完全相反。要交流,就得有对文本的深入研读,甚至得有对与文本相关资料的搜集。而在此过程中,阅读就成为了一种思想活动,不管哪一种阅读交流方式,都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哪怕是口头的发言,一般也要有所准备。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给同伴写信,谈对这本书的看法;给作者写信,谈你对她悲惨命运的看法;还可以展开对书中人物形象特点的辩论,促进交流,辩论中,学生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欣赏视角,个性鲜明的主观感受,实现了对作品的深层解读;课外阅读交流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交流中汲取。

上一篇:开“源”引“流”让学生爱上习作 下一篇: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短板”补长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