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简论

时间:2022-07-23 01:26:50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简论

摘 要: 《水污染控制技术》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职院校的《水污染控制技术》教学不仅要做到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在一线组织生产,并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技术》 课程改革 技术问题

我们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开展这门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其成为理论基础牢、专业知识广、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着重介绍了《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几点措施。

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以纲的形式规定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知识体系、范围和结构;规定课程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及章节的重点难点、学时分配和教学安排等,是教师编写教材和从事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进行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编写好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对规范课程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在教学一开始就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教学进程,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下,并让学生了解成绩评定方法、作业和课堂考试考核、平时成绩、课堂纪律等,从而使师生对课堂教学有共同的认知。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理念与思路以高教【2006】16号文件为指南,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全面完善教学体系;密切跟踪当前的国内国际职业标准,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以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构建教学内容;依托良好的教学条件,利用网络、录像、多媒体课件、工程实例等,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学生自主学习和讲训一体化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以培养废水处理工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密切跟踪国内外职业标准,同时根据本地水处理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详细分析,构建适用于三年制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一要注重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知识整合与衔接,促进基础理论学习。通过对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理论知识的回顾,对吸附法、膜分离法、混凝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系统的对比归纳,引导学生把不同的处理方法与处理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要多综合,重能力,把现代技术与先进的理论适时适地地传授给学生。在《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教学中,结合水污染控制理论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时更新过时工艺技术,压缩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消毒等教学时数,增补生物脱氮技术、生物除磷等新技术。同时,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对污水处理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教学中,结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水质的差异,进行厌氧与好氧、脱氮与除磷、生物与物化等各种技术与工艺的优劣对比,利弊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工艺技术的理解。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技能分析,将主要工作任务转化为两个教学情境。第一个教学情境主要内容是污水处理的基本技术,按照初级废水处理工的岗位技能要求分为两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分别为认识污水、水处理基本方法。该情境的教学方式为教学做一体化,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实施可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主讲教师采用多媒体讲解,然后面对教学模型介绍对应操作设备的内部结构;第二环节指导学生针对第一环节所介绍的操作设备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第二个教学情境是在第一个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创设的,主要内容按照中级废水处理工的岗位技能要求,分为城市污水处理、化工废水处理处理、食品厂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等子情境。具体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与讲训一体化。该模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学习性任务。由学生课余自行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途径完成学习任务。最后由一名学生讲解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总结补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参观法,改变传统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四、考核与评价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现行考核存在以下问题:(1)考核观念落后,方法简单;(2)考核的测量鉴定功能不够科学,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普遍;(3)重结果性考核,轻过程性考核。(4)考核的激励导向功能没有有效体现。因此,本课程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体系。在教学中采用了强化平时课堂测验、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的措施(平时测验、作业占10分、小组讨论和课堂回答问题占10分、实践环节占20分、期末考试60分),激励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把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个性能力得到极大发挥,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五、创新点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地方特色工业(化工、食品等)废水治理工艺技术为重点构建课程内容,按废水处理工的职业技能成长规律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大量服务于地方经济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要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使毕业生很快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上一篇:民族院校《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吉林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