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

时间:2023-03-11 19:52:09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1篇

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实验室的所有仪器依然采用的是2000年的装置,实验仪器没有及时地更新,学生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学到的大多数还是传统的治理和分析方法,与现实新技术脱节.并且每个实验室配备的实验装置有限,为了满足每届近80位学生实验教学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仪器功能有所了解,在实验教学中安排5-6个学生一组,每个实验的重复组数都在12组左右,任课老师每讲解一个实验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在实验课上一组同学共用一台仪器,不能提高每位同学的动手能力.

2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改革方法

2.1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

2.1.1改革实验课教学,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一般设置在大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应避免任课老师过多的对实验进行讲解,教师应该要求本班学生多做探索实验,让学生根据学过内容提出建议,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2.1.2采用现代的多媒体实验教学技术可以融声、形、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已成为现代教学手段的潮流.运用该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增大实验教学的信息量,由于实验经费有限,大型的仪器没有购置,采用模拟仿真的方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加课程的信息量[6].

2.1.3实验学时增加和实验内容调整目前其他高校该课程的实验学时数为26-40学时,我们应当增加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学时,同时增加实验项目,尤其生物处理部分的实验,如生物滤池、生物转盘,UASB厌氧反应器实验等,同时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系统全面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

2.1.4实验技能考核方法改革目前莆田学院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学生成绩的总评中实验成绩占10%,其中预习报告占10%,平时成绩占20%,考核成绩占30%,实验报告占40%,但是具体课程的实验考核方式比较混乱,没有统一标准.

2.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2.1强化预习实验在预习环节学生只是将实验内容摘抄一遍,甚至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觉性没有课前预习,这就会影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2.2.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强化主要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遇见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操作,积极思考.避免学生仅仅会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操作,由此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打下基础.

2.2.3强化实验报告,注重逻辑思维、分析归纳目前,课程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结论,数据分析、心得体会.学生在书写中往往侧重前面,对于数据分析、心得体会则写的很少,教师批改时也不注重此部分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布置与实验内容相关的主题论文,避免互相抄袭的现象,提高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4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开设综合性实验学生具有综合的能力才能够满足对现实环境问题的解决要求,因此对学生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目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设在三年级,基于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具备了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监测,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等课程已经完成,因此可开设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并由学生自行设计一定的综合性实验.教师在课上和学生共同探讨所设计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实验的思考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2篇

目前学校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易形成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2)主要为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两大模块,缺少工艺设计和实践单元,不利于学生更全面掌握及应用污水处理的工艺方法;(3)实验内容不能有效地与生产实际联系在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对学生日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起不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教学模式改革

2.1整合教学内容

水污染控制工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让学生学到重点和精华,是教学过程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精简,有些理论可以在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中讲授,避免重复性。

2.2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文本、声音、图片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在此基础上,使用flas演示,丰富工艺的动态演示过程将更生动地表达工艺流程、处理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3增加课程设计教学模块。

在现有教学体系中,缺少了课程设计这一环节,课程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的桥梁。因此增加这一模块,可由老师提供相关设计资料,让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设计,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改进建议修正设计方案。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2.4现场参观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校外参观实习使学生有机会深入生产实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化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水污染控制工程是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参观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完活性污泥相关知识后,组织学生到吉安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参观,请工程师介绍工艺运行的情况,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和防范措施等,使课堂上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现场具体生动讲解,使专业知识得到深化和巩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并且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在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增加工艺设计和实践单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既与实际接轨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性强、架构清晰的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体系,有利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ength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Yan Lilong1, Ren Yuan2 , Zhang Ying1, Dai Yingjie1

1. Northeast agricult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2.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150090, China

Abstract: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is one of core courses abou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building features in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course from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adjust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trength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were going active exploration,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目前,我国有近300所高校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1],其中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受到了普遍重视。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工程性质较强的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在短学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信息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根据几年来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进行了积极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

1.1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水污染控制工程涉及化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若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该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做好课前预习,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所学内容的相关知识,这样授课教师不用对相关知识做过多阐述,明显提高了授课速度。与此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例相结合,如在讲解污水水质指标和分类时,结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进行讲解;在教授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时,结合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的具体工艺进行讲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1.2 选择适宜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材选择上,我们一贯坚持选用全国知名出版社的高水平教材,东北农业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廷耀、顾国维主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以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张自杰编写的《排水工程》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与辅导中利用相关期刊及互联网资源构建立体化系列教材。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以生物、物理化学、化工等课程为理论基础,用工程学方法研究控制自然水体污染的途径以及废水处理的工艺和工程技术[2]。这门课程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所用的学时数一般为60~80学时,一些学校甚至达到100学时以上[3],而东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系则设定为48学时,明显存在学时数不足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教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是任课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取舍。我们坚持的原则是“统筹考虑,避免重复”,东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系在相关课程设置中,开设环境工程设计和环境工程综合实验两门课程,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主要讲解污水处理部分,以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为主线,重点讲解物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将课程涉及的设计性内容安排在环境工程设计上进行讲述;有些课程内容,如吸附部分安排到环境污染控制综合实验课程上;通过对新技术、新理论做适当的补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明显地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如讲述生物脱氮理论与技术时,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知识点进行了补充。总之,通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地获得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2 改革教学手段,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结合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4篇

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存在问题,提出课程建设措施。增加实验项目,新采用生物法实验技术,确定课程的运行方式,完善成绩评定方法。开设的实验项目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和污染特点挂钩,把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办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建设;地方院校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叉学科。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1〕。目前全国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院校有300余所〔2〕,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面临压力大。地方院校把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做为培养目标,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生产一线管理和技术岗位,直接面对生产一线问题。辽宁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中要求毕业生具备水质检测、水处理工艺的调试和运行管理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对这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必需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行业优势,保持和强化自身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3〕。本文分析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存在问题,提出建设和改进措施,开设的实验项目与本溪地区产业结构和污染特点挂钩,把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办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1存在问题

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以集中实验形式开设。在2012级培养方案中,学时1周开出实验4项:混凝实验、曝气充氧实验、加压容器气浮实验、污泥比阻测定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存在如下问题:(1)原有实验项目所占学时不能满足2013级教学计划要求。(2)生化法处理污水实验项目零开出,与其它高校同类实验有差距。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简称生化法)是城市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处理的主体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的重点讲授内容,是办学条件成熟的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必开的实验项目。但生化法实验启动时间长、需多天连续运行等因素限制,一直未能在本课程开出。(3)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有差距。实际的污水处理厂是由多处理单元组成的污水处理系统。本课程原有的实验项目只能进行污水单元处理的操作实训,不能进行学生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操作、调试和运行管理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具备能力与就业岗位需求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2改进措施

2013级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学时由1周增设为2周。

2.1完善已有实验项目,开发生化法实验项目我校地处本溪石桥子开发区,有“中国药都”之称。新增实验项目对原有的曝气充氧实验进行补充,增加污水曝气充氧修正系数α、β值的测定内容和污水氧传递系数的测定,实验内容更饱满,也更贴合生产实际。采用化学、生物法对制药废水进行处理,围绕污水检验、污水处理工艺的操作、运行影响因素来设置实验内容。改进后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改进后“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包括物理处理法2项:混凝实验、污泥比阻测定实验;化学法1项:Fenton试剂化学氧化制药废水实验;生物处理法3项:活性污泥法处理制药综合废水实验、曝气池中环境因素的监测及菌胶团中生物相的观察、SBR生物硝化反硝化实验。通过完成这些实验项目,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三大处理方法的原理和运行过程。

2.2实验运行方式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两周,完成8项实验。每周一进行实验讲解,完成预习报告,周二到周四下实验室。受实验设备数量的影响,为减少每组的实验人数,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本课程采用同时开出4项实验,学生分四大组循环完成,大组中又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提前十分钟到达实验室,由指导老师进行预习报告的检查并签字,完成预习报告的学生才允许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老师做好指导和监督,对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进行提问和答疑,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行为。生化法实验由于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驯化,对工艺进行调试运行,所以准备时间长,需要15~20天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开始前三周,对学生进行生化法实验过程讲解,每组学生自行分工,利用课余时间,组装生化反应系统,取水样和活性污泥,定时排泥和换水,对水质进行检测,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日志。这样,学生参与生化法实验的准备-启动-正常运行全过程,完成了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污水水质指标监测、活性污泥评价指标的测定及微生物的观察、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能力的训练,为毕业后从事污水处理工艺的调试、运行管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2.3成绩评定方法学习成绩是每位同学都关心的焦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一般包括水质检测、工艺操作、条件实验等多项内容,内容多,工作量大,每组需4-6人。每组同一实验数据,实验报告一样,但每位同学的学习主动性不一样,动手能力有差别,所以以实验报告成绩作为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是不公平的,也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验操作能力。但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不能设置单独的实际操作考核环节来完成成绩的评定。所以本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考察学生以下几个方面:(1)对实验原理和目的理解;(2)对实验步骤的熟练程度;(3)对仪器设备操作是否规范;(4)实验报告撰写是否完整,尤其是数据处理和结论是否正确。前3个方面,指导老师通过观察本组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随机提问可知,最后一个方面通过批阅实验报告可知。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平时考核成绩由8项实验的(实验表现+实验报告)成绩组成,分别由8项实验的指导老师填写,对成绩汇总得到课程成绩。

3课程特色

3.1实验技术具有多样性建设后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实验项目包含物化法、生物法处理污水实验。

3.2实验操作具有真实性模拟实际处理构筑物,建立小型生化处理实验装置,以实际污水为水样,学生完成微生物的培养驯化、调试、运行的全过程,与实际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相一致,具有真实性。

3.3实验内容具有综合性,体现出地方行业特色生物处理污水实验内容包含微生物的培养、驯化、生物相观察,污水水质检测及分析,运行参数对处理效果影响。实验内容涉及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验对象以制药综合废水为对象,通过校内的实验课程就可以了解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为毕业后进入本地区制药企业从事环保工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3.4能力培养具有有效性学生的真正动手取水样,利用生化处理实验装置进行处理,检测进出水水质,教学效果好,培养的能力与毕业后从事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检验、污水处理工艺的操作、调试、运行管理工作相对接。建设后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完善了原有实验内容,增设4项实验,培养学生具有污水检验、工艺运行操作能力,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相对接,满足2013级培养方案要求。开发生化法实验项目,填补本课程实验技术空白。新开出的4项实验均为综合实验,包含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等多门课程知识。建立生化处理实验装置,开设综合性实验,学生可以真正动手参与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启动、调试、运行,在校内就具有污水工艺调试、运行的实践经历,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方应森,韩端端.新形势下提升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2.21:6-7.

2.蒋茹,朱华跃,管玉江.地方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6):131-133.

3.罗维东.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1-3.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模式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认识污水处理的必要性,并了解我国污水排放标准和相关规范,培养综合运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掌握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工艺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和工艺计算。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知识和理解的重要环节,是连接基本理论和工程实际的纽带和桥梁,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系统的理论课知识及感观的认识实习,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2]。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我国大学期间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关注相对较少,虽然目前逐步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课程,但仍然不能解决工科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差、不能满足就业和社会的需要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实习,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参与培养工程师,都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在构建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实践工程相结合的方式,搞好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提升本科生就业率,提高企业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满意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执教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探索与建设实践。

一、改进教学模式

过去《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通常安排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教学、认识实习之后集中一到两周时间进行,时间紧,任务重,而且通常安排作为本科阶段专业课程的第一个课程设计。学生没有相应的工程设计基础和工程类课程设计基础,因此对于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工程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的利用能力较差,往往感觉无从下手[3]。另外,这种先理论教学后课程设计的模式虽然能够令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设计,但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更注重原理和单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往往容易忽略构筑物的配水、衔接形式等内容,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此外,课程设计与认识实习分离进行,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基本对处理构筑物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不能深入了解构筑物内部结构,对于学生实际了解构筑物结构及运行维护理解困难,对课程设计帮助不大。新教学模式将课程设计贯穿于整个《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的全过程,增加了课程设计的学时数,在理论教学初期,布置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完成方案选择及构筑物计算,理论课结束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制及工程图纸的绘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针对构筑物的结构、原理、设计规范、设计计算、三维动画演示运行效果等方式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在实习实践环节,通过学院实验室现有构筑物模型或理论课期间安排认识实习,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的进行,有助于学生对课程设计和实习内容更深入的理解;期间通过查阅文献、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独立完成设计计算,最后通过答辩、修改等环节提交课程设计成果,教师根据设计成果及时将问题反馈,进一步保证和提升课程设计质量。

二、合理选题,丰富设计题材

根据以往课程设计经验,我们摸索出一套质量监控措施,最关键环节在于我们对选题进行了严格控制,课程设计的题目尽可能选用污水处理设施的工程实例,选题范围尽可能覆盖理论课大纲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然后将任务书中的水量和水质进行改变,给出的任务书题目大于学生分组数,令每组学生设计任务书中涉及的污水总量、居民数量和水质(BOD、COD、SS、TP、TN、NH3-N)均不同,做到题目的多样化,同时对每个题目有人数要求,由学生选择相应水量和工艺,独立完成设计计算任务,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学生分组尽可能做到各组整体学习能力大致相当,但组内成员的理论水平、学习能力及CAD绘图能力等方面要有一定差异,组长根据组员实际情况对课程设计进行合理分工,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4]并进行列表记录,用于检查,减少抄袭现象的发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程设计,防止全班同一个题目,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同时又能满足设计团队成员间相互交流、团队协作的需要[5]。在课程设计任务书的编排上,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虽然在难度、深度和广度等要求上与实际工程设计有一定差距,仅为某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初步设计,但选题皆来自实际工程案例,有利于初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素养;此外,设计任务书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具体设计内容、计划步骤安排,使学生明确任务,明确在哪些时间节点完成哪些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且使指导教师能够根据进度及时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6]。

三、评价体系改革

与传统课程设计模式中学生上交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相比,我们在评价体系上做出了相应改革,采用平时成绩、中期检查、答辩和成果评价的评价体系。中期考核是课程设计完成的保障,在以往的毕业设计环节,我们发现学生由于实习、拖沓习惯等各种因素,习惯于在答辩前突击完成。因此,在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相关时间节点进行监督的基础上,严格的中期考核可以较好地督促学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因此,我们借鉴相关经验,在穿插于整个理论教学周的课程设计中安排中期检查,根据学生中期检查的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初稿的基础上,组织答辩,让学生就课程设计的设计背景、设计规模及要求、设计内容、设计原则、工艺流程的选择、构筑物设计计算、图纸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制等方面进行阐述,教师根据计算说明书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并给出答辩成绩,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就存在问题进行全面修改,然后提交最终课程设计成果。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勤率、讨论答疑参与度及按时间规划完成设计任务的情况(中期检查)给定;设计成果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最终提交的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等文件的质量情况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平时表现、答辩情况及设计成果给出成绩。

四、课程设计反馈

通过答疑、中期检查、答辩和成果评价等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问题迹象或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集中上课的方式给予讲解,保证课程设计稳中有序、按时、保质地完成;在课程设计最后,针对课程设计的一般设计步骤、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设计要点、主要问题等进行总结,令学生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有一个系统的训练,同时巩固课程所学知识和概念;在课程设计结束后再安排一次认识实习,加深感性认识,同时对污水厂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进一步加深了解,丰富课本外的实践经验;学生上交最终设计成果后,针对学生的设计内容,给出总结和意见建议,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课程设计是高校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我校的改革实践证明,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加强实践环节,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保证学生对实际工程有直观、全面的认识,对学生工程知识、工程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郝桂珍,杨国丽.浅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教学研究,2014,37(4):41-43.

[2]丁磊,汪明明,张新喜.给水厂课程设计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120-121.

[3]温青,李茹民,谭淑媛.基于“卓越计划”的团队合作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226-227.

[4]仇春华,欧晓霞,张凤杰,王崇.团队合作学习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9(10):154-155.

[5]王淑勤,张敬红.双语教学中课程设计的设置与考核[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18.

[6]胡国强.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J].焦作大学学报,2002,1(3):62-64.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重要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较高,同时融合了数理化基础知识并且具有极高的应用性的课程,只有通过明确课程定位,优化课程体系,革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现阶段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予以提出和讨论,以达到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环保人才。

一、革新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体现了工程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环境工程技术型人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中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安排在第六学期,讲授的内容包括理论讲授、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工程实践四部分。这种培养模式显然不适合环境科学专业学时少的教学,因为在较少的学时内无论如何是完不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的。

因此,在课程教学上应适当增加教育课时,将课堂课程与实验课程分开教学,同时为了增加课堂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教学内容方向上做调整,一是应重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知识整合与衔接,加大理论学时,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二是多综合,把现代技术与先进的理论适时地传授给学生。结合水污染控制理论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规范、标准的改进,及时更新过时工艺技术,同时结合近年毕业设计中工艺方案选择、构筑物计算与图件绘制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工艺方案选择的教学以及讨论。

二、优化教学方法

1.强化多媒体教学

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强化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还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趣,突出重点,化静为动,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增加课堂实例,引导学生思维兴趣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3.组织课堂讨论

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全班集体讨论,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三、实践课堂相结合

据我们观察,现阶段的实践环节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教学实验多为“按部就班”的验证性实验,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难以发挥;生产实习受经费限制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难以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课程设计没有完全结合工程实际,是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主要表现在:①功能单一,实验室基本上按课程设置安排实验,实验内容单一,演示型、验证性实验多,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少。②地位从属,实验室从属于系部、教研室,实验课过多依附于理论教学,没有实现从课程实验到实验教学的根本转变,实验室独立教学能力很弱,缺乏应有的活力。

四、结合地方产业结构需求教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体系应该紧密结合地区产业特色与污染特点,本着解决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和经济建设培养为目的,从认识实习、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设计教学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例如,上海地区河流较多且分布较密集,工业生产污染物排入河流情况严重,在水污染工程教学中,宜适当增加河流污染控制的讲解。总之,在人才培养大众化的新形势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教学只有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区域特色,不断地对认识实习、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设计教学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新时代技能型、应用型环保人才。

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和建设是时展的需要,是身为教师的职责。我校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方面的教学改革仅仅是一个开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并且要综合考虑它的前续和后续课程以及该课程在培养专业创新人才方面的地位,从而形成改革的总体思想,达到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晓毅.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下月刊,2011(5):104.

[2]李潜,吴春笃.浅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多媒体教学[J].科技教育,2008(27):167-168.

[3]冯俊生,陈小红.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成功:教育,2007(1):153-154.

[4]蒋茹,朱华跃,管玉江.地方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31-133.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水污染控制工程” 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同时又是工程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污水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何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以适应培养环境工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笔者对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

一、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改革

现行各种教材采用的编写体系,是按照废水或污水中污染物的不同存在状态,分别介绍各种分离和转化处理方法的理论及有关单元操作。这种编写方式能较系统地介绍水污染控制过程中的各种单元操作技术,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不足。因为实际生产中,我们所接触的工业废水多按产生废水的工业部门来命名,如冶金工业废水、纺织工业废水、制药工业废水、造纸工业废水等。上述每种废水往往都含有多种形态的污染物,针对这些实际废水,学生在选择具体的处理工艺方面,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废水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作了一定的优化和调整,基本上按照原理――计算――工程应用――案例分析来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是以上述各种实际废水的处理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新的工艺方法和技术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因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和充实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应紧密结合与本课程相关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污水处理前沿进展方面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含有许多工艺流程图、构筑物结构图以及一些原理示意图等,知识架构复杂,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为体现该课程“过程工程”的基本思想,使该课程的知识架构体现出更强的逻辑性,知识内容的诠释更形象生动。教研组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课件,以形象、逻辑的ppt、录像、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来强化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强调教与学的互动。采用了在学生对教学内容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规定内容进行分析介绍和教师点评总结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参与和主动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实践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前者在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讲课”,然后由教师总结分析,提出知识要点。后者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以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由师生共同讨论。这两种教学方法,促进了师生的充分互动,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开展现场实践式教学。例如在学习气浮池、曝气池等构筑物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由于实验室有现成设备,直接在实验室开展相关教学,使学生真实的面对实物设备,增加学习兴趣和效果。

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增设课程大作业,通过学生的读书报告、课外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水污染控制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写作以及口头表达等能力,培养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为加强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掌握量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多采用中英文对照,讲课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将《水污染控制工程》和《专业英语》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三、实践教学改革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等,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达到1:1,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实验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主要有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三种。我们在开好验证性基础实验课的基础上,加大了开放式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法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如《活性污泥的培养及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处理城市污水运行效果实验》内容多,培养活性污泥耗时长,无法只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实验。因此,我们把实验内容和任务布置下去后,让学生先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再集中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学生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等活性污泥成熟后,再集中时间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和水质指标的监测,分析各组的处理结果并讨论原因。《污水的采样、监测及处理》实验,把《环境监测》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开设的综合实验,从原水的采集、主要污染指标的监测至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使学生了解到水污染治理的整个过程。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把《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多种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加以综合、相互渗透的实验形式,带有一定的研究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验证性实验的缺点和不足[1]。它不仅需要综合的实验技能、独立的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同合作的精神,对贯彻我校成功素质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以前的实验成绩重在考核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现在我们把实验评价结果侧重于实验过程之中,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体评价,考核的内容和范围为:课前预习、创新能力、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和分析报告等。改进考核方法,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还提高了实验的正确性,促进实验整体水平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有关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水污染控制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在本学期课课程设计中,我们在设计任务中一改过去只设计生活污水的二级处理,而是给出不同来源的污水如制药污水、印染污水、医院污水、生活污水等,让学生分组选题进行设计,一方面增加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防止了“千人一面” 的现象。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突破传统工艺,利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努力设计出技术更先进、工艺流程更合理、投资更少和运行费用更低廉的新型水处理系统。

课程设计结束后,除了要求学生提交设计报告和设计图件外,结合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报告、图件完成情况及时总结讲评、开展讨论。在考核上采用评优答辩的形式,由老师组织全班学生参加评优学生的答辩,学生介绍其设计思路、特点。对于优秀报告和设计图纸大家可以进行传阅,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评。经过总结讲评和讨论,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掌握设计参数的正确选取方法以及设计方案的编写和图纸的绘制方法,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郭昌梓,孙根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2).

[2]郭跃周.面向21世纪高等工科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1999(3).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工程 教学 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程技能。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环境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式日益困难,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严重制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水污染控制工程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不断被修订和执行,而教材的修订却跟不上新技术及标准的发展,从而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影响。为了改善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效果,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试模式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改革和实践,并在其中取得了一些效果。

1 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发研制多媒体课件

对于水污染控制工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单纯的讲课,学生单纯的听课。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将就业、考研、职业考试内容融入知识点中,加入工程案例及设备特点的动画演示于课件中。

多媒体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直观性、动态性、非线性、非时空性和大容量等特点。该课件中课堂教学部分是教师上课时所用,将污水处理技术中的设备以动画演示呈现在课堂,结合板书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真实,解决了教师难以在黑板上讲解的问题,又不只是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将学生拉回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备课辅助部分可以结合教案和讲稿进行备课,以改变部分教师脱离多媒体课堂教学无法进行的现状。同时利用课堂小结的时间进行模拟招聘提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导入职业岗位技能教学理念

现在教学过程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只注重书本。针对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加入了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启动了横向联合实验与实习的动态环境实践教学内容,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加入了近几年的注册环保工程师、废水处理工、水质监测工的考试内容及在工程中经常用到的新型工艺的原理及特定。加入了大量的实验与实习工作量,向技能职业岗位转变。将学生带入科研及工程工作中,以职业型工作为目的,导入以建立职业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教学与学生的技术技能接轨,真正体现教学的职业教育特色。

3 破除考试固有模式,把考试重点由知识向技能转移

针对现在水污染课程的教学现状,考试重点由知识向技能转移是良好的方法。该课程考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为学生的就业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考试设计中,通过历年考试试卷分析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改变原有只是依靠知识的特点,突破了仅限于试卷作答的考试方法,将多种考核方式与笔试作答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考试中加入多项选择题(该类型的选择题以工程实例及工程设计为主),考察学生技能;将单纯的工艺流程题改成工艺流程设计题,突破要求学生掌握原有工艺流程的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

4 结束语

我们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教学方面的改革仅仅是一个开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在今后还应该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注重吸取国内外的教学经验与成果,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针对目前所需的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水朽染控制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并能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专业工作,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骨干力量。(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8684)

参考文献

1 成官文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06,2(25):102~104

2 朱艳吉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

(13):113

3 武淑文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问题与改革探讨[J].广州

化工,2011(3):181~182

4 鲍林林.水污染控制工程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河南科技,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堂教学;改革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s 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CHEN Mei

(Department of Life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Xinjiang Applied Vocational Technic Colleage, Kuitun Xinjiang, 833200, China)

【Abstract】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is a professional core curriculum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This paper has a exploration about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assessment mode.

【Key words】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该门课程涵盖了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污水的物理、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处理方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维护,污泥的处理等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工艺改进和运行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1]。

我院于2005年开始招收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科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至今已培养了四届毕业生。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积累,对上完课的学生发放问卷,走访毕业生等方式,对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针对这些问题做了改革尝试。

1 教学内容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包括概念、原理、工艺方法和设计计算,内容多,学时有限,学生反映记不住,理不清知识体系,导致该门课程学习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我们从教材选用上入手,选用优秀的教材,并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既要保证内容完整够用,还要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突出能力培养。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污水的各种处理方法均按照基本原理、工艺流程选择、设计计算、运行维护及问题解决措施等过程来讲授,让学生形成一条主线思路,不易混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2]。最后,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上,将当下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引入教学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2.1 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增强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讲授新的工艺理论知识之前,先给学生看一些水污染的照片(选自网络新闻热点污染问题图片),启发学生可以想出什么办法达到处理目的又能保护环境,学生们兴致勃勃提出各种各样方法,如何确定出最佳方法呢,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抛砖引玉出本堂课的授课内容。通过引出实例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容易接受,也不易遗忘。

2.2 走出课堂,走进现场教学

以往,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前先进行认识实习,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大三第二学期进行几个月的毕业大实习。这几种形式的实习与课堂教学之间时间相隔较长,学生所见所学很容易遗忘,在实习中不能很好的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和解决实际具体问题,从而降低了课程学习效果。

现在,我们与周边和当地的企业、环保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采取随时需要,随时实习,事先做好实习计划,将课堂搬进污水处理现场,并聘请他们的工程师进行现场实地教学。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到现场后变得容易理解了,而且印象深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一边讲授,一边书写板书,学生在下面记笔记,遇到图形时,板书不能反映出图形的空间结构,学生很难想象。此外,该门课程涉及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多,一味的讲授,内容枯燥,学生易疲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把相关的内容和图像生动、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通过声、光对信息的传递触及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整个教学活动在生动、直观、形象中进行,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3]。然而,全程进行多媒体的播放与讲授,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而且学生长时间面对高亮度的投影屏幕,易造成视觉疲劳,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4]。

因此,我们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对于公式推导及工艺设计、计算部分,采用传统的板书;对于工艺流程、基本原理、构筑物、技术方法应用等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改革后的教学方法较满意,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又便于理解和记忆。

3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为了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对该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平时成绩占10%(包括课堂提问、考勤、学习态度),课程设计作业占20%,实验成绩占30%(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单),期末考试成绩占40%。

通过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和设计技能,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4 结语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质量是整个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积累,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努力,逐步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堂教学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敬东,黄种买,王红萍,等.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探索[J].高等教育,2003(1):106-107.

[2]刘艳娟,沈丽,张志众.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3):126-127.

[3]张雅男.浅谈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的特点[J].教育科学,2009(12):161.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10篇

经过对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分析,我们在今后的建设中确定了课程建设遵循的依据。1.课程应服务于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除讲授废水处理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和工艺外,还应特别重视环保设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增强学生对水处理设备的理解。特别是对一些特色的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能为生今后学习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2.课程应服务于“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一方面,我校是由原“高职”升格后的新“本科”学校,学校历来重视与企业的天然联系,重视企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水污染状况至今没有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加快了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专业人才需求较大。加之我国环保设备行业技术水平不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应与“水处理工”职业技能鉴定和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要求相适应,以旨在提高学生在废水处理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操作的能力为课程建设的归宿,不断完善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3.课程应服务于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考核课程建设优劣的关键指标。课程的实施过程,是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构建知识体系搭建“脚手架”。鉴于以上的分析,本课程组确定了以下几个近期课程建设重点任务,即: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课程团队建设、教学与方法建设等几项内容。

二、教材及辅助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和落实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材的内涵除了包含学科概念知识,还包含了编者对学科的理解与认识及对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所以,教材具有多元的内涵,这就要求选用者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系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结论,了解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规律,明晰环保设备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编写或选用教材时须考虑的因素。就目前而言,水污染控制工程可选教材较多,但多侧重理论,因此教材建设或选用应遵循“适度性、先进性、特色性、经典性”等几个原则。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建设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使用教材建设,二是辅助教材建设。

1.使用教材建设

在过去的几年中,本课程选择的是已有教材,通过对目前国内几所院校通用的几本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进行比较,我们选择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彭党聪主编的部级规划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冶金工业出版社)。该书编排新颖,理论适中,知识性强,概念严谨,内容包括:不溶态污染物分离技术、生物转化技术、化学转化技术、溶解态污染物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废水再生利用与排放、污泥处理与处置和污水处理厂设计。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所涉及的工艺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材滞后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无法避免。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在其他方面,诸如辅助教材、课程教学等方面加以修正。

2.辅助教材建设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发展和完善教材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而辅助教材就是对教材不足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它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动态。本课程组选用和正在编写的辅助教材:教材类,有高廷耀主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许保久主编的《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胡纪萃主编的《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等;工具书类,有《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等;期刊类,主要有《工业水处理》《环境工程》《给水排水》Water Research等国内外知名期刊;自编类,有教师编写的操作指导、水污染控制技术前沿、新型水处理设备知识等。此外,我们还购进了北京东方仿真公司的素材软件库,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废水处理工艺原理及流程的直观的flas,并从网上搜集了废水处理厂实况录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等教学辅助材料。

三、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参观实习、实验、实训、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

1.参观实习

在大一、大二时,我们安排认识实习和参观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了解企业概况,初步熟悉污水处理过程、了解水处理工艺和设备,使学生对现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安排参观实习的企业主要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站、水处理设施和环保设备企业,包括:上海东区污水处理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新金桥工业废弃物处理公司、上海绿环机械有限公司等。为了弥补理论课程期间无实践环节的不足,我们还计划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次的中国上海国际环保工业展览会,让学生们从展会上学习知识。

2.实验教学

目前开设的实验项目有活性炭吸附实验、混凝澄清实验、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污水可生化性能测定、离子交换软化和除盐实验、颗粒自由沉降实验等。由于场地的限制,实验分多批次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严谨,重视细节,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建设的方向是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开设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组合工艺实验、周边河道污染综合治理实验等。

3.实训教学

实训环节是理论课结束后,学生分散到企业实训的教学环节。由于不统一安排,学生进入企业是由学校提供企业岗位信息,或由学生自主联系,经学院审核同意后进入企业岗位实习。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制订统一的实习要求,学生由班导师负责管理,学生表现由企业鉴定,鉴定评语写在统一的“企业评价鉴定表”中。同时,学生的实习表现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挂钩,这既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实习,又保证了实习质量和效果。

4.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是实际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去,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教师随时跟进。我们还将符合毕业课题要求的“学生参与课题”转化为毕设课题,学生可以提早进入毕业课题的准备,这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活力。经过几年的实践,参与教师科研的学生越来越多,有力促进了教学的良性发展。通过参观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验、实训环节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一系列实践环节,学生不仅认识和掌握了废水处理的有关实验知识,逐步巩固了操作技能,也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调动了积极性,形成了“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课程团队建设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优秀的课程团队需要教师们目标一致,互信互助,团结一致,在课程建设中有意识地努力参与,有效合作,从而形成良好的、能创造出业绩的工作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成才和学生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是当务之急。本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企业经验

一方面,根据学校的要求,任课教师需到企业实习实践一年,并接受学校考核。课程组现有教师均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下企业”项目,并通过了学校的考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定期地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聘请企业、公司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传授经验,从各方面增加教师现场经验和实践技能。

2.完善培养制度

课程团队从加强教育教学训练,增强教学能力方面入手,进行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组织随堂听课、课程研讨、师生评教等方式寻找授课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目前采用主讲教师AB角制,教师轮流主讲理论课和实验课程。此外,我们还将探索新的授课模式,诸如根据教师的研究专长,负责不同章节的授课任务,以便将课程内容做精做细。

3.合理人员分工

根据团队确立的创建精品课程优秀团队,提高团队成员整体素质,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建设目标,团队教师进行了分工,包括:资料收集、教材完善、创新性实验方案制订、网站建设等相关内容。

五、课程教学与方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学时少,因此,课堂教学难度较大。课程组在授课过程中突出重点,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PPT、Flash、图片、视频等教学新手段,将课程中涉及的构筑物、工艺流程、设备结构等用动画、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可避免“填鸭式”的教学弊端,又可解决学时有限的问题。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个别教师依赖于新技术、新手段,板书很少使用,学生反映速度快、跟不上。为此,我们也要求在授课中,对一些需要推导的公式、概念、原理等须采用板书方式授课,不能用PPT一带而过。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或探索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

六、结语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我们不断完善课程软、硬件条件,提高课程团队整体素质,通过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探索符合“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之后学生的毕业设计及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电源控制器范文 下一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