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讲话

时间:2022-10-30 05:56:04

水污染防治讲话

同志们: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全国第六次环境保护大会和省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全省第六次环保大会、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五”以来的环保工作,安排部署“*”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目标责任,实现玉溪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总结“十五”期间环保工作的成功经验,为“*”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一)“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把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采取措施控制环境污染,在经济实现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同时,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抚仙湖为重点的“三湖一海”水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十五”以来,特别是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以抢救抚仙湖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竭尽全力保护好高原明珠抚仙湖,努力遏制星云湖、杞麓湖水环境污染加剧势头,全力搞好阳宗海保护工作。“十五”期间,省、市、县共投入资金7.22亿元。为了确保抚仙湖Ⅰ类水质,市、县党委和政府果断拆除沿湖污染水体和影响景观的建筑物,禁止抚仙湖内的机动船艇,关停帽天山周边采矿点,开工建设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并积极组织沿湖村民开展环湖文明走廊工程和入湖河流生态监护等活动,有效控制了入湖污染负荷,“三湖一海”年削减化学需氧量3165.4吨、生化需氧量972.5吨、总氮411吨、总磷81.3吨。使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年下降为Ⅱ类水质的抚仙湖在*年恢复为Ⅰ类水质并得以保持,星云湖蓝藻大规模爆发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杞麓湖水质保持稳定,阳宗海水质由Ⅲ类恢复到Ⅱ类。

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基本得到遏制。全市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强化监管措施,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累计对187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实施了达标排放再提高工程。依法关停23户“五小”企业,淘汰小钢铁企业生产能力144万吨,关闭抚仙湖周边42个采矿点,否决15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选址,对387个项目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156家企业执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向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4393万元。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地遏制了工业污染,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

生态市创建活动全面展开。我市在全省率先组织编制了《玉溪市生态保护规划》,建立了全市生态环境空间信息系统。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生态创建活动,全市有6个县区开展了生态示范区建设。其中,通海县在2001年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全国生态示范区。红塔区大营街镇和易门龙泉镇建成云南省生态乡镇,跻身全省第一批生态乡镇行列。切实加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全市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19个,总面积141166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24%。

以中心城区和湖泊水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中心城区九大建设项目,推进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了玉溪大河防洪水系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出流改道出水口片区、聂耳文化广场等工程,使中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得到提升,园林城市建设通过省级验收,生态市建设基础得到夯实。

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全市环保部门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对环境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清理。加强了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的现场监督管理,加大对“环评法”和“三同时”要求项目的执行力度,连续3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和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保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各类污染投诉案件,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十五”期间,全市共查处环境污染案件2895件,实施行政处罚316件。处理污染纠纷、污染事故及市长热线交办件647件。

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公众环境意识得到提高。“十五”期间,我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建立了“创模”机构,落实了责任,编制了规划,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绿化四大工程。建成面积为12km2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烟尘控制区达100%。建成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空气质量日报。实施了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处理厂扩建以及玉溪大河、东风大沟环境整治等工程。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并将此项工作推进到8个县城,使县城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二级标准。“城考”工作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促进公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立市”战略深入人心,全民关注环境保护、参与生态建设的局面正在形成。

(二)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肯定“十五”环保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环境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抚仙湖保持在Ⅰ类水质,但其透明度仍在下降,藻类数量增加,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仍在上升,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的任务极为艰巨。杞麓湖、星云湖水质现状距功能目标相差甚远,治理状况不尽如人意。全市大多数水体均受到污染,两大河流多数断面达不到功能要求。二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全面达标排放任务十分艰巨。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十分突出,尤其是炼铁、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其污染排放超出了环境承载力,特别是有的企业缺乏法律意识,环保设备时开时关,污染了周边环境,距离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有较大差距。三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转变,经济结构尚未得到有效调整。有的地方为了获取一时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期行为时有发生。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即上马建设,未经环保验收即投入生产的情况依然存在。四是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创模”重点工程进展缓慢。对照新修订的“创模”指标,我市的“创模”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五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生态破坏范围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农村环境质量亟待改善。六是环境纠纷和环境仍然突出。部分工业项目因为污染严重,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导致群众屡次投诉和上访。七是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重审批、轻监管,执法不严、查处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二、明确目标,深化认识,认真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根据国家、省的要求,结合玉溪实际,“*”期间我市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到2010年,确保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十五”末的基础上化学需氧量削减18.1%、二氧化硫削减3.3%,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三湖一海”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削减率达10%以上,项目开工率达100%,完工率达95%以上,水环境功能达标率达到50%,抚仙湖稳定保持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星云湖达到地表水IV类水质标准,力争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杞麓湖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阳宗海(玉溪部分)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两大水系监测断面水环境功能水质达标率大于60%,地表水环境功能达标率大于65%;八县一区重点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5%,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环境质量达到环保要求,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市城乡环境质量总体好转,重点区域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基本形成生态市的框架。

“*”期间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遵循“协调发展,互惠共赢,多还旧帐,不欠新帐,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开创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科学发展新局面。

按照“*”期间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环境保护的工作思路,就是抓住一个重点,加快两个体系建设,严格三项制度,强化四项工作。一个重点,就是防止和控制污染,水资源作为玉溪的优势资源,要使水资源发挥作用,建设新的优势产业。水资源也是一个变动的资源,保护不好,优势资源就会变成负担。两个体系建设,就是加快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三项制度,就是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环境目标责任制,把环评作为各项建设的“控制闸”,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强化四项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宣传教育和环保队伍建设,确保全市环保事业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政策措施。在今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总理明确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向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转变。省委、省政府要求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是预防与治理的关系;三是城市与农村环保的关系;四是政府主导与市场推进的关系。我市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按照玉溪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生态市的目标,全面推进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是玉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加快推进“三个转变”,把环境保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历史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三、突出重点,切实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

(一)加大以“三湖一海”为重点的水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力度

“*”期间,要坚持把水污染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多措并举,坚持一湖一策,分类指导,加大投入,强化治理保护措施。一是要抓好治理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健全“三湖一海”“*”规划实施的四个监督管理制度,即目标责任制、项目问责制、规划项目绩效评估制、规划项目检查与考核制,全面实施规划项目和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二是要认真落实重点工程。实施抚仙湖北岸径流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抚仙湖环湖截污治污工程、抚仙湖湖滨带恢复工程、抚仙湖入湖河道污染控制工程、星云湖径流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星云湖底泥疏浚工程、杞麓湖退塘还湖及生态修复工程、杞麓湖底泥疏浚等重点工程。三是要继续实施生态林业建设、小流域治理等措施,改善湖泊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四是要清理整顿径流区违法排污企业,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加大对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和主要入湖河道、规模化养殖场的现场监察力度。五是要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和污染防治科研工作,加强对径流区群众的宣传教育,继续组织开展生态监护活动,继续实施环湖文明走廊工程。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稳定和改善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水环境质量,确保“三湖一海”水质目标实现。

要切实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尽快制定并实施全市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要禁止一切可能对水质产生影响的经济活动,坚决关闭一切排污口。二级保护区要禁止新增排污口,关停和改造对饮用水源有污染威胁的企业。要严格控制保护区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开发活动,严格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制度,定期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确保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大于95%,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加大对两大水系的污染综合防治力度,确保两大水系监测断面水质达标。

(二)全力推进“创模”与生态市建设

积极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要对照新的“创模”指标,结合实际,对“创模”规划进行修编,调整充实“创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办公室。根据修订的“创模”指标和规划要求,进一步对考核指标分解细化,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做到既分工负责,各司责职,又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力争在“*”期间实现“创模”目标。要以“创模”为契机,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噪声扰民、餐饮业油烟污染进行专项整治,加强燃煤和施工、运输扬尘监管,认真治理汽车尾气污染,采取搬迁、取缔、限期治理等多种措施,加大对中心城区周围小炼铁、小水泥污染整治力度,努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营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认真做好规划,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积极组织编制符合玉溪实际、起点较高的生态市建设规划,以规划作指导,有步骤、分阶段,规范有序地推进生态市建设。特别是要尽快编制中心城区玉溪大河、东风大沟综合防洪水系建设规划,并加快组织实施。进一步推进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启动生态县建设,加大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力度,力争在“*”期间基本形成生态市的框架。

(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三同时”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所有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监督管理,严禁建设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污染重的项目,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保标准的项目,环保部门不得批准“环评”,不得核发排污许可证。凡是未经“环评”审批的项目,有关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对违反“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未落实到位即投入生产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停产治理并予以处罚。要下决心淘汰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遏制污染产生,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体系。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实施生态工程,开展生态产业建设。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突破资源节约的技术瓶颈,积极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废物减量利用,做到增产不增污。要着力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活动。力争到2010年建成2—3个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型工业园区,建成1个循环经济型城市。

(四)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积极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广发展农村沼气,规范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推进改水、改厕和绿化工作。开展土地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污染严重的耕地和农业废弃物,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组织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活动,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到2010年,要初步解决坝区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山区和半山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湖泊区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环境管理薄弱问题。

(五)认真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确保约束性指标的完成

坚持源头预防和末端控制相结合,认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把排污总量控制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重点企业加以落实。继续推行工商、环保联动排污许可证年检制度,禁止排污企业超量和无证排污。建立和完善对钢铁、水泥、磷化工、造纸等重点排污企业的自动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监管力度。到*年,完成重点污染源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监控。到2010年,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达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求,确保国家、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的完成。

四、建立保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

(一)加强领导,建立考核监督机制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及时研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环保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中央制定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已将环保指标列为干部实绩分析评价内容,我省也将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在重大决策、区域开发、项目建设、评先树优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认真落实环保考核监督制。市政府将继续与县区政府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各项环保指标。各县区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考核指标,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切实负责,人大、政协共同监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格局。

(二)加大环保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全市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环保投入,要把环保投入纳入财政预算。“*”期间,市政府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三湖一海”水污染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三湖一海”相关几个县也应增加水污染综合防治资金,各县区均应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要成立“抚仙湖保护基金会”,首期争取省政府注入资金4000万元,市政府匹配资金4000万元,抚仙湖所在三县政府适当配套资金。要拓宽投资渠道,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和引进外资参与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营运,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的市场化、产业化。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实行“排污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政策,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

(三)强化环保法治,加大执法力度

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环保部门执法主体地位和责任,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对因重大决策失误导致环境损失或生态破坏的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各级环保部门要会同监察部门依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予以查处。要加大对排污单位的执法监管力度,绝不允许任何单位违法排污,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完善执法部门信息通报、联合办案和案件移交等制度,形成执法合力。加大对违法违规建设、违反“三同时”制度、超标或偷排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安全的环境问题。全市环保部门要敢于执法,敢于碰硬,对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和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要联合监察部门实施挂牌督办,限时办结。

(四)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使其能够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要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察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环境事故应急监测体系,提高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努力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队伍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建设,弘扬“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国环保精神,把环保部门建设成为法制机关、服务机关、责任机关和人民满意的机关,把环保队伍建设成为“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队伍。

(五)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环保事业是全民族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多领域、多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自觉地从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形成人人珍爱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环境保护事业是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当前,环境保护事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处在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让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玉溪环保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建设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新玉溪作出新的努力。

上一篇:环境保护讲话三 下一篇:生态保护维护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