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的三大能力

时间:2022-07-22 07:17:07

图书编辑的三大能力

摘 要 如果用上等裁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优秀的图书编辑,不仅应该能尽善尽美地处理书稿中出现的文字差错,适当地修改、完善文稿,并能对图书的整体运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包括书名及文案的定制、封面的设计及市场营销等,甚至,还能在考察市场的基础上,策划出优秀选题,并完美地呈现出自己策划的选题。

关键词 图书编辑;文字处理;选题策划;沟通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1-0243-02

众所周知,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行业,跟裁缝的工作有很大的共通性。裁缝有没有能耐,全看他“做衣裳”的手艺如何。下等裁缝,只勉强能循针走线,偶有走线不匀是自然,甚至还不免跳个针漏个缝,轻则使顾客不满导致返工,重则被吊销营业许可,再难与裁缝这行结缘。中等裁缝,走线缝衣不成问题,也完全能做到走线均匀,跳针漏缝的事情是基本不会有的了,做出来的活儿中规中矩,再也不会丢人了,在裁缝这一行,算合格了,有饭吃了。上等裁缝,不仅能完美地走线缝衣,中间绝不跳针漏缝,还能有些自己的想法了,比如在胸口锈个花,在裤脚加个扣,更出色的,还能自己设计式样自己缝制,到这个程度,这裁缝就可以带徒弟啦!

如果用上等裁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优秀的图书编辑,不仅应该能尽善尽美地处理书稿中出现的文字差错,适当地修改、完善文稿,并能对图书的整体运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包括书名及文案的定制、封面的设计及市场营销等,甚至,还能在考察市场的基础上,策划出优秀选题,并完美地呈现出自己策划的选题。那么,图书编辑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我认为,图书编辑是一个对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的行业,不能孤立、片面地说需要某一种或某几种的能力,但分析众多优秀图书编辑的案例之后,我发现,优秀的图书编辑在以下三方面往往有着突出的表现。

1 处理文字的能力

很多人认为,做编辑的只要会改错就好了。是这样吗?非也。能做到眼睛雪亮地找出所有的文字差错的确很难,因为文字差错形形、花样繁多,字、词、句、标点等等,各种规范、各种标准,考验的是编辑的硬工夫,需要积累,也需要学习。然而,改错只是编辑处理文字工作中的一小部分,编辑的脑子里随时要装着那些不允许在图书中见到的内容,或者需要送交有关部门审核之后方能出版的内容,偶尔打个盹走个神,还要提醒自己把刚刚跳过的内容重新过一遍,以确保书稿在内容导向上不出问题。不仅如此,处理文字的时候,根据作者的语言风格,在征得作者的同意之后,编辑还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对书稿的内容加以补充完善。而这个,就不是每个编辑可以胜任的了。

据我所知,有的出版社是编校合一的,也就是说,三校三改都需要责任编辑亲自进行,不得假手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编辑和校对之间互相推委的可能;实行编校合一的出版社,往往设有质检部(也有的叫审读室,叫法不一,职能基本一样),在图书付印之前通过抽检的形式掌握其编校质量,并严格地奖优罚劣,配套的制度有利于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但在这样的制度下,编辑往往疲惫不堪,精力过分透支,几乎无暇策划选题,或者运作选题进度缓慢。而在编校分离的出版社,分工的细化使责任编辑得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策划选题和组稿上,校对则由比较专业的校对人员进行,但这常常又导致编辑过分依赖校对,或校对又不够尽责等等。许多出版社在这两种制度间轮番尝试,仍是难以找到合适的路径,看来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编辑处理文字的能力还包括很重要的一方面,即写作能力。在这里主要是指撰写文案的能力。很多畅销书之所以畅销,书稿内容精到固然是一方面,但由图书编辑提炼、撰写的文案也同样功不可没。优秀的图书编辑,会在对读者的品位和阅读趣味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掘出最能吸引读者眼球、逗引其阅读欲望的点,并加以尽情发挥,让读者拿得起、放不下,进而完美地实现图书生产的终极目标――销售。

优秀的文字处理能力是编辑最可骄傲的资本,这种能力是别人很难轻易偷走的,而且还可以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得到不断的积累。故而有人说,一个大编辑,是出版社的财富,确实如此。

2 选题策划能力

其实有很多图书编辑是不需要策划选题的,比如图书编辑中的文案编辑、校对编辑。我之所以在这里将选题策划能力作为图书编辑的三大能力之一,原因很简单,因为图书编辑中的大部分毕竟是需要策划选题的,他们在业内被统称为“图书策划编辑”,其中能策划出优秀的,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好选题的编辑,相当于“上等裁缝”,是当之无愧的图书编辑中、乃至整个出版社的中坚力量。那么,选题策划能力究竟是一种什么能力呢?

策划选题,通俗点说,是一个“从无到有”或“从有到精”的活计。这句话基本上概括出了选题策划的两个总体思路。一是策划出市场上没有的东西,填补空白,也就是设计全新式样的衣服。这个难度和风险都是比较大的,这需要编辑在相关领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非常独到的思考和非常精准的眼光,三者缺一不可。二是切合当下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参考市场上已有图书的基础上,策划出有自己特点、体现自己创意的选题,相当于在把握流行趋势的同时,设计、缝制迎合流行趋势,但又有适当创意的服装。比如一段时期内读者热捧关于演讲口才类的图书,就可以在详细、考察市场的基础上,策划出与此相关、但又有新意的选题,再找相应的作者约稿,从而推向市场。

怎样练就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呢?读者的关注热点虽然在不停地变换,但是,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领域,人们的阅读兴趣和接受度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稳定性的。选题策划者若能清晰地把握这种稳定性,并且在策划选题的时候大体上遵循这种稳定性,就能基本保证自己所策划的选题在市场上不会“见光死”。而如果策划者能够在这种稳定性中准确地读出未来人们阅读兴趣的走向,然后据此策划出具有较高的创新性的选题,迎合读者潜在的阅读需求,这样的选题就有着相当大的畅销的可能。人们总说好的策划者引领读者的阅读兴趣,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实际上,大众才是真正的时代先行者,在出版传媒者眼中看来更是如此。是大众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先表现出兴趣,兴趣接着演变成趋势,有心者会看到这种趋势,并据此策划出好选题,呼应大众的阅读需求。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没有以大众为主角的时势,英雄何来机会诞生呢?“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的东西是很难有市场的。

所以,想要具备好的策划选题的能力,只能先回到大众中,研究大众的兴趣,读出大众的需求。当你对大众的兴趣了如指掌,对他们的阅读需求成竹在胸的时候,一个个好选题自然也信手拈来了。当然,这需要对某个领域持续的关注和深入研究,绝非一日之功。

3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对图书编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缺乏沟通能力的编辑,往往只能被动的完成领导下达的选题策划、运作的任务,无法在与作者沟通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有的甚至会因为沟通失当而伤害作者的感情,给出版社与作者的进一步合作带来障碍。而沟通能力强的编辑,不仅能较好地充当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桥梁和中介,将出版方的意图完整地、艺术地传达给作者,同时向出版社完整地传达作者的诉求,而且能在深入了解作者、与作者实现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挖掘作者的潜在价值,使出版社与作者达到最大限度的

双赢。

怎样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呢?我认为,首先还是要精进业务、增长见识,尤其是对与本职工作有关的知识和行业发展态势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在与作者沟通的时候做到“肚里有货”,而不是让人觉得“腹中空空”;其次,鼓励自己在与同事、朋友、家人的日常交流中多说话,大胆说出内心的想法,只要是积极、健康,于他人无害的,都可以说出来。做到以上两点,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可以做到“出口成章”、“言之有物”了。当然,如果觉得有必要,还可以多阅读有关训练口才的书,以及参加相关的培训等等。

当然,并不是说成为一名图书编辑只需要以上三种能力。作为一个图书编辑,需要修炼、加强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整理能力、对事件轻重缓急的判断能力以及独到的眼光等等。但是,以上三种能力,是众多优秀图书编辑所共同具备的三种主要能力,它们基本上支撑了图书编辑的能力体系,所以也是我们广大图书编辑首先应该修炼的几项能力。只要具备了这些能力,不管眼下有没有做出畅销书,你都应该能称得上是一个不错的编辑了,策划出优秀图书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图书编辑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因为它担当着发现、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但触目所及,不少的编辑在日常的工作中蒙混过关、得过且过,满足于勉强完成领导指派的项目,不思进取,不求发展,结果流于平庸,不断退步,被优秀的编辑所取代、所淘汰。在当今的有着高品位的读者面前,需要一批同样有着高品位、精业务并且善沟通、懂创造的优秀编辑,他们才是我们出版行业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发展的希望。

一点浅见,与同行的朋友共勉。

参考文献

[1]王兆国.网络出版时代编辑需要强化的几种意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上一篇:我国电视纪录片节目中的娱乐特质分析 下一篇:试述科学的历史认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