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拂女故事在明代的传播

时间:2022-07-22 03:38:12

浅谈红拂女故事在明代的传播

摘 要:红拂女故事因唐末杜光庭所作传奇小说《虬髯客传》而渐为人熟知,至明清之际不少作家以此撰写传奇和杂剧。本文将通过对具体文本的研究,浅析红拂女故事在明代传播的情况,并试析其广泛传播的原因。关键词:红拂记;北红拂;女丈夫;传播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085-01

红拂女故事始见于唐末杜光庭所作传奇小说《虬髯客传》,至明清之际不少作家以此撰写传奇和杂剧。明代较为著名的改编本有张凤翼的《红拂记》传奇,凡三十四出;凌鞒醯脑泳纭昂旆魅传”之《识英雄红拂莽择配》(又称《北红拂》) 杂剧;冯梦龙揉合张凤翼、刘晋充及凌氏作品,改定为《墨憨斋重定女丈夫传奇》,此外张太和、“近斋外翰”也有改编本,今已轶。

红拂本姓张,名初尘,是隋朝权臣杨素的侍伎,常执红拂立于杨素身旁,因此她被人称为红拂伎、红拂女。红拂是一位貌美的女性,《虬髯客传》称“一妓有姝色”“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性,真天人也”, 用“窥户者无停履”反衬出其美貌惊人,就大英雄虬髯客也“取枕欹卧,看张梳头”,自古绝色红颜的故事常被人津津乐道,这也是红拂女故事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曾作《五美吟》,此“五美”即指古代西施、虞姬、昭君、绿珠和红拂这五个著名的美人。红拂不仅貌美,更重要的是其具有侠义风范,她既有识人慧眼,又能遇事机警沉着,作为“风尘三侠”中唯一的女性形象,其性格内涵更是在后来的传奇作品中得到充实和完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明代张凤翼的《红拂记》是最早将红拂故事敷演为戏曲者,在其戏曲作品中也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一部,“演习之者遍国中”。 此剧是他19岁时新婚伴房之作,正是其英姿勃发、踌躇满志之时。《红拂记》改变了《虬髯客传》的重心和结构,让李靖、红拂伎成为主角,并据唐人孟ぁ侗臼率》补入陈、隋之际乐昌公主及徐德言离合聚散、西京兵变、红拂避难、李靖统兵征讨高丽等情节,大大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开阔了红拂的生活舞台,使红拂的生活经历显得迭宕起伏,但在形象塑造上,红拂更多的是被描绘成了一位多情美丽又有灵气的风尘闺秀,成为封建士子心仪的红粉知己。

传奇中的红拂女由越府养育成人,能歌善舞,自称是香闺女侠,满腹锦绣,能“眼识英雄,情耽书史”, 厌倦“终日选伎征歌,随行逐队” 纸醉金迷的无聊生活,常流露出不甘堕落的内心苦闷和对未来美好命运的祈盼,希望能寻求到生活上的伴侣、人生中的知音,以此改变为奴为伎的卑贱地位。因李靖在杨素府的骋辩陈词,与其有一面之交,识其卓尔不群,心中顿然萌生欣喜之情,有了“私心愿与谐姻”的想法,于是暗送秋波、眉宇传情。红拂的心灵深处时常涌动着强烈的功名意识,她敢于为爱情夜奔李靖之门,表白心迹,但这只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冲动,其爱情追求的终极目的还是“夫荣妻贵”。 剧中红拂自主择夫的举动,在对妇女桎梏日益增强的明代社会,给观众带来不小的心理冲击,张凤翼着力写“私奔奇事”,《侠女私奔》正是戏剧性“奇”的体现,这奇人奇事迎合了晚明文人的心理欲求,从而博得青睐。但作者用缠绵柔媚的南曲把它写成了一则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这与主人翁的豪侠实有不符之处。

凌鞒醣颈淠锨为北曲,笔墨排S,曲调粗犷,把风尘三侠各写一本。在《北红拂》杂剧中,作者既保持了小说中红拂女的侠女形象,又将其塑造成慧眼识英才的不凡女子。

“红拂”的寓意,即扫除尘雾,使天下安宁,建立功业,全剧紧紧围绕“红拂”的寓意展开。红拂主动鼓励李靖去博取功名,在与乐昌公主相遇荒野时,也劝导徐德言“出去图些事业,可不枉了这般人品”。得知徐才貌双全,声誉素著,又拿出自己的“红拂”作凭证,推荐他投奔李靖建立功业。剧中李靖、红拂前往太原,于灵石处停车休憩,李靖刷马,红拂立地梳头,遇到了骑驴而来的虬髯公,他下驴率性观红拂梳头,欣赏其美貌。李靖见状立马怒从中起,但红拂从虬髯的率性观看间,识别出其并非凡人,于是施礼问姓,结为兄妹,此处可见红拂“慧眼识才”的本领,其女侠风概可见一斑。而这结义之举,也为丈夫李靖的事业带来了重要帮扶,正是虬髯翁的雄厚家货相助,李靖日后的图大业才有了经济实力。

剧中凌鞒跫刃春旆鞔蟮ㄈ攘业刈非罄罹福也写到李靖在“时运乖蹇”中的无奈,这是明代中后期的思想倾向、政治状况在戏曲中的反映。明代嘉靖、万历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新生产力的发展也产生了新的思想观念,处于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受到置疑,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李卓吾学说等广泛传播;在文学创作上,汤显祖、冯梦龙等的尊情论、情教说盛极一时,传统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裂变。明末,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各地民变丛生,关外清军时常侵扰,在这种国难当头之时,统治者却腐化奢侈、不思国事。凌鞒醵愿败的取士制度有着切肤之痛,其举业坎坷,心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心怀满腹才学,却未遇识才之伯乐,于是,归识人慧眼于女子,寄希望于女子的识拔,这既是凌鞒趺切脑斓幕孟螅也表明了处在封建末世,穷愁潦倒的志士才人的悲哀与无奈。

冯梦龙在戏曲创作和改编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传奇《女丈夫》二卷三十六出,是杂取张伯起《红拂记》、刘晋充《女丈夫》和凌鞒酢厄镑孜陶本扶余国》三本相关有用关目组接而改。冯梦龙更定此传奇,系汇合历来所演红拂故事著作而成,使其笔下的红拂具有独特性,是为用心良苦。之前,红拂一旦与李靖结合后便随遇而安,丧失了一开始为追求自由爱情而表现出的巨大勇气,成为一个夫唱妇随“丝萝附乔木”的闺中。冯梦龙在传统题材中注入全新的观念,塑造了具有独立性格的女丈夫的形象,剧中红拂真正成为主角,全剧三十六折其出场十二折,占三分之一,主要的戏剧情节都是围绕红拂展开。

冯梦龙笔下的红拂会动用兵符,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建立功勋,巾帼不让须眉,一扫张凤翼笔下的纤弱之气。第二十六折《驿馆相逢》一折,红拂戎装上场,任女参谋之职,权坐中军,“一路剪除盗贼,迳达渭北”,屡立军功,自许为女中丈夫。在中国古代,男子往往通过建功立业、出将入相来表现其志向和抱负,剧中红拂也能做到,正如第三十六折《神人胥庆》中所言,“多少男儿坐老,都似恁般女子教人喝一万声彩”!

红拂女形象的的这种转变与晚明的社会现实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时的晚明王朝四面楚歌,王朝大厦濒临崩溃。冯梦龙受到东林党人、复社成员的影响,也曾盼望建立军功,为国效忠。但其人生道路坎坷,他的理想和抱负成了泡影,这种志存高远却风云未遂的人生际况是当时众多报国无门的文人士子的现实处境,所以当冯梦龙借《女丈夫》以舒自己心中磊块的同时,观赏者也从剧中得到关于人生建功立业这种幻想的满足,受到知识阶层热烈的欢迎。

在中国文学史上,对旧有题材的加工再创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作品或宣泄作者对前面作品的不满,或彰显作者新的立意和寄托。传奇改写本的产生一方面是出于戏曲演出的需要,戏曲的声腔系统发生变化,需要转换声腔系统,以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同时,也显现出国家所经历的社会文化变迁。总之,红拂女故事在明代的广泛传播,离不开戏曲作家对前代作品的创造性改编、作家出众的语言才华的原因,同时也是由于其鲜明的时代性,它适合广大观众、读者的审美需要,所以能够赢得如此多的受众。

参考文献:

[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C].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3]冯梦龙.冯梦龙全集[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4]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 [Z].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上一篇:生态美学视角下的校园景观研究 下一篇:论书势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