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行政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22-07-22 03:15:09

司法局行政年度工作总结

一、五年工作回顾

县司法局在过去五年中,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确立的发展目标精神,在法律援助、民间纠纷调解、普法依法治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医疗纠纷调处、法律服务市场的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一)法律援助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县法律援助服务对象分布广、数量大,农民工年输出超过40万,有残疾人10余万,未成年人在校学生20余万,针对这一特定县情,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狠抓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全县各乡镇、教育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总工会、妇联、残联、团县委、人武部等地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和完善了821个村(居)“法律援助联络点”及工作制度,聘请法律援助联络员,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络点的协调与指导,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覆盖全县及重要部门,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就近咨询和申请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的维权需求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二是加大法律援助知识宣传,扩大影响力。在电视台开办了法律援助专题节目,印制散发《法律援助知识手册》和法律援助“联系卡”,并在国庆、春节期间对部分返乡农民工集中进行法制宣传和维权教育,五年来共培训农民工25300余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开展法律援助主题实践活动。“心系千村、法律惠民”和“牵手农民工、法律在身边”活动在全县范围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四是能援多援、应援尽援,全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我县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数2006年144件、每年处于较快上升势头,年均办结各类民事、刑事案达225件,其中80%左右的法律援助案件属农民工讨薪、工伤、工亡等案件;县法律援助中心平均每年接待来访、来电、来信2500余人次;法律援助案件的成功办理,五年来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化解了上访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五是认真办理县上交办的涉稳法律援助案件,积极做好法律援助律师参与重大案件、涉稳案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为促进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人民调解明显加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抓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县已建立起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45个,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821个,基本形成纵横交错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快速调解。

二是抓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每年对人民调解员进行2次业务知识培训,同时,还通过选举和聘任等办法,把懂法律、懂政策、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同志吸收到调解队伍中来,为人民调解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三是抓日常矛盾纠纷调处排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主动介入灾后恢复重建、土地承包、民主管理、城市改造、征地拆迁、劳动争议、企业改制、环境保护、下岗待岗等社会难点热点纠纷的调解处理;认真开展春耕大忙、传统节日、重大会议期间和“三案攻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近年来,结合“大调解”工作体系,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00多件,成功率达98%,制止了多起群体性械斗,防止了多起群体性上访。

(三)法制宣教深入推进,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按照中央、省、市普法工作安排,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紧密结合,一是开展了“心系千村、法律惠民”、“法律六进”、“12.4”、“法治城市(县)创建”等主题活动。二是狠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邀请省上知名教授在花园饭店会展中心,围绕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内容,对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开展法治教育,提升法律知识层次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充分利用《新闻》、《人和事》及《普法在线》栏目进行法制宣传,邀请宁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在《新闻》“法在身边”专栏中以案说法,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和好评。四是开展“法治学校”创建工作,结合普法依法治理的不断深入开展,会同县教育局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县、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创建和申报工作,通过县、市级相关部门的实地查看、考核、评估,全县有13所学校被命名为“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3所学校被命名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五是普法教育成效显著,多次被评为省、市普法先进县,2010年县被、司法部表彰为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并获得了全省、全国的首批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集体。

(四)安帮矫正以人为本,刑释解教人员遵纪守法

安置帮教稳步推进。至今,共回归刑释解教人员211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189人,解除劳教人员22人,帮教211人,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4%,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安置帮教工作,市安帮小组专门从监狱抽调一名干警协助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做到了衔接、措施、排查、管控的“四落实”。为加强对全县12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安帮办与司法所一道积极、主动、耐心地做帮教、感化、劝说工作,效果较好,至今,无一人练功、传功、上访、串联。县安帮办制定了安置帮教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情况和现实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加强管理和控制,及时帮教;对有现实危害活动的,及时向公安部门提供情况,准确地予以揭露、打击;对监所评估的“高危”刑释解教人员,做到由安置帮教组织和犯罪人的家庭成员到监所将其接回,并及时帮教和管控,杜绝重新犯罪。

社区矫正效果明显。县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先后在14个在编司法所进行试点,而后又在7个非在编所开展了监狱假释人员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我局累计接收矫正人员253人,累计解除矫正人员119人,现在矫人员134人,22名有档无人的矫正对象档案资料已经移交公安派出所进行查找。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采取管控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县社区矫正警察大队”,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针对不同的犯罪类型、心理性格特点、年龄结构、家庭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重塑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正确面对生活、服务社会。社区矫正人员安心改造,服从管理,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至今,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

(五)关注民生,基层法律服务市场监管到位

县司法局不断探索新的高效管理模式,推行基层一线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量化管理,制订出《县执业律师、执业公证员考核办法》、《县法律工作者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化虚为实,与年检、注册挂钩,兑现奖惩,将司法行政的监督管理落到了实处。执业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从委托、搜集证据、出庭辩护到收案收费、档案管理等各个细微环节有了一套完整的量化管理体系,明确规定了对违法上访、支持参与纠纷当事人聚众闹事,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等行为的处罚办法,并要求对涉稳案件必须进行风险评估,规范了法律从业人员的行为,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维护了的和谐稳定。

(六)固本强基,筑牢乡镇司法所建设基础

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加大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司法局恢复重建项目为36个,其中26个乡镇司法所新建、3个乡镇司法所用购买乡镇政府房屋的方式新建、6个司法所维修加固、局机关综合办公楼维修加固。灾后投入恢复重建资金581.5万元,加上投资在司法所建设上的资金51.5万元,总投资达633万元。我局严格按照重建规定及施工要求开展工作,至已陆续完成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加强和规范所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台账登记册。落实司法部《关于统一司法所标识的通知》和省厅关于《司法所办公用房外观及室内规范化样式》的规定。

努力解决职级待遇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司法所基本工作经费得到保障,协调落实了司法助理员职级待遇和岗位津贴。

(七)、落实社会责任,构筑平安和谐

综合治理、防邪、维稳、平安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局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科室和全体干部职工具体做的工作责任制,制定工作责任目标、考评办法,签订目标责任书,考核奖惩逗硬,全局上下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综合治理、防邪、维稳、平安建设等工作目标任务。

(八)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司法行政科学发展

结合庆祝建党周年活动,集中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严格按照《廉政准则》办事,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素质大培训、技能大练兵、作风大转变”、“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讲勤廉、比奉献”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全系统党建工作水平;组织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服务理念;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行领导干部、科室负责人每月工作汇报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联片帮所制度,确保政令畅通;强化依法行政和率先发展意识,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完善管理、考核、评价、惩治等制度,并使制度落到实处;以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规范办案、便民服务为内容,全面抓好作风建设,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司法所,定期到基层调研,制订并落实工作措施和计划;发挥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大厅、医疗纠纷调处办公室等对外窗口作用,深入推行局务、所务公开,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近年来,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得到巩固和提高,无一例违法违纪案件发生,有68人获得上级部门表彰,县司法局多次集体立功、受奖,例如:被省高院、省司法厅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省司法厅记集体二等功一次;被省司法厅评为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被省综治委评为社区矫正工作先进集体;被省法建办评为“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被省档案局命名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三级单位;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委政法委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被市司法局记集体三等功二次、评为先进集体3次;被县委、县府评为先进集体3次;段勇同志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蔡亚琳同志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大调解”工作先进个人;邓学海被省总工会、司法厅、律师协会授予“省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称号,被市委、省政府评为市“十佳”优秀公务员;邓兴龙同志被县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书记。

(九)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做好服务群众实事

按照省厅、市局关于开展“警民亲”活动、落实服务群众“八件实事”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做了以下惠民实事。

1、优化法律服务,完善惠民机制

一是针对非诉讼法律援助需求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将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工作有机结合,率先挂牌成立“县医疗纠纷调解处置中心”,该中心自2010年5月正式运作至今,共受理36件医疗纠纷,调解成功28件,8件正在调解,调解率100%,成功率97%。患方要求医方赔偿各项损失1800余万元,经过调处最终赔(补)偿金额为190余万元,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初步实现了医患纠纷处置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医闹”、“医缠”和上访事件得到遏制,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在全县45个乡镇、760个行政村及教育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总工会、妇联、残联、团县委、人武部等重点部门设立法律援助站、点,发展、巩固站、点业务,逐步把基层调解干部纳入到法律援助联络员体系中来,明确村(社区)主任、调委会主任为当地法律援助联系人,努力构建“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确保群众在一小时内找到法律援助机构、获得法律援助服务。进一步加强援助律师的配备力量和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大厅,简化援助案件的接待、申请、审查、受理程序,致力于更加方便、快捷地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对未成年人、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维权案件优先提供法律援助,对老、弱、病、残等行动受限群体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

三是与湖北易圣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援助服务框架协议》,把法律援助“1+1”活动拓展为常态化的对口服务机制,通过共享服务平台,以社会责任感为粘合剂,把公益性的法律援助工作和盈利性的律师事务所紧密连接起来,有效整合资源,节约办案成本,共创社会效益。

四是利用已设援助站、点网络,推行乡村法律顾问制度,选派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开始探索定期联络服务制度和乡村重大事项律师议事制度,实现“法律顾问进万村”。

2、全力化解纠纷,共创社会和谐

我们坚持已有的民间纠纷预防和调控机制,不断夯实调解基础工作,不断拓展调解处突范围。全县已建立起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45个,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821个。根据行业特点和规模大小,积极指导并介入企业建立起人民调解委员会7个;在交警部门成立“县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门处理因交通事故引起的纠纷,尤其是鉴于现阶段交通设施相对落后,机动车辆众多,摩托车不遵守交通规则情况突出,交通事故频发,我们认真指导、及时调解,协议处理150余起,不但减轻了交警部门的压力,而且还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要求;在“希望集团美好家园店”等人口聚居、商业繁华中心建立起相应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美好家园店每年就有消费纠纷100起左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发挥出了快速、自愿、中立调解的积极性,矛盾不易激化,纠纷很快圆满处理;在全县45个乡镇公安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加强与人民法院的协作,落实诉前调解工作,建立“大调解”“联调联动”工作机制。整合相关部门力量,集中调处公共,如荷花村安置门面房转让协议重大群体性纠纷事件,涉及277户400余人,我们整合了司法局、国土局、案发镇村干部的力量,组建8个调解小组,5人一组,分片落实调解责任,集中1月时间,调解成功140件,涉及转让方138户,受让方91户,使这起涉及面宽、缠访近一年的重大矛盾纠纷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工作还在进行中。

3、夯实安置帮教,预防重新犯罪

认真开展服刑人员“亲情帮教大走访”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各司法所积极与当地派出所、村(社区)进行衔接,详细核对籍在册服刑人员和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基本信息,并对服刑人员亲属进行实地走访,详细了解服刑人员家庭基本情况,指导服刑人员亲属填写帮教意见,动员服刑人员亲属到监狱探监,引导其亲属关心、帮助、教育服刑人员,通过亲情教育、亲情关爱,帮助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同时,各司法所还着力解决服刑人员亲属的实际困难,协调相关部门为服刑人员亲属解决在就业、就学、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做好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促进服刑人员安心改造,顺利回归社会。

建立县、乡(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平台,做好新入监罪犯的基本信息(姓名、地址、身份)核查、出监罪犯出监前一月信息反馈及落实跟踪帮教措施,以实现衔接、帮教、管控的无缝对接。目前,全县累计核查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2216人,核查率96%。

4、科学管理矫正,杜绝脱管漏管

探索加强执法、专职、志愿者三支力量的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现已组建社区矫正司法警察大队,正在逐步落实48名专职协管员和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GPS定位设备的采购,运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动态监管,随时掌握行踪、去向,防止服刑人员脱管失控,最大限度避免重新违法犯罪。

5、推进普法教育,构建法治

落实“法制宣传进万家”的要求,一是联系相关部门,整合宣教资源,继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会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选派法律知识、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工商干部到法治示范村兼任义务法制副主任,深入农家院落、学校等地宣传工商法律法规。二是在县城中心凯江镇玄武社区建立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长廊,定期更新宣传内容。三是放映法制电影、演出法制文艺。在周末、节假日,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在县城公园广场、南塔广场组织插播法制教育影片,有8支农村电影放映队为广大农民群众放映法制电影;有四支老、中、青演员相结合的法制文艺演出队,编排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普法作品,经常到农村、社区宣传家庭美德、社会公德、邻里和谐,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教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人民调解方面:绝大多数乡镇调解人员是综治办及村社干部兼职,文化水平、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各类调解组织的指导、培训有待加强;专业化调解组织建设进展缓慢,部分行业、部门对调解组织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导致专业化调解组织建设进展滞后;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经费、指导经费尚未解决。

在法律援助方面:工作人员不足,专职律师短缺,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工作经费不够,虽然列入财政预算,但还是远远低于全国平均预算水平;工作制度亟待加强,急需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以保障法律援助工作质量。

在法制宣教方面:普法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乡镇和部门对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抓普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部门协调配合有待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社会闲散青少年是普法教育的软肋;法制宣教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方面:有些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使得这些部门动作迟缓、开展不彻底;监狱通知不到位,安置帮教衔接存弊端;部门配合不到位,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民政、司法、公安、工会、共青、妇联、国土、税务、劳动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才能使工作有效开展;经费保障不到位,需要经费的活动开展难。

三、今后工作打算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指导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在今后的五年中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法律援助工作

努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络点建设,为民办实事,将法律援助应援率达到100%作为工作目标,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思想落实到每一件法律援助案件中。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名录,法律援助指派实行“点援制”与委任制相结合。参与法律援助案件“听审”,加强对案件承办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密切与公、检、法、劳动部门的联系,做好侦察、公诉、审判阶段的法律援助,同时加强与劳动部门的协作,为农民工讨薪开辟绿色通道,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加强经费保障、加强人员保障、加强制度保障。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应急处理机制,建立以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志愿者为骨干的应急处理队伍,及时处理公益性、群体性突发事件和群众紧急求助的特殊个案。

(二)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继续开展日常民间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探索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有机结合新机制。可以逐步尝试对于各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事故赔偿、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以调解为主,在征得求助人同意情况下,法律援助中心主动向相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人民调解。从受理求助到问题圆满解决,法律援助自始至终全程参与,既发挥了人民调解的便捷优势,又能从根本上彻底维护求助人合法权益,彰显法律援助的人性关怀。

逐步完善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定期梳理、归纳、总结、分析群众诉求,尤其是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社会问题,及时提出预警性的工作意见和建议,促进相关部门在重要的行政行为出台前,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环境影响、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

继续扩大行业领域人民调解组织的建立,延伸调解工作范围。有4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我们要在论证、调研后,筹备县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充分发挥医调办和县医疗纠纷调解处置中心的职能作用,全力化解各种复杂的医患纠纷,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三)深化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力争尽快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通过争取政府投入、社会支持、挂靠企业单位等形式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基地和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基地。在各乡镇,依托司法所组建社区矫正警察中队,在各村(社区)设立社区矫正辅导员或志愿者,聘用热心公益事业、热心社区矫正工作、有一定政策法律水平的人担任。

(四)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抓“六五”普法的落实。每年按照上级普法要求,结合实际,在全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协调、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抓阵地建设。创新举措大力加强乡镇、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法治宣传橱窗(栏)、法治文化广场(公园广场)和法治长廊等法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纪念馆为省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并着力完善功能,丰富内容,使全县公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增强普法教育的趣味性、艺术性和多样性。

抓队伍建设。与县文体局及凯江镇联系,建立一支老年文艺法制宣传演出队和电影放映法制宣传队。与教育局配合,对全县中小学校是否全部配备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进行一次清理核实,适时对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进行一次培训表彰;在全县落实好各乡镇、县级各部门法制宣传工作联络员,并登记造册,以便开展工作。

(五)开展司法鉴定管理工作

司法鉴定的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将在借鉴外来经验基础上,不断摸索、不断丰富我县司法鉴定工作的管理,使其更加符合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上一篇:司法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健康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