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分析

时间:2022-07-22 09:19:20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分析

摘要: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保证学生一定的阅读量。参照以上三个改善方式,再结合教师自身能力及悟性,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指日可待。

关键词:语文 兴趣 有效性 互动性 阅读量

放眼现行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发展前景仍然不太明朗。虽然近几年,应试教育正在逐步退出语文教学的舞台,教师也开始学习新课程标准来取代原有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思维方式已经根深蒂固,现存情况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我们必须追溯到问题源头,找出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并制定出长久性的措施解决这一难题。这样,在不久的一天,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效益就能够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是应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将每节课的重点及各种考试的难点、考点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更是乐此不疲,拼命追随着这些所谓的黄金宝藏,陷入一种无尽循环的重复性学习方式,认为只有死记硬背、生吞活剥、不求甚解,直到把讲堂上所有的黄金宝藏给消化后,才能拿到一个满意的考分。为了推行新课程标准,有些学校更是不断强迫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涉猎范围,博闻强记。这些现有的方式虽然从表面上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广泛性,却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教师和学生陷入了不堪重负的状态,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教学而教学,完全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反思初中语文这一课程设立的目的是什么,语文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而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对各种事物认知的启蒙阶段,所以在初中阶段设立此门课程,无非是希望能够通过语文这样一门课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能力,让学生形成用文字传递信息的意识,并且在提高文字掌握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道德修养,让学生在各方面和谐健康地成长。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战略性分析

鉴于以上的思考,我们要想提高当今初中语文教学效益,必须对其进行一个战略性的分析。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将语文当成一种乐趣而不单单是一门课程

“行动源于兴趣。”在语文教学上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学生感兴趣才会自主愉快地去研究,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散思维,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方式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对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自由命题的方式在班级中组织作文比赛,让学生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上无限扩展自己的思维,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文字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体现出来。这样做不仅让学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爱好,还让他们体验到了文字的美妙,并切身感受到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在这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站在教师的立场去思考,想要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是不二法则。教学能力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的确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但是一名教师无论掌握多少奇特的教学方式,若是对自己的学生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无法得知学生的需求及心理状态,也很难从根本上达到效果,到最后很可能功亏一篑。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活动的同时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

在中国的教育界中,教师无论在年龄还是知识方面都比学生较为丰富,再加上中国一直倡导的师道尊严等传统理念,导致中国的教师群体形成了一个权威性组织,教师说的便是真理。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渐渐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大胆辩驳的勇气。部分教师也是凭借着中国师道尊严的文化,剥夺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学生长时期处于被动从属状态下,只能服从教师,不敢对教师的言论提出反面意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不对等性,逐步转化为一对矛盾体。如果教师和学生产生了矛盾,必然会对双方之间的沟通造成阻碍,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同时摒弃这种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际进入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所需的逐步指导,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的。从现代教育的理念来看,教育本身就不是一种教育者对被教育的塑造过程,它应是基于被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与实际需求,给予的从旁呼唤、辅助和引导。我们要想理解被教育者处于动态改变中的实际水平,就必须随时与之沟通。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关注并依据学生的实际反应,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单单认识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教师必须从心态上把自己的位置放低,认真倾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

(三)激发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求知欲,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

要想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单靠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所以,让学生不断进行课外知识的吸收,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选好书,指导学生读一些人物传记、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等;要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讲座、读书比赛等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或制作读书卡。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开辟专栏,与学生共同分享阅读乐趣。这样,学生可以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大量优美的文字,并养成良好的语感。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无法体验的。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中国教育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因此,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和探索。只有我们将每一节语文课都当成提高有效性的实验室,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高升明.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上,2011(1).

[2]王学辉.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

[3]许珍.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0(33).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摩课 模课 磨课 下一篇:中学生英语听力现状分析与思考